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20-01-10曹佳音

科教导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理工科实务知识产权

冯 锋 曹佳音 王 涛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知识产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目前,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存在着严重供需矛盾,高校应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提升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新形势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推动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

1 高校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发展现状

国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综合类高校、政法类高校、理工类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及其教学模式日趋多样,已经形成专业教育、普及教育和专门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形式。[1]综合类、政法类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构,如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等,大多依托所在学校较强的法学背景和优势,在法学平台上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实践教学主要还是法学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模拟法庭、案例分析、认知实习等。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等理工科高校开始探索依托理工科背景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新途径,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开始在知识产权实验室建设、知识产权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探索与实践。

鉴于中西方在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阶段和途径不同,国外知识产权教育,主要依托法学院进行,模式上多为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后深造法律,如德国、美国等国家。德国知识产权教育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法院等机构参加见习;拥有马普知识产权研究所,该研究机构享誉全球世界知识产权界。美国高校往往从大学理工科本科毕业生中招收知识产权法专业学生,所以,他们培养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更适合需求。[2]相关的教学实践体系主要由图书馆资源和法律诊所等构成。在美国,律师协会对法学院的认证,以及权威机构对法学院的排名,图书馆都是一个重要参数,成为课堂和教室的延伸。此外,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法学院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开设法律诊所,对美国法学教育和法律援助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高校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现状分析可知,国内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生源学科背景方面,这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质量。国外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大多具备理工科背景,但国内大多高校依托法学院培养的本科生等人才主要接受的纯法学教育。这就导致了目前知识产权人才供需矛盾现象的出现:一方面,高校知识产权科班出身的学生实务和创新能力不足,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不断深入,全国范围内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短缺。

从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当前知识产权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实践教学不成体系,存在为实践而实践的现象;人才培养定位不够精准,不少高校仍通过纯粹的知识产权法教育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师资队伍质量和结构难以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需求;实践教学平台亟待完善;实践教学缺乏有效运行保障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

当前,高校由于知识产权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的原因,致使培养的人才实务能力不强。[3]高校要聚焦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形势的需求,注重培养知识产权应用人才和实务人才,兼顾培养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人才。依托理工科背景,整合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资源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教学研究资源,构建结构合理、条件优越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是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学科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发展,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关键。

3 构建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若干思考

当前,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成为国内知识产权教育领域的新热点。如何构建知识产权实践教学体系,服务于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高校需要探索和实践的。结合前期研究,提出若干思考如下:

3.1 特色化发展,提高学校重视程度

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需要具备良好的理工文交叉知识背景。对于综合类、政法类高校,主要需解决传统优势政法学科和理工类学科交叉融合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政法教学思维,走向特色化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视。理工高校人文社科类学院在学校处于劣势地位,学校是否重视知识产权学科发展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对于学校能否很好开展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没有重视,就没有投入和创新,人才培养很难出成效。这是当前国内出现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人才在新形势下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着力开展特色化探索与实践。

3.2 全流程覆盖,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提升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应强化实践教学,在知识产权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应提高实践教学课程比例。[4]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应该具备复合交叉结构的专业素质,在理工科背景下,掌握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产权法的专业知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原理,具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环节的实务操作技能。因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树立“夯实实践基础、强化实务技能、提升创新能力、拓宽国际视野”的理念,充分发挥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将企业等社会资源引入,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项目,推进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建立校内外共育人才的培养机制,提高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

3.3 多元化结合,打造复合师资队伍

从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具备理工科基础知识,熟悉知识产权文书撰写和代理,能为学生开展知识产权创造提供实践指导;二是熟悉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具备技术、管理和经济类背景,指导学生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实践;三是具备知识产权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指导学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实践。因此,这支队伍具备多元化特性,不仅需要教师背景,还应具备专利代理人、律师、工程师、企业管理者、评估师等背景。可以考虑高校知识产权教师深入实务部门,专职工作一两年,以胜任知识产权实践应用类课程;[5]或者采用校内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队伍建设。

3.4 多场景整合,构建综合实践平台

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需要可以切实模拟知识产权实务操作场景的实践教育平台,以及实际的应用场景。平台和理工科实践平台类似,在组成类型上,具备场地、设备、实物、软件系统、数据库等各类资源;在地理分布上,可由集中式的校内实践教育中心和分布式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同组成。从满足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生命周期实践教学需求角度出发,平台应具备针对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分析、文书撰写、代理、质押融资、评估与投资、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等实务能力进行实践训练的功能。通过校内、校外,模拟、实践等多类型场景的资源整合,构建知识产权综合创新实践平台。

3.5 全维度护航,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而言,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需要良好的保障,应该由组织管理保障、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保障、教学质量保障、校内外共享机制等共同构成运行保障机制。首先,明确具体机构和人员负责日常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且主要负责人应该是学院领导;其次,应该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第三,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涉及的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守则、仪器设备管理等进行规范,确保教学过程规范;第四,建立校内外共享机制,利用“互联网+”等模式,加强开放共享,发挥实践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通过运行保障机制的建立,确保实践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3.6 集四位一体,形成规范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是高校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构建一套适应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存在的不足。由于知识产权人才能力需求的特殊性,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建议将学生、教师、校内管理人员和校外实务专家作为评价主体的重要组成单元,形成集受教主体、授课主体、管理主体和实务专家“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知识产权实践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推动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理工科实务知识产权
不理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研究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