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对策简析

2020-01-10

科教导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家乡生活化小学生

俞 燕

(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二六市小学 浙江·余姚 31541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及“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先进理论和理念,对当代教育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小学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开设综合实践课不仅能够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改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只有以小学生为主体,结合生活实际,努力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以此才能让小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提升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 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1 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且认知水平有限,如果教师一味地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则会大大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是以学生的成长经验为主,且课程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和生活性的特点,教师只有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小学生为主体,将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融于课程之中,以此才能加深小学生对事物本质的了解,从而才能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3]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加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已成为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1.2 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时,往往都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为小学生合作精神及创新意识的养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不仅能够拓展自身的视野,而且还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4]

(2)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责任价值观。实现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在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同时,还能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5]比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小学生一同参观抗日英雄纪念馆,便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深刻地认识到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经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价值观也会由此得以培养和提升。

2 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对策

2.1 精选活动课题,注重小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以往的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得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情感认知不足及体验感不足等问题,这对小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的提升及思维能力的提升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6]在实践教学中,为了避免小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教师需根据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等,精选出更加适合小学生参与的活动课题,并不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情感交互能力,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养成理性消费的意识,教师便可以通过调查的形式,让小学生对零花钱的日常使用进行调查;为了让小学生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便可以通过开展“走进自然,寻找春天”的活动来实现;为了增强小学生的家乡情怀,教师便可以通过开展“探访家乡”的活动来实现。根据不同的主题,教师需设计出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并不断丰富社会实践内容,以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再加上自身的生活阅历有限,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不足,所以便很容易导致其在参与综合实践课时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出现,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综合实践课本身所具有的作用,而且实践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只有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依托生活元素的力量,以生活化教学为原则,努力为小学生创设出更具生活性的教学情境,小学生才能不断加深对相关知识及内容的理解,其体验感才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例如,在以“光的游戏”为主题开展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引入教学课堂,为小学生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小学生通过视频回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都有哪些,并就此展开讨论;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小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开展有关影子变化的游戏,加深小学生对影子的认知。又如,在“家乡的名胜”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便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家乡所包含的名胜古迹,引导小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小组成员设计出参观家乡名胜古迹的路线,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3 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内容,实现对小学生的多元化指导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想要在培养小学生各项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则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各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7]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融于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体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发展要求。除此之外,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需贴合日常生活,如此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多媒体技术和相关的信息技术灵活应用到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中。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便能够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以“生活中的标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的内容。只是,由于教师自身的绘画能力及设计能力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仅凭展示图片的方式仍旧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实践需求,基于此,教师便可以将微课资源引入其中,通过为小学生搜集相关警示标志的视频的方式,启发小学生的创造灵感,小学生以此才能加强对“标志”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的认知,并加深设计标志需要掌握的要点的理解。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以“节约用水”及“安全用气”等为题,让小学生联系生活用水、用气等场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设计。

2.4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是学习活动的最终实践场所。[8]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教学的生活性和体验性,而且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且感知新事物的能力和自控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则需要在深入了解小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以此才能在社会背景下,增强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意识。

例如,在以“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在学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根据所学的内容开展“寻找家乡的植物”及“寻找家乡的名胜”等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结合自己在家乡的生活经历,以及分析整合材料等方式,拓展自己的视野,积累生活的素材。又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小区环境问题调查”的实践活动,在找出环境问题及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及问题分析能力也能得以提升,以此还能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思维及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小学综合实践课开展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问题,教师只有加强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教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才能实现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而想要促进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则需要立足实际,结合小学生发展的规律,通过精选活动课题,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内容,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家乡生活化小学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是小学生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