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2020-01-10周丽萍于凤梅王克强

科教导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大学物理光学

周丽萍 于凤梅 王克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广东·广州 510225)

1 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强调大学物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鼓励地方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各行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服务本地经济发展。这种转型导致基础课设置有了较大的调整,大学物理的课时被明显压缩,使得很多学生更加认识不到大学物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强调到大学物理的重要性是任课教师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在绪论课上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应用型高校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以及学时被压缩的原因,接着结合实例讲解它对于人类文明和技术创新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它为其他专业基础课提供帮助,加深我们对专业课程的理解,比如学习热学部分内容为化工专业学生以后学习物理化学等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它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大学物理对培养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提高个人素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思想上有了这些全新的客观的认识,就会激发起学习动力,会对大学物理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大学物理课程所授专业较多,学生人数也多,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应用型高校学生所学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也不同,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使物理知识渗透到学生所学专业里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在兴趣中掌握物理知识。比如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教师则可适当地增加电磁学部分内容的讲授,为学生以后学好电路分析、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等核心专业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总之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大学物理与所学专业的密切联系,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良好的教学方法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因此教师需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或者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3.1 引入物理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学史是关于物理科学发展的历史,包含着许多物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原创性的研究方法以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加以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譬如讲解光学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入光学物理学史,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主要经历了萌芽时期、几何光学时期、波动光学时期、量子光学时期和现代光学时期五大历史时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以前,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以及弟子所著《墨经》中有相关记载,直到1657 年费马得出著名的费马原理,并推导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这两大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光学开始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在此基础上牛顿在1666 年提出了光的微粒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但微粒说并不是万能的,很多现象无法诠释,于是惠更斯在1678 年最先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此后100 多年时间里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存在微粒说和波动说之争,而且这两种理论不断争斗。直到20 世纪普朗克提出了辐射的量子论,给整个物理学包括光学提供了新的概念,接着爱因斯坦在1905 年发展了光的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至此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动”的争论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到了1916 年爱因斯坦预言了原子和分子可以产生受激辐射,并指出使受激辐射继续激发其他粒子造成连锁反应,最后就可以得到单色性极强的辐射(即激光),这为现代光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纵观整个光学的发展过程,其研究对象、观点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凝聚了无数物理学家的辛勤付出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这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值得学生借鉴之处。

3.2 把演示实验和动画带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应用型高校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因此除了注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外,教师在理论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增加演示实验或者动画,加强学生对一些晦涩难懂或者重要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简单易操作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携带相关仪器在理论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如果是一些复杂不易操作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物理实验或者动画带入课堂。把物理演示实验或动画融入课堂,能够实现相关知识点的进一步拓展,将其与生活实际和应用实例相联系,启发他们思考相关的物理现象,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领略物理现象和物理世界之美,解析万物之理。

3.3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期末考”的单一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了教与学、教与考的严重脱节,缺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为了彻底改变沉默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并有效地利用本校构建的大学物理移动学习平台,实施大学物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观看移动学习平台上的微视频,了解课堂上老师准备讲解的主要内容。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借助QQ、微信等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向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预习有了准备在课堂上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教师在课上借助多媒体技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剩余时间可以介绍学生感兴趣的物理前沿知识,也可以解答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后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利用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复习巩固知识,也可借助平台的评测系统检测学习效果。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考核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大纲和补充教学内容,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该校师生的一致认可,提高了该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4 改革大学物理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校传统的大学物理考核方式是由平时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而平时成绩只占10%。这种考核方式注重期末考试成绩,忽视平时的知识积累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期末很多学生突击一下就能考出好成绩,不能客观地体现出学生能力的差异。而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课堂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很多学生的作业大同小异,甚至抄袭现象屡见不鲜,也很难反映出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重期末,轻平时”的考核方式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改革大学物理考核方式是有必要的。该校新的考核方式调整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期末考试成绩降低到50%,而平时成绩增加到30%。除了作业以外,平时成绩还包括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单元测试情况。借助本校的大学物理移动学习平台,学生登录该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时长被计入平时成绩内。另外学习完每一章节后学生可随时通过平台的评测系统进行测试,每次测试题目具有随机性,如果不满意测试成绩,可以再学习再次测试,以最高成绩记录下来计入平时成绩。这种新的成绩考核方式更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5 结束语

大学物理作为应用型高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大学物理光学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滑轮组的装配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MATLAB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研究
第2讲 光学知识专题复习
运用导数法巧解大学物理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