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的路径研究
——以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例

2020-01-10王悦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育人大学生活动

王悦阳

(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4)

1 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属于人存在的形式。人作为实践的主体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受到客观的影响,进而收获自身的发展。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事社会活动,实践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实践育人是一种思维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生成性、过程性、整体性思维。实践育人是一种新的教育观、育人模式和教育实践的统一,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具有实践启发意义。

根据质的不同,实践分为常规实践与创新实践。常规实践是指运用事物已被发现了的规律、属性和关系,按照先前的规则重复进行实践。而创新实践,则是指那些通过对事物规律、属性和关系的新发现或新运用,能够比先前的实践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它具有创造性、自主性、批判性。创新创业实践是实践育人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价值彰显,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旨归,是高校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落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是以大学生专业学习为基础,以开发大学生创造力资源、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目标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其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相辅相成,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生存教育、发展教育。

2 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实践育人制度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实践育人制度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高校实践育人的模式相对单一,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实践育人考核机制,针对新时代95后大学生特点制定的实践教学方案有待更新等方面。高校缺乏与社会的有效沟通,导致高校的实践育人模式与社会的需求匹配度不高,从而实践育人模式不够丰富。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考核方面不够全面,学生对实践教育环节不够重视,只是认为完成基础工作就能达到要求。

2.2 实践育人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高水平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实践育人环节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高低就会影响实践育人的质量。一般高校负责实践育人的教师对社会实践的经验不足,大多数是高校毕业没有相关行业的实习经验,对于学生在实践方面的指导不是很直接。在实践基地聘请的导师有的更注重具体的工作,缺乏理论依据及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

2.3 高校与企业在协同育人方向没有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实践育人工作协同作用没有统一,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缺乏,是用人单位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批评之一,也是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之一。如何破解校企在人才供需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建立合理的创新实践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体系,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起实践育人使命的重要任务。

2.4 高校在学生科技活动方面缺乏创新思维

部分理工科高校在学生科技活动方面缺乏创新思维,大部分学生活动仅围绕“创青春”、“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内容开设竞赛等,而真正从学生需求角度创办的活动少之又少,且缺乏创新。如何针对各自学科举办科技活动吸引学生,激发创新能力,也是实践育人的主要研究方向。

3 实践育人的路径研究内容

3.1 加强制度建设,为创新实践提供机制保障

高校的根本是“育人”,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教育模式而完善制度设计。基地要在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不断修正教育定位,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服务理念。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实践育人是目前高校教育的薄弱部分,明确创新实践是人才培养教育的主要部分,与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是相互支撑的。所以要把学生的创新实践部分归纳到学校工作的整体计划中,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师资、学分、基地等制度保障。在制度建设中要注重细节,应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规范意见征求、民意调查、规章试行、反复修正等流程,确保得到各方认同。

本文就某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分析,该基地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和创业平台,依据行业认可的质量标准要求,建立以毕业生出口为导向的科学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等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追求“卓越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学校培养具有“工程思维和视野”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按照“服务区域经济,资源开放共享”的指导思想,旨在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知识、检验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良好平台,同时也为企业、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类课程辅导、实践实习、比赛指导、项目转化等方式,构筑“厚基础,分层次,重运用”的创业创新类人才培养模式。

3.2 强化师资培训,为创新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大学生创新实践是以专业学习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专业学习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教师作为学生创新实践的关键因素,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更充实的企业学习实践经验。所以要开展系统的师资培训,且培训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务求高效,避免流于形式。教师应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要作用,将创新实践教育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既要把创新理念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还要重视将前沿的研究成果及社会需求引入其中,这样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方式使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了解社会进步和知识经济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创新实践的兴趣。

3.3 打造校企联盟,为创新实践提供课题来源

学生创新实践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为保证其质量和效果,必须深化校企合作,注重合作质量,搭建更完备的合作平台和长效机制。该基地鼓励企业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创新课题,保证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课题,在“实战演习”的模式下,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感受到自身的创造潜力和社会价值。同时,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和企业的课题投入进行量化考核,以保证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校企联盟顺应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也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

3.4 开展科技活动,为创新实践创造文化氛围

校园科技创新活动是引领校园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大学生科技创新也是高校乃至全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注重细节和过程、追求卓越,精雕细刻的总结一套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参与规程等制度,力求打造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品牌竞技比赛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创新实践的成功案例,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吸引广大青年学生关注并参与创新实践。

4 结论

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得出相应的实践育人研究路径,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提供了思路,在接受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深入理论研究,不断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机制,并可以为高校探索实践育人途径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建立更有效的实践育人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育人大学生活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六小”活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