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公共区域混龄游戏的实践与探索

2020-01-10黄晓芸

科教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

黄晓芸

(鲤城区第六实验幼儿园 福建·泉州 362000)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关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教育要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环境,让来自不同环境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认同的文化和自己的发展条件,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公共区域混龄游戏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规划和设置适合幼儿生活、学习、运动、游戏的公共区域活动场所,旨在让幼儿在公共区域混龄游戏中和不同的同伴、老师交往互动,促进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富有个性和创新的儿童,促进教师对课程资源类型及研发策略的新认识,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1 公共区域混龄游戏的必备要素

(1)统筹规划创建公共区域场所。充分利用园内外场所的优势,科学合理创建公共区域。将室内、外公共环境设置了表现型、探索性、欣赏性、运动性这四大类型功能区为幼儿活动的公共区域。室内活动区有角色游戏室、美工坊、木工坊,室外活动区有建构区、沙区、戏水区、开心农场、涂鸦区、运动区、主题游戏区等,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设置相应小区域和配备设施。区域可根据季节、课程的变化调整开放时间、活动内容。如:邮政快递主题区域设置有洗车区、物品分流区、包装区、警察区等。通过搭配设置,对场地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为游戏的开展打好空间物质基础。

(2)公共区域混龄游戏教师的配置。制定实施方案,在对区域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打破班界配置,根据教师特长,指定专门负责,并选出主管教师,从每个区域场所环境的三维空间、幼儿认知特点、安全操作、材料的收纳和取放等维度,及玩具柜的形状、颜色、功能和操作材料、教学设备等具体内容规划,制定各区混龄游戏计划,安排幼儿人数;规范和制定材料的收集、清洗、消毒、增添,保证公共区域混龄游戏活动的有序开展。

2 公共区域混龄游戏的活动策略

(1)建立公共区域混龄游戏规则。良好的游戏规则是游戏开展和游戏质量的保障。我们的做法:一是布置融入图文并茂的6S 标志和材料取放常规,标明具体的玩具柜或地板上的符号标记,形成取放有序的行为习惯规则。二是和孩子讨论约定,设立游戏牌和游戏护照,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标识游戏区域的名称、人数、游戏的要求。活动前,让幼儿熟悉了解每个公共区域游戏的场所、内容、游戏规则,游戏开展后,幼儿在游戏中就自然形成规则。三是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形成一种自由和自制相结合的混龄游戏氛围,保证了幼儿的游戏质量和游戏环境。

(2)公共区域混龄游戏课程内容的设置。 由于混龄区域活动涉及的是不同班级、年龄段的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因此,活动的内容设计要考虑将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全面整合的发展。每学期初,各区域的教师制订本游戏区的混龄游戏计划,要求考虑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预设游戏主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投放操作材料要求玩法多样,材料丰富。同时要关注:一是主题混龄游戏课程内容设置,如“多彩的童年”中各区域各自制定的内容,有主题区域的“邮政快递”中的“洗车区”“驾校区”“警察区”;角色游戏室的“生活坊”“娃娃家”“超市”“小吃店”;木工坊中小班的幼儿可以进行拧螺丝的图案游戏,中班幼儿可以进行锤、钉图案的组合,大班幼儿可以运用一些其他材料通过钉、拧、量、锯、拼等技能合作组装立体家具、交通工具作品。二是与主题相结合的全园性混龄游戏课程内容。因为与主题相结合的混龄区域活动,目标更为具体清晰,内容与活动课程紧密结合,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如全园主题教学活动“美丽亚洲”中的“中国、非洲、日本、”等亚洲各国的特色文化元素,在公共区域混龄游戏中各区域的内容设置如户外主题混龄游戏区的“美丽亚洲博物馆”、美工坊的“各国礼品制作”、建构区的“天安门”、木工坊的“非洲手鼓、樱花制作”等。每次混龄游戏开始之初,各区域教师对来本游戏区的幼儿提出游戏目标,所有的幼儿了解后才开始进行游戏,有时会通过一些游戏示意图让幼儿知道今天的目标、要求、玩法是什么,引领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混龄游戏。

(3)公共区域混龄游戏的活动形式。开展公共区域混龄游戏之初,我园先采用同龄平行游戏一年后,再开展间断性公共区域混龄游戏,间断性混龄游戏是全园幼儿在每天某个时段或每周某一天开展混龄游戏。随着游戏活动开展的深入,根据游戏内容,采用预约式和无预约式两种混龄游戏活动形式相结合开展。预约式是指游戏活动前各班老师将混龄区域的游戏课程内容让幼儿获知,并选择区域,各班教师再统计给各区域的主管教师做准备。如室外美工坊的“消防车”、木工坊的“组装区”、开心农场的“小白菜”项目化学习都适合采用预约式活动形式。这些区域的游戏需要追踪发展的,采用预约式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幼儿坚持和深入的学习发展,提高幼儿团队项目合作学习锻炼,体验团队成就感。无预约式是采用自然状态下无预约的游戏,幼儿自主选择区域,并根据区域游戏课程内容自己选角色和伙伴分工合作的游戏。如:角色游戏室、建构区、沙水区、主题游戏区,这类公共区域采用无预约式方式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3 公共区域混龄游戏的实践体验

3.1 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了能力,完善了个性

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没有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年幼者的交往,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没有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会失去了可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每一种互动形式带来孩子不一样的能力发展。一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公共区域混龄游戏中他们学会了交往、合作、欣赏。如角色游戏《超市》里,幼儿专注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大班的幼儿是经理、收银、导购员,处理超市矛盾、给顾客介绍超市打折活动、结算;小班的幼儿多数扮演顾客、宝宝、妈妈等各种角色在超市采购;中班的一个男是保安,组织顾客排队;另外几个大中小班的幼儿扮演服务员、装货员、播音员,在忙碌地装物品、补货、采购。一切都进行得“有模有样”,幼儿完成了角色任务,体验了游戏的乐趣。二是锻炼坚强勇敢的意志和责任感。如“野战训练营”主题混龄游戏区,幼儿扮演士兵、过小河、攀云梯、跳战壕、钻隧道、抢山头、消灭敌人,游戏的过程中充满刺激与挑战,面对各种“情境”中表现出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不放弃的精神品质。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公共区域混龄游戏中,年龄差异以及是身心发展水平的差距使得孩子游戏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尤其是小年龄般的孩子规则意识不强,各种经验能力不足,易与同伴产生冲突。而中班大班的孩子在规则建立起对他们来说不断的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与同伴产生冲突在所难免,但冲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对孩子有着独特的价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之后,成就感是源于教育和行为指导无法取代的。如:邮政快递中、小班幼儿合作送快递时经常重复违反交通规则被罚款,所产生的矛盾,年长的幼儿都能提前提醒,帮助顺利完成任务。

3.2 改善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行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在创造性游戏的指导中,新教师责任心强,缺乏经验,组织活动表现为高控现象。区域混龄游戏是一个“高级模拟的环境”,非常多的异龄互动行为的发生,对教师组织活动具有挑战性。在游戏实践中,发现教师做的越多,孩子发展就越少。因此,我们提出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游戏指导原则,体会“守望”,教师退到孩子的身后,放手让孩子自主地与材料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自主处理一些基本简单的问题,还原一个比较真实的生活场景。教师需要做的是观察记录游戏行为,捕捉“有价值的故事”“关键的行为”,观察、整理、反思,创设适合不同年龄孩子发展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使师幼互动真正达到快乐与和谐的高度。

3.3 提高教师的游戏观察能力——比较中观察,观察中分析

观察既是一种注意状态,又是一种方法的运用。在混龄游戏中,每个教师都同时面对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孩子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无法依据单一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在混龄游戏背景中,教师无时不处在一个对象的比较中,孩子的行为随时呈现给你的差异。面对同一个区域同一种材料,教师看到的是行为迥异的玩法和玩法背后蕴含着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的区别,当教师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来观察和指导孩子时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是年龄差异?是个性差异?或是异龄组合的差异……通过观察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思考适合不同年龄孩子发展的教育。久而久之,混龄游戏中的教师不自觉地从孩子那里学会了在比较中观察、适时调整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促进教师改进专业提升的能力。

公共区域混龄游戏模式的开展,为幼儿创造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更接近真正意义上赋予了幼儿自主探索、自由游戏的机会,让幼儿释放天性,促进学习、学会交往、认识自我。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实践、思考、提高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