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温州莲花”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0-01-10

科教导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曲艺莲花温州

张 慧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温州莲花是浙江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及文化艺术价值。温州莲花在其渊源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形成了富有地区地方独特性的说唱艺术,并从古代曲艺演变成现代曲艺,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具有明显的温州地域性、民俗性、独特性和人民性。温州莲花是由温州道情演变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浙江的主要曲种之一。流传于温州市(包括所辖各县)以及台州、丽水的部分地区。现已濒临失传。值得庆幸的是温州莲花于2019 年先后取得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浙江省文化厅还将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向中国文化部申报。对这门优秀的民间曲艺,有关部门也采取了抢救保护措施。

1 温州莲花的发展前景

温州莲花在温州地方曲艺中的艺术影响仅次与温州鼓词,曾经几度辉煌。就新中国成立以后而言,值得一提的有: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永嘉籍温州莲花艺人朱翠月夫妇俩,既继承了道情的传统艺术,又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养分,融化在自己的唱腔中,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丰富了温州莲花的唱腔艺术。1958 年,温州市区莲花艺人陈春华、戴春兰师徒演唱的《高机卖绡》参加了全国曲艺会演,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七十年代末,瓯海藤桥曲艺队莲花组一行数人,师从陈春华,并以口传—录音—文字记录整理的方式,从陈老师处学得《高机与吴三春》《黄三袅与林定郎》等温州莲花独有的传统曲目,还在陈老师的唱腔音乐、伴奏形式和演唱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对温州莲花的唱腔、前奏音乐加以丰富和设计,配以小型乐队伴奏,使该莲花组在温州城乡各地的演唱大受群众欢迎,甚至出现了排队买票听莲花的欣喜场面。与此同时,还有乐清的青年莲花艺人史兰飞、林小玲也名声鹊起。那时的温州莲花可谓红极五县。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温州鼓词书目的VCD光盘大量现市,人们足不出户便能欣赏温州地方曲艺;赞颂陈十四娘娘除妖灭怪的温州“大词”以其特有的神奇魅力风行城乡各地等原因,温州莲花也跟温州鼓词中的“平词”一样,民间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少,温州莲花的演出市场也每况愈下,莲花艺人所剩无几。长此下去,温州莲花将走向销声匿迹的边缘。

2 温州莲花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温州市鹿城区各社区、温州市道德馆、温州市非遗文化馆等地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莲花”开展调查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473 份,其中,实地走访线下问卷共126 份,新媒体线上问卷共347 份。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广大群众对于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程度和对“温州莲花”的了解程度。

为保证问卷的科学性、有效性,在调研对象的男女性别、年龄层次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其中男性占45.67%,女性占54.33%。而在调研的实际情况中,因为受到交际圈年龄、调查接受程度、街头文化水平差异、填写心态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调研对象各年龄层的分布不匀:18 岁以下占21.78%,18~30 岁占56.24%,30~40 岁占15.01,40 岁以上占6.98%。其中,年轻群体占据了大多数,因此,本次调研的分析也将年龄在18~30 左右的年轻人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

通过调研发现,有61.1%的市民表示没有去过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31.92%的市民表示去过1—2 次,6.98%的市民表示去过多次。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也有大部分市民表示没有听说过有这个展馆,也有部分去过的市民表示它的地理位置设置的不是很好、比较偏僻,而且展馆较小,做的不是很好。

通过这些数据和实际的反映情况来看,虽然温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较好,但是并没有做好展馆的宣传和布置,大部分市民难以通过参观展馆的了解到温州莲花等温州非遗项目。

通过调研发现,极少数群众对温州非物质文化戏曲艺术形式比较了解、完全了解。但是相对于瓯剧,听过温州莲花的群众很少,有66.17%的群众没有听说过温州莲花;有59.2%的群众对瓯剧有一点了解,而只有27.91%的群众对温州莲花有一点了解。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同是温州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瓯剧来说,温州莲花的知名度太小、宣传力度太小,振兴温州莲花戏曲势在必行。

在对“你是否愿意了解温州莲花或者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调研结果中,有5.92%的群众表示“不愿意”了解温州莲花或者其他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有57.72%的群众表示“愿意,但不想花太多时间”,有30.66%的群众表示“非常愿意”。这说明约有88%的群众是愿意接受温州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莲花戏曲的,说明大部分群众是因为非遗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渠道不广导致不了解温州莲花的。

3 保护和传承温州莲花的几点建议

(1)温州莲花传承者。温州莲花现状不容乐观,曲艺较少、传承濒危,仅靠老一辈莲花艺人的力量难以将温州莲花继续发扬下去。希望温州莲花的传承人们能够不忘初心,坚守“匠心”,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组织更多场演出,让大家了解到温州莲花这一样温州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并培养更多的优秀接班人和莲花传承者,振兴温州莲花戏曲。除此之外,应在原有曲目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改革,推陈出新,将传统戏曲与时代特色、时代精神相结合,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学习温州莲花。

(2)网络新闻媒体。广大新闻媒体应加大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像温州莲花这样的濒危曲种,加大挖掘、保护力度,对现有曲目、唱腔进行完整记录,以新媒体渠道让更多群众了解到温州莲花。希望有更多的电视台等媒体对温州莲花——温州独有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进行关注、挖掘、保护、宣传,让更对的人了解到它的存在和其特色。

(3)非遗工作者。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温州人民在历史长河当中形成的文化瑰宝,非遗文化工作者们在数十年以来用自己的辛苦和汗水来继续挖掘、保护、传承、发扬、开发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广大市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文化宝藏,希望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们能继续坚守初心,牢记“发扬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与相关部门对接,通过更多的渠道宣传温州莲花戏曲,并将其以文字、乐谱、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号召更多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学习和保护温州莲花。

(4)广大群众。对于广大群众,应积极参与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向周边的人们宣传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配合有关部门展开相关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学习,争做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创新者,将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还有有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工作者在为温州的非遗文化事业而默默付出着,他们也在保护、挖掘不少像温州莲花这样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们去了解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去传承我们的经典文化,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

猜你喜欢

曲艺莲花温州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云莲花灯
《曲艺泉城》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