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螺旋CT检查对骨关节创伤患者的诊断价值

2020-01-10王成圣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分辨力骨关节螺旋

王成圣

(鲁山县人民医院 影像科,河南 平顶山 467300)

骨关节创伤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由外力作用所致,可分为开放性、闭合性两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不适、肿胀、活动受限等,影响患者肢体活动及生活质量[1]。骨关节创伤主要借助于X线、CT等方式进行诊断,其中X线可显示多种骨关节创伤类型,但对细微的及结构复杂的骨折和损伤难以清晰显示,易出现误诊或漏诊,不利于临床及时对症治疗[2]。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可多平面、立体、多角度观测骨关节三维空间,清晰显示骨关节损伤情况,对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研究评估16排螺旋CT(16-multi-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16-MSCT)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鲁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8例骨关节创伤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22~68岁,平均(43.11±9.12)岁;致伤因素为交通事故31例,高空坠落20例,重物碰撞17例;创伤部位为踝关节8例,膝关节7例,髋关节14例,脊柱13例,肘关节3例,肩关节9例,腕关节8例,其他6例。本研究经鲁山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影像技术、临床症状确诊为骨关节创伤;②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近期服用过含重金属药物;③检查依从性差;④合并心房期前收缩、心房颤动;⑤其他多处外伤。

1.3 检查方法(1)X线检查。患者仰卧位,采用GDC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上海冠瑞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不同角度平片拍摄。(2)16-MSCT检查。检查前禁食水4~8 h,根据创伤部位,患者取合适体位,采用16排螺旋CT(型号optimct520PRO,北京航卫公司)进行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80~300 mA、层厚3~5 mm、重建层厚0.625 mm、螺距1.0,损伤处行横断面螺旋扫描,图像传至工作站处理,利用多平面重建、3D容积再现技术,并采用切割技术及图像删除工具去除多余影像图片;获得清晰的多平面立体影像图时根据需求旋转至合适方位,从前后位、仰视位、双侧位等多角度观察骨关节创伤情况。至少由2名高资历放射科医生阅片,若诊断产生分歧,由骨科医生给出诊断意见,最终达成一致后得出诊断结论。

1.4 观察指标(1)X线、16-MSCT检查结果;(2)X线、16-MSCT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效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不同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和漏诊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16-MSCT检查结果68例骨关节创伤患者中,X线检查骨关节创伤不明确者15例,包括四肢关节8例、脊柱4例、肋骨2例、胸骨1例;16-MSCT三维重建后骨关节创伤不明确者4例,其中髋关节2例、脊柱1例、四肢关节1例。

2.2 X线、16-MSCT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效能68例骨关节创伤患者中,16-MSCT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率为94.12%(64/68),高于X线的77.97%(53/68)(P<0.05)。

3 讨论

目前,在骨关节创伤诊断方法中,X线检查是主要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具有无创伤、可重复性高、扫描速度快等特点,但临床应用中X线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摄像的前后或左右易出现重叠现象,不利于对具体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是否出现组织位移、有无周围组织损伤等情况进行精准诊断,对移位不明显或轻微骨折难以确诊,造成诊断结果的偏差,诊断准确率较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3]。

1972年CT投入临床应用、1991年单层螺旋CT研制成功及1998年多层螺旋CT研制成功成为医学CT发展史上的三座里程碑。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锥形X线束、Z轴多排探测器阵列得到广泛发展,并运用于多层螺旋CT,不但扩大了单次曝光扫描覆盖范围,又能做到薄层采集,有效缩短了CT大范围薄层扫描时间,并能合理兼顾组织的扫描范围、扫描层厚及扫描时间,既能提升信噪比,又可克服既往单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Z轴分辨力低、扫描范围小、时间分辨力不高等弊端,使CT轴面、三维后处理图像具备同样图像质量,做到真正意义的高分辨力“各向同性成像”。由此可见,临床CT扫描能通过后处理方式获取CT直接扫描而无法得到的矢状、冠状及任意角度的多种斜位图像,而这些图像的密度分辨力及空间分辨力与直接扫描图像相一致。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骨关节系统影像后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表面遮蔽显示、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可从矢状位、冠状位及任意斜位对病变组织进行观察,可多方位清晰显现骨折程度、形态、范围及损伤关节内游离骨片,并多角度显示损伤骨关节解剖关系变化。遮蔽显示图像的空间立体感较高,能清晰反映表面骨折线的位置和走行,因其空间立体感较强,可为临床手术方案设计与术后功能评价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但遮蔽显示成像时若阈值设置不当,会引起三维图像失真,故正确选取CT阈值有益于避免图像失真。此外,容积再现重建技术能显示容积内完整结构,且图像信息缺失少,能保持原有数据的空间关系,具有真实三维立体感。容积再现成像技术可对阈值进行有效调节,以显示有关组织结构变化,同时可调节透明度以观察损伤组织内部轮廓。近年来,随影像学技术及电子技术不断成熟发展,16-MSCT技术以其扫描速度快、空间组织分辨力高等优势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骨折患者的诊断[4]。16-MSCT是近年的新兴技术,可将原始扫描数据减薄后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取任意平面二维图像、三维立体组织解剖结构图像,并可全方位、不同角度对骨关节创伤部位形态、与其他周围组织结构相关解剖关系进行再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全面的组织结构信息;能通过矢状位、冠状位、轴位、3D骨重建对骨关节创伤进行评估分析,可清晰呈现骨折线、骨折移位及分离情况、是否存在碎骨片、有无周围软组织损伤等情况,有助于临床对骨关节创伤进行有效诊断[5]。此外,16-MSCT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病变区域扫描,且可实时显示三维立体质量,并经重建阈值调节逐层反映周围软组织、骨性结构情况,尤其适用于显示脊柱、头颅、骨关节、颌面部等多部位三维结构图像,所得三维立体图像更加全面、清晰、直观、准确,在骨关节创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6-7]。研究表明,16-MSCT成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骨关节创伤生理解剖结构及细微损伤,可有效弥补X线分辨力不足等弊端,同时可不同角度旋转,避免多次移动骨关节创伤部位,减少移动伪影,可有效增加图像清晰度,有助于临床对创伤部位进行准确诊断分析[8]。本研究将16-MSCT技术应用于骨关节创伤患者诊断中,结果显示,16-MSCT骨关节创伤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平片,可见16-MSCT技术可提高骨关节创伤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风险。

综上所述,16-MSCT检查可清晰、立体、全面显示骨关节创伤患者骨折类型及其周围组织受损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及时对症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分辨力骨关节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超二代像增强器分辨力随输入照度变化研究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度对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结果影响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数字超声探伤仪的分辨率与分辨力
压力变送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CMC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