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作用研究
2020-01-10姚勇
姚勇
胫骨平台为胫骨近端干骺端关节面,也为股骨、胫骨下端接触后形成的关节面,为下肢活动承重关节,各种突发事件均会引发骨折[1]。但由于胫骨平台附近有外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因此骨折后也会引发其他损伤,影响患者治疗方式选择。此种疾病手术为首选干预方式,常规治疗多采用开放手术,主要优势体现在视野更为清晰,操作更加便捷,但也会出现较大创面,术后恢复效果也较差[2]。有学者通过研究提出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此种治疗方式有治疗效果好和安全性高的特点。现选取本院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析常规手术、微创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76 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龄23~58 岁,平均年龄(42.15±7.05)岁。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7 例;年龄22~58 岁,平均年龄(42.28±7.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②伴有膝关节肿痛、活动功能受限、合并侧副韧带损伤,且经由影像学诊断确定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开放性骨折患者;②合并骨折部位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的患者;③多发性骨折患者;④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⑤合并急性关节炎症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手术,切口选择胫骨近端,露出胫骨上段以及胫骨平台,对于缺损严重者则首先填充人工骨,之后内固定,并缝合切口,术后留置引流管,抗生素干预。
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气囊止血带控制下手术,取关节镜检查患者胫骨平台关节面受伤情况,判定是否合并半月板、关节韧带损伤。对一般性骨折,实施经皮复位松质骨螺钉固定;关节面压缩或坍塌患者则将切口做于胫骨前外,关节镜观察下对骨块进行撬拔复位;关节面缺损患者则实施骨骼植骨修复。采用关节镜检查判定患者关节面修复良好后方可置螺钉、钢板进行固定,最终于患者关节腔置管。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床时间等。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采用HSS 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研究过程依据膝关节功能的疼痛、功能、肌力、活动度、稳定性等众多层面,满分100 分。优秀:>85 分;良好:70~85 分;中等:60~69 分;较差:<60 分。总有效率=(优秀+良好+中等)/总例数×100%。③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患者骨折畸形愈合、伤口软组织感染、膝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④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情况,功能恢复包含关节活动度、疼痛、行走及站立、屈曲畸形、肌力、稳定性等方面,参照HSS 评分,满分100 分,分值同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疼痛情况采用数字卡尺交由患者进行自主痛感评定,参照VAS 评分法,分值1~1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痛感越明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3.25±5.16)ml,手术时间为(82.64±6.14)min,术后引流量为(35.26±3.79)ml,首次下床时间为(3.50±1.20)d,均优于对照组的(63.17±6.52)ml、(112.54±12.06)min、(54.29±5.67)ml、(5.42±1.5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中,优秀12 例(31.58%),良好11 例(28.95%),中等8 例(21.05%),较差7 例(18.42%),总有效31 例(81.58%);观察组中,优秀16 例(42.11%),良好12 例(31.58%),中等9 例(23.68%),较差1 例(2.63%),总有效37 例(97.37%)。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 例,膝关节僵直2 例,伤口软组织感染1 例,骨折畸形愈合2 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8/38);观察组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 例,膝关节僵直1 例,未出现伤口软组织感染或骨折畸形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手术前后HSS 评分及VAS 评分对比 术前,对照组HSS评分为(53.23±4.65)分,VAS评分为(7.34±1.41)分;观察组HSS 评分为(53.34±4.62)分,VAS 评分为(7.41±1.44)分。术前,两组HSS 评分与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对照组HSS 评分为(80.67±5.32)分,VAS 评分为(3.15±1.08)分;观察组HSS 评分为(91.55±5.26)分,VAS 评分为(1.64±0.34)分;观察组HSS 评分与VA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多为外力引发的骨折疾病,患者常会出现肿胀进而引发疼痛等问题,治疗延误患者会出现膝关节永久性功能障碍[3]。传统治疗分为开放性手术和保守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但效果和适用人群有限,开放性手术也会引发关节面解剖对位不当的问题,损伤干预也十分困难。手术治疗时对关节附近组织也会引发损伤,愈合也较为困难,且开放性手术治疗对术者熟练操作程度及胫骨平台生理解剖结构熟悉度要求高。现阶段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主要方式为早期复位固定和关节面恢复,同时也对软骨和韧带、半月板损伤进行处理。由于整体治疗效果不佳,现针对传统治疗的各种问题,提出关节镜辅助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确保下肢正常力线恢复的同时,确保关节活动稳定性的提升,同时减少手术操作造成的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而鉴于大多数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合并半月板损伤情况,以往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中骨膜剥离多且需广泛暴露,可能会破坏血运情况并增加手术感染风险[4]。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为近年新型微创手术,借助关节镜可观察患者膝关节损伤状况,继而分析病情,依据患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关节镜下微创手术主要优势为对半月板、韧带损伤患者有极大好处,无需加重原有损伤即可进行关节腔清理,有效提升手术效果,同时也可控制并发症[5]。由于微创理念下治疗,对膝关节损伤小,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降低关节粘连。采用关节镜下观察时也可清晰观察骨折形态,关节面塌陷程度、具体位置,并进行相关处理,有效提升愈合效果。关节镜下也可发现肉眼以及CT 检查的无法有效探查的位置,继而降低误诊率。关节镜辅助下探钩也可对塌陷关节面骨块进行解剖复位,有效提升复位率,在安置固定物时也可避免对关节软骨造成损伤。报道称,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手术方法创伤小,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减轻患者痛感方面作用明显,且采用关节镜辅助手术方法可延迟或避免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同时实现损伤半月板修复并了解膝关节液渗透压,促进膝关节水肿症状消失及滑液的正常分泌[6,7]。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手术时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得到控制。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首次下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知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时对提升整体干预效率有显著效果。分析整体愈合可知,观察组优秀及良好等状况明显更多,同时在观察组手术方式下各术后并发症也得到控制。因此可知采用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时不仅可提升治疗效果也可控制术后并发症。此种情况和关节镜直视,以及微创特点均有重要关系。
综上所述,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可提升总有效率,控制并发症,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指标,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