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廿年唐代掌书记研究综述

2020-01-10王晓彤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藩镇幕府书记

王晓彤

(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掌书记就任于节度使幕府,从唐前期的管记演变而来,掌节度使“文辞之事”。从近廿年的研究成果来看,掌书记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隶属于唐代方镇使府,在此框架下包含了与掌书记这一官职相关的讨论,而专门探讨掌书记的论文主要涉及其官职升迁、所掌文体、与幕府的关系等几方面。另有专门研究掌书记的硕博论文,其中对细节问题的处理与把握值得学习。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唐代近廿年掌书记的研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探析新的研究角度。

一、方镇使府中涉及掌书记的研究考述

唐朝士人科举不第者往往趋于幕府,一方面凭文辞谋生,另一方面希求得到府主的举荐,以幕府为平台得到升迁。方镇与朝廷有很多利害斗争,其中绕不开的就是对方镇基层文职掌书记的研究。

代表性的研究幕府、僚佐制度的专著有石云涛的《唐代幕府制度研究》[1]73与戴伟华的《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2]30,这些专著注重藩镇大框架下的研究,如地方藩镇与中央政权之研究、藩镇幕僚的人员结构的考证,更多的是对藩镇幕僚辟署、迁转等方面的研究,而掌书记只是其中的某一小节。邓文韬的《唐末至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及其僚属的兼官与带职》一文中叙述了关于幕府内兼官制度[3]。判官可兼掌书记,而掌书记可管判官。按照正规官职来讲,判官属于中层文官,掌书记属于基层文官,判官官高一级,而在幕府中,判官可兼任掌书记之职,掌书记可代理判官一职。以判官兼掌书记者并不罕见,文中列举了胡詹、李逢吉、张球、李商隐等例证。

关于方镇使府的研究中涉及掌书记的材料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但绝不能先入为主,而是要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持怀疑的态度去研究。

二、其他论著涉及掌书记的研究考述

近廿年论著涉及掌书记的文章中,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掌书记的职位及升迁、掌书记与府主的关系及其在幕府中的地位、掌书记的写作文体及文学这几大类,其他方面涉及掌书记四处为官的宦游经历、在方镇割据与中央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等的简单叙述。

(一)关于掌书记的职位及升迁

方建春的《唐代“从事”考论》指出,唐代史籍中经常出现的“从事”这一专有名词有可能是所有幕职人员的泛称,这一观点与杨志玖、张国刚先生相同[4]。其中,方建春给出了关于“从事”代指掌书记的例证,举出了新、旧《唐书》中在《李绅传》《卢从史传》与《孔戡传》《刘邺传》以及李商隐《为山南薛从事谢辟启》等传文中,李绅、孔戡、刘三复、薛从事等都官居掌书记而被称以“从事”之实。另一文《唐代使府幕职概说》[5]中简单介绍了掌书记的源起与演变,引《新唐书》“掌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与号令升绌之事”[6]1309。这虽是以韩愈《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为底本,但确实也较掌“文辞之事”更能说明掌书记的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陆文洋硕士学位论文《唐代中后期诸镇幕府中的校书郎》[7]分析由校书郎出任幕府僚佐的相关情况,其中,出任掌书记的占大多数。校书郎本身是清要官,正九品上,为避开守选,争取更大晋升空间,转任幕府掌书记,更能突出掌书记一职在幕府的重要性。赖瑞和在《唐代基层文官》中指出:“掌书记者,许多是中晚唐士人当中的精英,仕宦条件极佳,后来都擢升高官。”[8]363此处“精英”一词颇要,可看出任职掌书记门槛不低。陶然、胡秋妍的《张弘靖、李德裕太原唱和群体考论》[9]一文中引《旧唐书·李德裕传》“累辟诸府从事,十一年张弘靖罢相,镇太原,辟为掌书记,由大理评事得殿中侍御史,十四年府罢,从弘靖入朝,真拜监察御史。”[10]4509由李德裕的官职变化可知,掌书记一职在节度使府中非常重要,选人严格,但可以作为入仕的跳板。

(二)掌书记与府主的关系及其在幕府中的地位

刘煜在《从唐代传奇看藩镇使府辟署制度——由〈红线〉、〈聂隐娘〉、〈柳氏传〉谈起》中通过对文中红线、柳氏等的分析,表明幕府统帅礼贤下士成就了融洽的宾主关系,而这也是唐中晚期人才流向方镇的重要原因[11]。对士子而言,幕职的尊崇地位和重大职权是他们能够在幕府中施展政治抱负的前提条件;对于藩帅来讲,诸方镇幕府的幕主出于自身生存的考虑,能够招纳并礼遇贤才,是顺利实施其政治谋略的关键。冯培红《唐五代参谋考略》一文中比较了参谋和掌书记的地位问题,并列举史书分析,进而给出了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及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的敕文[12]。另有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使院新修石幢记》中参谋职高于掌书记的例证,掌书记的地位变化也是值得谈论的话题。

(三)掌书记的写作文体与文学

智宇晖《唐代太原军国应制文创作的繁荣及原因》分析了李德裕《掌书记厅壁记》对掌书记的文笔情况进行的描述[13]。掌书记须英俊且辞才秀异,唐代制诰奏议文皆须掌握,李德裕《会昌一品集》正集20卷全部为制诰、奏议、表状之文,即是一例。另,史称令狐楚“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10]4459。令狐楚为唐代应制四六文大家,今存太原幕府撰表状之文百余篇,是其现存四六文的代表作,亦是太原幕府存文最多的作家,可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邬志伟的《从公牍到私书:论唐宋启文的新变》一文中,表明唐代文书制度将“启”作为上行文体的一种[14],而据《新唐书·百官志》,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置掌书记,“掌书记,掌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与号令升绌之事”[6]1309,启文即是幕府中的掌书记经常写作的文体之一。幕府掌书记写作与唐启的兴盛有很大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王程乐的硕士学位论文《唐代方镇使府僚佐与笔记小说》以戴伟华先生的《唐代幕府与文学》《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中唐代方镇使府僚佐对笔记小说繁荣的推动作用为基础,研究幕府僚佐对笔记小说的创作,其中涉及的掌书记创作笔记小说有王毂10篇、李伉21篇、沈亚之5篇、陆长源12篇、温造1篇、郑伸1篇、韩愈2篇等对唐代文学的影响[15]。研究唐代政治、唐传奇等小说的史料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正史与野史互鉴互证,这对于丰富唐史资料有一定意义。王樊逸的《唐代的战争文学与战争宣传》中提到掌书记一职对于边塞文学的作用[16]。盛唐时与边地少数民族交往频繁,文学的主题和曲调也受其影响,尤其是流行于边疆幕府中的边塞诗。入幕文人带着满腔的热情到边塞,结合当地的特征,创作出可歌可泣的词曲,促进了边塞诗与边塞乐曲的发展。那么谁来创作这些曲子与胡乐结合呢?毫无疑问是幕府的幕僚。掌书记专掌文翰,在创作方面起着很大作用。杜文玉在《唐代士人缘何入幕成风》一文中提到,士人入幕还促进了唐代文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歌、小说作品,繁荣了唐代文化[17]。

(四)其他方面

林康慨的《幕僚重任焉可蔑乎——柳宗元〈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评析》一文将掌书记比作秘书,给予掌书记职责充分的肯定[18]。对应如今的秘书行业,将秘书学与古代文学相结合,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毛东来《唐朝官员的人生“在路上”》一文提到了掌书记的宦游[19]。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正月,身为节度使掌书记的李翱要乘船去岭南任职。李翱从洛阳到广州,走水路,6个月才抵达广州,他的女儿也在途中出生。他将沿途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篇《来南录》,是唐朝少有的入岭南记。另如诗人岑参、杜牧、李商隐和书法家柳公权等,也曾有过出任掌书记的宦游,并留下了大量墨宝。这些人为幕主服务的过程当中,在对外征战、幕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地方治理、方镇经济的经营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大大增强了各个方镇的实力,却也削弱了中央的实力。

上述论文在研究掌书记问题方面颇值得借鉴。掌书记的职位及升迁是研究唐代文官制度绕不开的话题,相关史料还有待补充;掌书记在幕府中的位置和表现与府主、与幕僚、与朝廷、与自己的升迁等几大方面有莫大的关系,这部分也值得掌握;掌书记是基层文官,所以诗歌、唐传奇或者大量通俗文学中都会引用,而且很大一部分是身为掌书记的人自己的创作,这就为研究掌书记问题提供了很多的材料和角度。

三、专门研究掌书记的论著

近廿年只有王慧芬、李翔两位研究者专门研究掌书记问题,如陕西师范大学王慧芬的硕士论文《唐代藩镇使府节度掌书记考略》[20]和南开大学李翔的论文《中唐藩镇掌书记的由来演变》[21]、硕士论文《唐五代藩镇节度掌书记考述》[22]以及博士论文《中晚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研究》[23]。从李翔的研究成果来看,他是立足于《唐代藩镇使府节度掌书记考略》一文,并持续关注着掌书记研究动态,这也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陕西师范大学王慧芬的硕士论文《唐代藩镇使府节度掌书记考略》是单独对掌书记一职进行分析的优秀硕士论文。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掌书记的历史沿革、掌书记的人员构成、掌书记的迁转以及掌书记与唐代进士科兴之关系。通过该文,可以从掌书记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看其官职的性质变化、地位变化,从掌书记的人员构成看掌书记的来源,从掌书记的迁转看其与幕府府主、与朝廷朝官的官职联系等,从掌书记与唐代进士科兴之关系看唐代中央官僚制度的腐化与藩镇用人机制的灵活。

南开大学李翔的论文《中唐藩镇掌书记的由来演变》、硕士论文《唐五代藩镇节度掌书记考述》以及博士论文《中晚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研究》中第三节“藩镇幕府掌书记探讨”是专门针对掌书记展开研究的文章。他在王慧芬论文的基础之上,对掌书记的沿革变迁、人员结构及特征、迁转路径与地位进行了探讨,补充了大量有关掌书记的材料,并对掌书记人员设置提出了疑问。《旧唐书·职官志》节度使条载:“节度使一人,副使一人,行军司马一人,判官二人,掌书记一人,参谋,随军四人。”[10]1922学界对掌书记人员设置“一人说”从未有过质疑,但李翔引用碑文及相关材料进行论证后得出,掌书记可能不止一人,或许中央官职有规定,但地方灵活执行,这种情况也有存在的可能。这种对史料记载抱有怀疑态度并在史料中找到些许论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结语

本文是近廿年学术界专门针对掌书记进行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前辈多为历史文献学或历史学专业,因而他们更多的是从历史学角度研究掌书记问题,而我们可以将掌书记与唐代文学相结合作相关研究。幕府中掌书记一职既是士人升迁的台阶,也是其发挥才干的舞台。然而通过对掌书记入幕前身份的考察,王慧芬发现,掌书记的人员多来自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主要是科举出身者、朝官、地方官和知名文士,这当然与掌书记要求会写奏章文檄且要精于草隶有很大关系。唐代诗人韩愈、李商隐等都做过掌书记,另,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以掌书记的身份在边塞写诗,他们看到的景色远不是在长安的诗人写边塞诗时所能感受到的。所以,研究唐代文本中以掌书记身份留下的大量创作,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观照整个唐代文学,是研究者应关注的重点。

猜你喜欢

藩镇幕府书记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唐代建立中都的原因探究
THROUGHOUT THE SPREAD OF NEO-CONFUCIANISM TO SEE JAPANESE’S WISDOM
从“人均”概念看安史之乱前的藩镇自给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制度: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
集书记
形塑合法性:王元逵兴兵泽潞原因新论
沈明臣在胡宗宪幕府中活动研究
又见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