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痔病的中医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2020-01-10范锡义陈静岳鸿董雨浩肖静陈敏
范锡义,陈静,岳鸿,董雨浩,肖静,陈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
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医疗的模式,以达到治疗效果精准化、患者获益最大化[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学说”等体现了个体化治疗思想,将中医学个体化治疗思想与精准医疗结合对指导痔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1 中医预防——痔病的“治未病”思想
近年对痔病的治疗观念由消除转变为缓解,这就强调了预防痔疮发生的重要性。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可追溯到《灵枢·逆顺第五十五》:“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2],主要在于涵养人体正气,或治病于未发生、未传变之时。精准的“治未病”思想对痔病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患者正气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过度、久泻、久咳、便秘等都可诱发痔病,当注意调控,预防痔疮发生或加重。
1.1 饮食有节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2],指出饮食失度可导致痔病发生。《疮疡经验全书》中“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辛辣,炙博醇酒,禽兽异物,任情醉饱……乃生五痔”[3]。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嗜酒及辛辣刺激之品,可致湿热毒蕴积,气血壅滞下坠,使肛门、直肠黏膜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发为痔病。故当食饮有节,饮酒有度,忌辛辣肥甘之品,预防痔病的发生。
1.2 调节情志
七情内伤可致病,《薛氏医案》中:“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喜怒无常,风血侵入大肠,到谷道无出路,结积成块,生血生乳,各有形相”[4],揭示情志失常是引起痔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人体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机体脏腑精气虚衰,调节情志功能低下,从而导致疾病发生。《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2],平素保持心情愉悦,忌过喜过悲,忌急躁易怒,忌过忧过怒,使机体气血通畅,降低痔病的发生率。
1.3 劳逸结合,房事有节
《外科正宗》云:“夫痔者,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5]。持续长时间站立或者负重久行,使直肠下段血液回流缓慢,致痔静脉瘀积曲张为痔。“诸痔欲断其根,必须枯药,当完其窍,必杜房劳乃愈”[5],房劳过度影响痔病的预后及复发。故应有意避免久站久坐、负重久行,房事有节,以预防痔病发生。
1.4 避免久泻、久咳
《医宗金鉴》:“有久泻久痢而生痔者”[6],长期泄泻,患者脾胃功能失常,脾虚气陷,中气不足,无力摄纳而致痔核脱出不得回纳。反复泄泻易致肛垫下移,长期刺激肛管下端,使痔静脉长期迂曲扩张,影响其回流而成痔病。“久病咳嗽而后生痔者”[6],久咳伤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虚则大肠不足,中气下陷,导致痔疮形成。故出现泄泻、咳嗽时应及时就诊,以免引发或加重痔疮。
1.5 增强正气,补益气血
《丹溪心法·痔疮》曰:“痔者,皆因脏腑本虚……,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者”[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2],脏腑虚弱,无力升举烘托各器官,静脉团扩张下移而成痔,气与血阴阳相随,相互依存,气虚则无以生化,无力摄血,故出现便血等症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通过饮食疗法、体育锻炼、中医“治未病”等各种方式来增强人体正气,降低痔病发生率。
1.6 保持大便通畅
痔病的发生与患者长期便秘状态有关。《疮疡经验全书》指出:“恣意耽者,又忍大便,逐致阴阳不合,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8]。《诸病源候论》:“忍大便不出,久为气痔”[9],因长期便秘,经常临厕努责,粪便下行缓慢,堆积于直肠下端,阻碍痔静脉回流,而癖积成痔。故平时应当养成多食素食粗纤维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1.7 注重妇女月经及妊娠期的护理
妇女妊娠后,盆腔内胎儿压迫直肠静脉,同时腹内压增高,加上直肠末端静脉无静脉瓣,故易致静脉回流受阻,形成痔病。《医宗金鉴》:“又有产后用力太过而生痔者”[6],《薛氏医案》:“妇人因经后伤冷,月事伤风,余血在心,血流于大肠”[4],故妇女在月经及妊娠期应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以预防痔病的发生。
痔病发生原因是综合性的,在精准医疗思想下,结合中医个体化治疗特点,我们能够做到从常见、易理解的角度对其进行预防。另外,中医学强调个人体质因素在发病与否、转归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因此在痔病的预防中,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寻找疾病发生规律,进一步指导痔病的预防和治疗,与现代医学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
2 中医诊断——痔病病证的客观化、系统化及精准诊断
患者体质不同,痔病的症状及体征有差异,将证候的辨识客观化、系统化是中医有效治疗的前提。
现代医学提出诸多假说:肛门衬垫下移学说、血管增生学说、静脉曲张学说、黏膜滑动学说、遗传及肛管狭窄学说等,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还需进一步探索,关于痔病的诊断及分类也在不断更新完善,现常用1992全国中医肛肠病学术会议分类:内痔、外痔、混合痔。
中医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中医舌脉差异辨证为大肠实热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气虚下陷证、阴虚肠燥证[10],痔病因病机不同而致临床证型各异的中医辨证思维,彰显了中医个体化诊断优势,根据痔病病机差异进行个体化诊断分型,体现了精准医疗的思想。在辨证论治及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分型的基础上,以期精确诊断,进一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3 中医治疗——痔病的治疗方式的细化及手术精准治疗
“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痔的治疗目的重在消除、减轻痔的主要症状而非根治,一般对各类痔的治疗都是必要的”[11],此治疗原则指导痔病治疗。祖国医学对痔病早已有较深入的认识,历代医家重视通过对病机的治疗及病因的祛除治疗痔病,采用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12]。近年来,中医治疗痔病的特色鲜明,结合西医学的手术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内治法、外治法及手术治疗。
3.1 一般治疗
多饮水,多进食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温热坐浴,保持肛门清洁等。
3.2 内治法
①大肠湿热证: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出,内痔脱出,灼热疼痛,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等,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凉血地黄汤合槐角散加减。②湿热下注证:肛门部红肿热痛,下坠疼痛,坐卧不安,大便干燥或腹泻,便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治宜清热利湿消肿,方用止痛如神汤加减。③气滞血瘀证:肛门肿胀,肿块色紫,疼痛剧烈或内痔嵌顿,表面紫暗,糜烂,或胁痛心烦,舌紫暗,苔黄,脉弦数等,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消肿,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④气虚下陷证:肛门坠胀难受,内痔脱出,便血色淡,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等,治宜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⑤阴虚肠燥证:肛门疼痛,大便秘结,头晕咽干,烦热盗汗,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等,治宜养阴润燥,方用润肠丸加地骨皮等。
在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基础上,长期便秘者,可联用聚乙二醇4000散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保持大便通畅;长期腹泻者可联用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以此减少对肛管直肠组织刺激,预防痔病的发生。局部水肿明显者,可联用地奥司明片等改善局部循环的药物。
3.3 外治法
①熏洗法:用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坐浴,具有活血止痛、收敛功效。常用苦参汤、五倍子汤,热重者加黄芩、蒲公英、大黄、野菊花;水肿重者加皮硝、枯矾等;②外敷法:适用于各期痔病及术后换药,以膏剂、散剂敷于患部,具有消肿止痛、祛腐生肌功效。常用黄连膏、熊珍膏、紫草油、生肌膏、马应龙痔疮膏、金黄散、活血散等;③塞药法:用药物制成各种栓剂直接塞入肛内,具有消炎止痛、黏膜保护或修复作用。常用熊珍栓、马应龙痔疮栓、吲哚美辛栓等,若患者肛门出血较多,可联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加强对直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3.4 手术治疗
3.4.1 手术方式
《现代肛肠科学》指出:“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III、IV度内痔、混合痔及包括外痔血栓形成在内的非手术疗效无效者”。根据痔病的不同分类及分期,可选择外痔切除术、内痔结扎术、分段结扎法、各种套扎法、外剥内扎硬注术、PPH术和TST术等。外剥内扎术是一种应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但过多切除痔组织会易致肛门狭窄,术后水肿、疼痛亦是常见问题,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普及,诸多以外剥内扎术为基础发展的新术式应运而生,并在不同程度上、方向上弥补了外剥内扎术的不足,术式日益改进,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痔病复发率也显著降低。随着部分学者提出肛垫下移学说,也丰富了痔病手术方式,PPH术和TST术的相继出现,与其他术式相互补充,这也是精准医疗在痔病中的体现。
3.4.2 术后并发症
针刺、穴位按摩、穴位注射、小茴香热敷、中药熏洗、微波理疗、光子照射法、提肛运动、塞药法、灸法、紫草油纱条等治疗尿潴留、出血、感染、疼痛、水肿、便秘、伤口愈合缓慢、发热、肛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等术后并发症。
3.4.3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饮食、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换药及换药方式、术后拆线、术后复查皆有不同,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制定个体化方案。
3.5 特殊痔病患者
对于特殊痔病患者,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围手术期的精准医疗、中医药内服法、外治法及手术治疗,在痔病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5.1 急性嵌顿痔
患者疼痛剧烈,病情较危急,是痔病中的急症之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嵌顿痔复位或手术治疗。
3.5.2 痔并发贫血
应查明贫血原因,排除导致贫血的其他疾病,特别是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重病,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及时扭转因痔病便血导致的贫血状态,以免发生其他严重变证。
3.5.3 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患者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病情严重者,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应优先治疗原发疾病,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3.5.4 妊娠、产后早期的痔
首选保守治疗。
4 小结
综上,精准医疗的基础是“个体化医疗”,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就是“个体化”。中医药精准医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生活环境、临床数据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实现精准的病证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健康维护、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复方案,并阐明其疗效和安全性机制的新型中西医结合医疗[13]。在对痔病诊治过程中,以中医“辨证论治”“治未病”为指导思想,将个体化与整体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精准医疗的思想贯穿痔病的诊断、分期、分型、治疗等各方面,建立具有精准医疗特色的“痔病”防治体系,当是中医学发展与传承的一大福音,也将大幅度提高痔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