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音乐鉴赏
——以《梁祝》教学为例

2020-01-10山西省永济中学侯张平

天津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展开部梁山伯祝英台

■山西省永济中学 侯张平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誉为爱情中的千古绝唱,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学生对这一文学故事耳熟能详。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出现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如何用音乐语言讲述故事情节,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作者将中国戏曲元素融入西方协奏曲中,突出体现“核心素养”所要求的世界范围内各种音乐形式的结合,旋律优美,结构新颖,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文化的社会价值。而以怎样的授课方式,使这段经典的音乐作品真正进入高中的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在讲述这一作品的时候,首先要简单介绍故事发生的特殊时代背景和社会制度,这也是理解其事件起因、发展过程以及最终结局等诸多音乐内容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强调:要紧抓作品中的几个“三”进行讲述,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的结构、理解作品的内涵、体验作品的美感。

一、三部曲式结构

这是一首单乐章标题性音乐作品,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形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前面加上引子,后面省略尾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呈示部,小提琴奏出纯朴美丽的爱情主题,梁山伯与祝英台经过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建立深厚的情谊,而且这种情谊已经升华为爱情。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涉,他们的生活定会幸福、祥和,获得大团圆的结局。爱情主题可以重复欣赏一次,让学生随着音乐哼唱主旋律,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能力。展开部,以祝员外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不容许祝英台自己决定婚姻大事,这和祝英台追求爱情自由的思想完全对立,形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展开部就描写矛盾双方激烈斗争的过程,以封建势力的胜利而结束。再现部,竖琴再次响起,引人回味。长笛、双簧管描绘出来的优美景色已经不在人间,而是云烟缭绕、虚无缥缈的天国境界:彩蝶双飞,悠然起舞……在人世间不能盛开的爱情之花,只有在天国才能尽情绽放。

二、三个主要情节

从文学的角度而言,这一爱情故事的发展过程围绕着三个主要情节来推进的,即草桥结拜、英台抗婚与投坟化蝶。第一个情节是草桥结拜,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友情建立、爱情开始的标志。因为志同道合,两人由一般的同学关系发展为结拜兄弟。这里的情还停留在同性间的吸引与敬重。随后,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情感已经由结拜之情演变成朦胧的男女之情。而创作者运用乐队齐奏的方式表达出他们两个相遇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对他们由衷的祝贺,希望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

第二个情节是英台抗婚,这是矛盾双方进行激烈斗争的过程,也就是争取爱情与破坏爱情的经过。他们追求的是恋爱自由与婚姻自主,这与封建礼教制度中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信条相违背,因此注定是失败的。这是矛盾双方激烈斗争的段落,在这一段的结束处出现第二次乐队齐奏,速度偏快,旋律轻挑,大有封建势力幸灾乐祸、小人得志的讽刺意味。这种曲风占了上风,优美动人的爱情之音就只能暂时败下阵来。

第三个情节则是投坟化蝶,这是斗争的结果,也是爱情的升华。从现实的层面来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在封建礼教制度的重压下没能成功,可祝英台纵身投坟,又宣告了她所坚守爱情的胜利。此时,乐队出现第三次齐奏,铜管乐器宽广有力、悲壮大气,表现人们痛恨封建制度、颂扬真挚爱情、同情梁祝遭遇的心情。

三、三次倾心对话

从人物的角度来看,此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以小提琴指代祝英台,以大提琴指代梁山伯。而小提琴与大提琴,即这对恋人一共有三次内心的对话,从而诉说爱情中的甜美、缠绵与离别、伤痛之情。

第一次对话出现在草桥结拜时。两个人的对话是以大提琴开始的,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祝英台是一个性格内敛、情感含蓄的传统女性,所以大提琴先说话,而且大提琴相对比较平稳,因为在梁山伯看来他是遇到了一个知己、兄弟,而小提琴祝英台音区较高,短短的六个小节的谱子就有三个八度大跳,表现祝英台内心的喜悦,至于他们所说的内容,一前一后,这个说完那个说。

第二次对话是十里相送依依惜别时。这个时候的祝英台已经把梁山伯当成她的爱人,但是她又不便于直接说出口,就借用眼前的景物做比喻,暗示梁山伯。在音乐里面,这些内容是:水中的一对鸳鸯、井底的两个人影……祝英台为梁山伯的迂腐而着急,所以,祝英台在长亭惜别的这次对话中先说话,两个人都感到分别的惋惜,所以音区相对较高。

第三次对话是在楼台会时。一年以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孩子,又回想起他们三年同窗的林林总总,以及十里相送的不断暗示。为此,梁山伯悔恨交加,急忙赶赴祝家庄探望祝英台,这个时候小提琴奏出哀伤的倾诉,无比痛心地告诉梁山伯,这一段时间她与父亲进行怎样艰难与激烈的斗争……梁山伯在这次对话中首先说话,表达自己的后悔,祝英台说话的音区很高,可以看出祝英台的无奈,以及悲伤的程度……

四、三段演奏高潮

从欣赏者的听感来说,如果只有平铺直叙,这样的音乐作品未免单调。而用音乐语言讲故事,旋律线条需要波浪式向前推进,而那个浪头就是乐曲的高潮部分。乐曲的展开部出现祝英台与封建势力的较量。小提琴的惶恐不安代表着祝英台抗争中的心态,雄厚、低沉、有力的声音代表着顽固不化的封建势力,两者形成一对尖锐的矛盾冲突,而两个主题交替出现,将整个乐曲逐渐推向第一个高潮。不过,英台的抗婚最终以封建势力的胜利而告终。

而梁山伯因为懊悔自己的迂腐不化,以及对祝英台的无限思念,从而积怨成疾、郁郁而终,此后的作品以散板、快板的形式来表现。为了增强悲剧的效果,作品借鉴中国戏曲元素,交替使用京剧中倒板和越剧中嚣板的紧拉慢唱手法,逐渐形成第二个发展高潮——哭灵。在独奏小提琴奏出最后一个音之后,锣鼓管弦齐鸣,这时,祝英台大吼一声:梁兄,我来也……纵身投坟,全曲达到最高潮。

高中学生对于情感的认知已经趋于理性,有着强烈的自主音乐需求。音乐教师要利用音乐作品的讲述欣赏,合理地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思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文化。要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学生才能通过音乐形式及其内容的学习获得审美感受,领略艺术的魅力。《梁祝》无疑是最为典型的例子,通过对其音乐符号与爱情故事的细致解读,从而有效实施中学期间不可或缺的审美教育。

猜你喜欢

展开部梁山伯祝英台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展开部和声特点的相关研究
有趣的汉字:比
梁山伯问路
莫扎特早期钢琴奏鸣曲中的展开部研究
大型传统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研究
谈《梁祝》中祝英台的人物塑造
改装读书和草桥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