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技和心智

2020-01-10

开放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动脑心智学习者

文 青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意思是人应该掌握更多的技艺。这些技艺多是身体某个部位展现出来的才能,我把它称为身技。与身相对,我把看不见的心理发展称为心智。

身与心,一个动手(主要是手),一个靠脑,是人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要着力发展的两个方面。培养身技就是教育者要帮助受教育者掌握某种技能,使他们能够进入劳动力市场自食其力,立足存身。人们常说“千金不如一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发展心智就是教育者要培养受教育者强大的概括、归纳、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类似美国教育的核心素养4C(communication-沟通交流,collaboration-合作协作,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reativity-创造创新)。它的高级形态是智慧。

用这样的身心二分法将教育功能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身技居一端,心智居另一端,就形成了一条教育水平线。所有的教育教学都被放置这条水平线上,人们可以直观、清晰地衡量教育教学的职能。差别可能仅仅是:有的靠近心智一端,比如,基础教育或研究性大学等;有的靠近身技一端,比如,各种培训中心和职业院校等。但不论哪种教育教学,都将是两种教育某种程度的交融杂错。培养身技时,可能也会推进心智的发展;发展心智时,有时又离不开身技的扶持,比如,历经大量的实践,人们才有深刻的洞见。

这样的分类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学校和教师也许就可以思考:我们的学校处于这一条水平线的什么位置?教育教学发展了学生的身技还是心智?发展了多少?是不是达到了应有的水平?还存在多大的差距?教育管理者也许可以思考,教育质量保证到底保什么?是不是达到了目的?

这么说,是因为教育应该有用的。它要么能够让学习者动手,要么能促进学习者动脑。两者应择其一。如果某种教育既不能促进学习者动手,也不能促进学习者动脑,那么这种教育会是什么呢?我想它无非就是传授给学生一些没有多大用处的惰性知识,认为让学生考试分数达标,就培养了合格人才,达到了教育的目标。学生们因此得到他们需要的文凭、头衔——学士、硕士、博士。这样,学校、学生两者皆大欢喜。教育却变成了流程,等同于证书、文凭。这样的教育还会是人们期盼的吗?

也许这样的说法有些过头,偏于极端。但现实中,毕业生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后,还得再次接受培训、教育。这样的现象还少吗?

教育是享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美誉的神圣事业,它能春风化雨、点石成金。教育没了这样的魔力,教师就会失去人们对他的尊重。学校如果不能为莘莘学子馈赠点本事,让他们凭此“仗剑走天涯”,她也将从文明的圣殿上跌落下来,你说对吧?

猜你喜欢

动脑心智学习者
起始课要下得去的功夫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动脑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肯动脑就会成功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