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
2020-01-10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贾黄小学牛运力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贾黄小学 牛运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自主发展意识和文化知识水平,都是衡量一个学生素质的关键,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概念也可以用知识水平、自我提升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三方面来概括,而如果以社会学的角度思辨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信念信仰、行动力和社会调适能力。
1.思辨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能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明辨是非,懂得事情对错,这样才能知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2.行动力。行动是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小学《道德与法治》正是一门行动性很强的学科,其表现在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对自身的约束力和要求更高,在遇到非法侵害权益的行为时,小学生也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3.理想信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更讲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道以明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提升自身素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做出贡献。4.社会调适力。尤其是在当今背景下,社会竞争和升学压力巨大,有了坚定的信念也意味着学生有更强的社会抗压力,也更利于学生积极生活、乐观生活,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即为“公民素养”,用道德的感化力提升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以法治的约束力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规范力、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
针对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不高、教学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教师应当紧跟实际积极改革,以道德润养学生心灵,提升自身思想修养;让学生懂法守法,用法治的武器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打造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教育来源于生活,必将回归生活,因此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势在必行。此外,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和知识掌握层次有限,所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当联系实际,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心中的110”一课为例,本章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自我防护意识、识破生活中的潜在危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朋友上当受骗的经历,引起学生的防范意识,让学生打开话匣子,以开展下一步教学。在上课的前期,教师可播放教学小短片,并提出一个或数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以观看“被骗的小学生”视频动画为例,教师可提问:“视频里的小学生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你独自一人在家,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引导学生交流沟通,积极作答。通过打造一种生活化、接地气的教学环境,最后再引出“遇到坏人速报警,心中要有110”的教学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能以身边经常出现的小事为出发点,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这样在遇到相似的情况的时候,学生也可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妥善地摆脱潜在风险,保护自身人身安全。
(二)教学课堂自主化,以生为本丰富课堂形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何教学效率不高?归根结底还是教学模式太单一了,教师课堂讲课,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自然没有很强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群体,其自我表现意识非常强烈、自尊心也非常强,更重视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课程“家乡的物产”为例,教师就完全可以采取一种课下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意愿自行分组,让学生在课下寻找关于家乡物产的实物、图片、家乡特有风俗的视频,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家乡物产之丰富,以提升自身的家乡荣誉感。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各种多样化的课程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一次“金牌导游”的活动,学生采取舞蹈、相声、演讲等形式,向其他人展示自己家乡的富饶物产,在学生充满感情的卖力讲解和多样的表演中,切实感受到家乡之美,也更能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三)重视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
道德是修身之本,法治则是立国之根,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引导,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除了对思想道德上的引导外,更要加强学生的法律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切实体会到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锻炼自身运用法律维权的权利。以小学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为例,本课需要学生初步认识法律,并且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切实加强自身的约束力。因为法律教学相对枯燥,很多固有名词枯涩难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课程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以一种形象化的方式“趣说”法律,在网络上,部分短视频用一种轻松明快的方式简洁说明法律内涵,还有大量的法律情境小短剧,非常适合很多因为空间有限或者教学时间有限而不能开展情境教学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也可巧妙借助此类视频,提升教学有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道德和法治都是不能缺少的教学重点,缺一不可。要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让学生深度掌握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参与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