APP下载

李平辨治尿路感染经验

2020-01-10岭王倩李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淋证李平小便

秦 岭王 倩李 平

1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 北京 100044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3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尿路感染(UTI)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存在多种体征和症状,可由一系列微生物引起。目前针对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并不理想。急性感染的抗生素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并不能消除患者尿路感染的复发风险;同时,多药耐药性尿路致病菌的流行正在增加。因此,探索防治本病的新途径和有效药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中医学认为,尿路感染属于“淋证”范畴。《黄帝内经》始见淋之名,有“淋”“淋溲”“淋满”等名称。《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中藏经》首先将淋证分为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外台秘要·淋并大小便难病》指出,“五淋”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及热淋。现代临床结合实际,将血淋同上述“五淋”合称“六淋”,以便建立更为全面的中医疾病认识及辨证论治。

李平教授是中医药“岐黄学者”,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总结了丰富的理论及经验。其认为,单纯性的尿路感染抗生素加适当休息和大量饮水可以缓解。但是,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特别是绝经期后的老年女性频发尿路感染,单纯抗生素疗效不好,需要中医药辨证治疗,往往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李平教授临床治疗尿路感染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肾虚而膀胱热”是淋证的根本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或病久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皆可致淋证。热邪、热毒及湿邪在淋证的整个病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病位在肾与膀胱,辨证应首先辨明其类别,再辨证候的虚实。一般而论,初起和急性发作期多属膀胱湿热实证;病久正气虚弱,邪气湿热未尽,多为正虚邪恋的虚实夹杂证。《景岳全书》提到:“淋之初病,无不由乎热剧。”发病初期,湿热邪毒侵袭于肾、膀胱,膀胱气化失常,水道不利,故多为实证、热证。尿路感染慢性期正邪相争,湿热邪毒损伤脾肾,正气已虚,而湿热之邪留恋不去,肾虚邪留,故见虚实夹杂;由急性期治疗失误转变而成的慢性期尿路感染多可归因于肾虚湿热。李平教授认为,尿路感染的病因病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膀胱湿热:膀胱湿热多受自于外,亦可由内而生。感于外者,或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或由他脏传入膀胱,如小肠邪热、心经火热炽盛,传于其腹,移入膀胱。生于内者,多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湿热蕴结下焦,气化阻滞,下窍不利而引起小便淋漓频数、尿痛、尿急等症,发为淋证。

1.2 脾气亏虚:《灵枢·口问》言:“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也。”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过用苦寒辛香之药,或思虑劳伤心脾等可致脾气亏虚。脾气虚弱,中气下陷,而为劳淋及气淋。

1.3 肝郁气滞:《证治要诀》曰:“气淋,气郁所致。”郁怒伤肝,气滞不宣,气郁化火,流注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则少腹作胀,小便艰涩而痛,余沥不尽,而发为气淋。

1.4 肾元亏虚: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其间有经脉连属,水道相通,关系至为密切。若因先天畸形,禀赋不足,肾气虚弱;或因房劳、多产、导尿、砂石积聚,损伤肾气;或因年迈、妊娠、产后等均可导致肾元亏虚。肾气虚则蒸腾气化的功能失调,膀胱开合失度,气化不利,导致水道通调受阻,可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等。肾阴虚则阳亢,易生内热,肾与膀胱相表里,内热侵及膀胱,亦可出现尿频、尿急。肾虚则下元不固,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者,则为劳淋;不能制约脂液,脂液下泄,尿液浑浊,则为膏淋;肾阴亏虚,虚火灼络,尿中夹血,则为血淋。

2 中医治疗

2.1 治则治法:现代医家依据尿路感染的病因病机,结合疾病临床特点,将尿路感染的治则治法总结归纳为四个方面。①清热利湿以祛邪:急性尿路感染及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治疗时应以清热利湿为主。②健脾益肾以扶正:《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疗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时应注意扶正。③温清并用,标本兼顾:《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辨证录·淋证门》言其为“肾虚而感湿热”。故治疗上主张清热利湿的同时,兼以温补阳气,可取得较好效果。④活血化瘀,疏通肾络:中医认为“久病必瘀,久病入络”,血瘀证亦是造成本病病情迁延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不仅具有调节代谢失调、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抗感染、抑制炎症反应及改变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而且具有加速创伤愈合、促进增生性疾病转化和吸收的作用,并有助于改变肾功能,故主张早用为宜。李平教授认为,治疗尿路感染的基本原则为“实则清利,虚则补益”,大凡寻求中医药治疗的泌尿系感染患者多为虚实夹杂,反复发作,抗菌素治疗无效者。尿路感染标在膀胱,膀胱湿热贯穿疾病始终,本在肾、脾、肝,治疗时应重视滋肾、健脾、疏肝之法,顾及致病之本,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达到快速缓解病情的效果,而且能减少甚至防止复发。

2.2 辨治思路:尿路感染虽隶属于淋证范畴,但并不等同于淋证。中医淋证还可见于现代疾病中的男性生殖系疾病如前列腺炎等,故辨证分型不可单纯以“六淋”进行划分。临床上,有多数学者按照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辨证方法,把尿路感染分为下焦湿热证、阴虚湿热证和脾肾两虚证进行辨证治疗。其中,下焦湿热证予以八正散加减;阴虚湿热证可予知柏地黄汤加减;脾肾两虚证使用无比山药丸加减。李平教授认为,反复发作复杂性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一定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清利膀胱湿热,以导赤散或小蓟饮子加减;滋肾以知柏地黄丸或猪苓汤加减;健脾以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疏肝以小柴胡汤或柴胡疏肝散加减。针对患者小腹疼痛明显者,李教授常常加用芍药甘草汤以缓急止痛;针对尿中白细胞增多,炎症明显者,加用鱼腥草、白头翁、马齿苋各30g。

3 病案举例

3.1 病案一:田某某,女,65岁。2016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肺癌化疗1年。近半年来,反复发作尿路感染,服用多种菌素无效,心烦口苦咽干,少腹隐痛,食欲不振,尿检有少量白细胞。舌红、苔黄腻、舌边齿痕,脉弦细滑数。考虑肝胆湿热,气阴两虚。处方:柴胡24g,黄芩、法半夏各9g,炙甘草10g,太子参、白芍各20g,鱼腥草、马齿苋各30g。5剂药水煎服。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间断中药调理,其后未再发作。

3.2 病案二:李某某,女,60岁。2017年5月17日初诊: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小便不利3年。平时少尿、经常腹泻,五心烦热、寝食难安。曾多处就医,不见缓解。尿检正常或见少量白细胞。舌红瘦小、苔薄,脉弦细。辨证为脾肾阴虚,肝气郁结。予滋阴补肾,疏肝健脾。处方:知母、山药各20g,山萸肉、泽泻各10g,熟地、茯苓、丹皮、炒白术、柴胡、当归各15g。5剂药水煎服。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中药调理1月后痊愈。

猜你喜欢

淋证李平小便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张锡纯治疗淋证的药—病—证用药规律
四季的美
大便便和小便便
THE OSCILLATION OF THE POISSON SEMIGROUP ASSOCIATED TO PARABOLIC HERMITE OPERATOR∗
李平艺术作品欣赏
找棵树
从“肾虚”论治老年女性淋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