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火郁发之”浅谈宣透法在复发性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2020-01-10张韵刘春华

中医药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口疮火热津液

张韵,刘春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具有自愈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点凹陷,影响患者进食、言语及睡眠等。多发生在齿龈、舌体、两颊、上颚。西医认为本病与免疫、感染和遗传等因素有关[1],治疗主要采取药物局部外用,缓解患者疼痛等对症处理,且外用药物大多含有抗菌素类、麻醉类和激素类药物,但因易并发毒副反应,临床运用受到一定程度地限制[2]。中医古代文献无明确记载,据其临床表现属于“口疮”“口糜”范畴。笔者以“火郁发之”理论为指导,浅谈宣透法在复发性口腔溃疡中的临床应用。

1 “火郁发之”理论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最早记载:“木郁达之,火郁发之……”这里的“火郁”主要指心郁,“发之”是火郁的主要治法,主要指发汗,王冰注解称:“发谓汗之,令其疏散”。后世医家对“火郁发之”的内涵进行了充分扩展与外延,广泛应用于温病、伤寒以及内伤杂病等范畴。李士懋等[3]认为,“火郁发之”以汗训发,失于偏颇,发之固然包括汗法,然其含义比汗法要广。他认为郁者,结滞而不通畅,“火郁”乃火热之邪被郁伏于体内不得透发。“发之”体现火郁顺势而治、因势利导的思想。“发之”能畅达气机,使“郁火”得以顺利透达发越而解。因此“发之”可以概括为一“透”字,即宣透、透达、通透,使邪透发于外之意。正如张景岳《类经》所说:“发,发越也,凡火郁之病,为阳为热之属也……凡火居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非独止于汗也。”

2 宣透法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中的依据

2.1 “火郁”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重要病机

《医方论·越鞠丸》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何郁之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失节、内生五邪、阴液亏虚皆可引起人体气机升降失司,气血运行失常,造成气机郁遏而成郁,邪郁日久则生火化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也不例外。《寿世保元·口舌》曰:“口疮者,脾气凝滞加之风热而然也。”口腔归于人体上部,居于阳位,风邪易袭,温热多侵犯,风热侵袭,阻滞人体上部气机,气机郁滞。《圣济总录》云:“论曰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盖口属脾,舌属心,脾者土,心火积热,传之脾土,二脏俱热毒,不得发散,攻冲上焦,令口舌之间,生疮肿痛。”口为脾之外窍,舌为心之苗。心为阳中之阳,属火;火气易通于心,引起心火亢盛。脾乃心之子,母病及子,造成心脾火旺,火热之邪不能发越,上炎于口而发为口疮。《医宗金鉴》载:“口糜由阳旺阴虚,膀胱湿水泛溢脾经,湿与热瘀,郁久则化为热,热气熏灼胃口,以致满口糜烂, 甚于口疮。”湿之为外客,多为内外和邪,先有内湿,方招致外湿,湿郁阳气化热而成郁热;或恣食肥甘厚腻,辛辣炙煿之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之邪内生,湿热郁滞化火上攻口腔。《圣济总录》云:“口疮……又有肾虚火动一症”。一则津液是气的载体,气依附于津液得以运行,津液不足易导致气机郁滞,日久化火;二则肾为诸阴之本,阴液亏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使心火亢盛。因此,“火郁”乃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重要病机。

2.2 宣透法指导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

复发性口腔溃疡与伏气温病的本质一样,即郁热(火)在里,顺应火之趋上之性,需以“发之”,需以透为主,透以“祛其壅塞,展布气机”,使郁闭在内的火热之邪透达于外。温病中,不论新感、伏气、温疫、湿热等各种温病,还是卫气营血、三焦等传变阶段,最忌火热邪气郁闭,不能向外透发。蒲辅周教授认为“温病最怕阻塞……治法总以透表宣膈、疏通里气而清小肠,不使热邪内陷或郁闷为要点。”

《证治汇补》云:“有平素内热,外感风寒,腠理闭塞而为郁热者;有恚怒不发,谋虑不遂,肝风屈曲而为郁火者;有胃虚食冷,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四肢发热,扪之烙手而为火郁症者。”宣透法即宣散透邪,是用轻灵辛散之品疏表透邪,开腠发汗,惟以透达郁热(火)为第一要务,顺应病势,因势利导,给郁热(火)外出之路,以免过用寒凉之品酿生冰伏气机,邪无出路之虞,避免出现寒凉直折之药“凉而不透”的弊端。《疡科心得集》载:“夫口疮与口糜者,乃心脾气滞,更外感风热所致。初起不可便用凉药敷掺,恐寒凝不散,内溃奔走,久而难愈,必先用辛轻升散,后用清凉,使郁火达外。蒲辅周和赵绍勤两位名医都十分赞誉的升降散,最能体现《内经》“火郁发之”之旨,方中既有宣透之僵蚕、蝉蜕,又有降泄之大黄和活血之姜黄,用药着眼于“郁热(火)”二字,可谓升降并用、寒温同施、透泄兼举之方,以收到条畅气机,升清降浊,透发郁火之效。

《温病条辨·卷四·治病法论》载:“治上焦如羽”。“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口腔位于头部或上焦,治疗头部或上焦多选择以风药为主,风类药物具有气淡味薄,质清性浮之特点,有轻扬辛散之特性,能宣通气机,使邪气有透达之机。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火郁发之”的病机特点,因郁而化火,火热之邪上扰,以辛凉之品以宣透之,辛可发散,可透邪外出,凉可祛火,祛热。多选择连翘、薄荷、淡豆豉、升麻等。薄荷轻阳升浮,是辛凉之药中最能宣散邪气。淡豆豉有宣通胸膈气机,透热外达之效。升麻,性能升散,既能可宣透郁遏之伏火,又能清解阳明之热毒,还能作为引经之药,接引众药,直达病所,起“向导”的作用。同时,临证可合用行气活血之法,其意有二:其一,久病多瘀,行气活血药多味辛,辛能散,能行,也起到宣透郁邪的效果;其二,又能防止凉遏太过,以免冰伏气机,影响火热之邪外达之机。正如叶天士所说:“热病用凉药,须佐以活血之品,始不致有冰伏之虞”。选药如香附、姜黄等。同时应该指出的是,在辨证无误的前提下,也不规避辛温之品的运用,以温药为导向,以提高轻清透邪的疗效[4]。

3 验案举隅

某患者,女,32岁,2018年10月12日初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余年。每因情绪不畅或者食辛辣刺激之物均可诱发,发作时疼痛明显,影响进食与说话。近1个月来,口腔溃疡发作频繁,曾多次自服清热泻火的中成药,疗效欠佳。曾服苦寒泻火之药,溃疡仍缠绵难愈。现症见:下齿龈、两颊疼痛,伴有口干,口苦,纳食欠佳,大便干结,3~5日1行。查下齿龈、两颊可见多个黄豆大小的溃疡,色红,中央凹陷。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糜。辨证:火郁证;治则:宣透郁火。以升降散加减,处方:僵蚕10 g,蝉蜕10 g,姜黄10 g,生大黄(后下)10 g,连翘10 g,竹叶10 g,薄荷15 g,淡豆豉10 g,藿香10 g,升麻10 g,玄参15 g,生甘草8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8年10月20日二诊,服用上方后,下齿龈、两颊疼痛较前好转,口稍干,纳食较前好转,大便已行,略稀,未成形,查齿龈、两颊溃疡较前变小,颜色较前变淡。减生大黄量至5g。续服用7剂。

2018年10月28日三诊,下齿龈、两颊疼痛较前明显好转,无明显口干,口苦,纳可,大便已成形,查齿龈、两颊溃疡渐渐愈合。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嘱患者少吃辛辣刺激之物,以免瘥后复发。

按语:《诸病源候论》记载:“脾脏有热,冲于上焦,故口生疮也。”南方人素来嗜食炙煿厚腻之物,易出现“郁火”伏于体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下齿龈、两颊疼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3~5日一行皆为“火郁”之症。观之前医所处之方及自行服用之中药,皆为苦寒泻火之品,一则过用苦寒之药,易凉遏气机;二则过用苦寒之药易化燥伤阴,阴液亏虚,水不制火,则火热炽盛。针对火性炎上的特性,有火固当宣,有郁固当透。因此,以升降散为基本方,加连翘、薄荷、淡豆豉、藿香、升麻等辛散之属以加强宣散透邪之力;加淡竹叶泻火利尿,使火从小便而去;加玄参凉血泻火、滋阴解毒。如吴瑭说“热之所过,其阴必伤”,火旺者阴必亏,火盛消灼煎熬津液,耗伤人体阴气,津液亏少,无以制火,则火邪愈炽,尤需时时顾护津液,护津液于未伤,养阴津于己耗,俾津液充足,一则水能制火,二则有作汗之源,邪热得以汗为载体外透于肌表。

猜你喜欢

口疮火热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请注意,这些新规8月“火热上线”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
“火热”的水世界
心中那颗火热的足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