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认证与审核评估的新农科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0-01-10孙英健李秋明杨佐君

科教导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科动物评估

孙英健 李秋明 张 华 杨佐君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02206)

目前新农科教育面临农业的全面升级、农村的全面进步,农民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提高农科教育的质量、实现农科的转型跨越式发展,着力解决国家“三农” 问题,是每一个农科专业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农林高校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1 新农科的人才培养目标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2019 年6 月28 日,全国涉农高校共同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明确了新农科创新发展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新农科的建设中主要任务,创新型农业应用人才是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农业竞争力和效益的提升的内生动力,是助力新乡村建设,实现农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 以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为抓手,明确新农科人才目标

2018 年1 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 个本科专业类、587 个专业,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将是评估高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方法。我国工科专业认证开展,极大进了工科专业建设的规范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已经开展数轮的审核评估强化“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教育理念。重点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人才培养的保障度,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审核评估推进了人才培养多样化,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的组合评价将构成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导向和健全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也是保证和提高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新农科的创新发展要求与专业认证标准和审核评估的要求不谋而合,共同助推高校人才培养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我校对标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标准,开展了内涵发展大讨论,提出改革思路和措施。

3.1 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

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需要的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为手段的OBE ( 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是专业认证的重要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提高师生对新农业、新乡村的认识,全面启动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改革。

(1)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北京市的发展定位,明确北京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北京对新农科人才的需求是能为北京菜篮子服务,能为首都居民的宜居生活服务,能为首都的科技发展中心服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从这三点出发建设高质量的核心素质课程体系,构建以传统养殖动物医学课程为基础,加强宠物医学特色的课程建设,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依托、构建竞赛模式的技能评价新方式,增加实习实践的设置,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2)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要求教学管理制度精细化、规范化。教育部取消了清考制度,并提出“大学生增负”的要求。建立能力和知识考核有机结合,改革单一化的考试评价体系,形成多样的、行程性的考核体系。例如基于“雨课堂”应用的通过增加课堂考核、课后复习、课前预习、拓展学习等内容为大学生“适当增负”,并将其纳入考核体系,使行程性考核占比不低于30%,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实习训练,提高实践技能及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严格执行论文查重制度、建立学生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严把出口关,从制度层面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3)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疲惫,倒逼课堂教学的改革。慕课、在线课程等应用资源的多样化,使学生获得知识途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本校的课堂,而网络的海量信息,也使学生面临信息的筛选、对自我的把握的严峻挑战。动物医学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在新的培养方案中不仅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在新的课堂改革中推广应用,课程测试、随机提问等方法是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有效方法,加强课程思政、任务型学习、课前课后的考核作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不仅为其获得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新农科人才服务。

3.2 深化创新教育的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新农科建设宣言中明确了,创新人才的分类培养目标。国际化创新型农林人才、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和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我校动医专业定位为复合应用型人才,以此为目标开展以专业实践、科技创新和实践基地为载体的多样的实践教学,开展校内多课程参与的实践竞赛、创新创业类专题学习交流活动,深化创新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在科技竞赛中成长,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3.3 加大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力度

随着“互联网+”观念的融入,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正逐步取代传统育人模式,建立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的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实现“多方合作、产学共赢”势在必行。

动医专业现有二十多个校外基地,涉及市内大中型动物医院,北京市及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京科研院所等为本科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活动。学生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体系,从低年级的动物养殖场与动物医院的见习到高年级的动物医院、企业、机构的实习,使学生实地感受、感知动物医学管理体系。每年专业基地实习完成后,要举办本科生专业报告会,分享基地实践教学成果,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 加强专业建设,助力人才培养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人才储备。动医专业认证标准为本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动物医学专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高标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工作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已有教师的全方位的交叉融合发展,重视课堂教学,健全教师考核机制,实行师德和教学质量的“一票否决”制。

(2)强化教学条件建设。我校现拥有的“国家级动物类试验示范中心”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根据专业认证标准要求,要保证资金持续投入,特别是在新的数字化仿真教学中心的建设要增加投入力度,加强专业教学实验室等教学条件建设,包括教学设施、图书信息资源的数量与功能等方面内容,也包括教材体系建设,及学科教学实验室和公共基础实验室条件建设,保障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条件不断更新、完善。

(3)强化质量督导制度建设和实施。督导制度有利于教风、学风的监督改进,也是审核评估中强化教学质量的督导评价体系的建设要求。构建平时督导与定期督导相结合,专项督导与综合评定相结合的督导体制,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全过程进行持续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反馈,形成持续改进机制,并建立问责纠偏措施,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真正达到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的目的。

5 结语

以“安吉共识”为“新农科”建设的导向,以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为抓手,深入理解北京市对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我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构建新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专业建设,注重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持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为中国“三农”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农科动物评估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