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流程在ICU患者动脉血采集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2020-01-10刘丽梅叶妙勤许新劲
刘丽梅 叶妙勤 许新劲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广东佛山 528244
血气分析仪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范围正在不断的拓宽,特别是在ICU 病房当中,血气分析对于病情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显得极为重要[1]。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可以对机体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对于指导氧疗计划的实施,对机械通气参数进行调节,控制电解质、酸碱补充速度,配置相关置换液,对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状态进行纠正,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3]。本研究分析在ICU 进行动脉血液采集的患者接受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 年3 月~2018 年2 月在我院ICU 治疗期间进行动脉血液采集的患者188 例,根据动脉血液采集方式的不同,分成甲、乙、丙、丁四组,每组47 例。甲组实施桡动脉血液采集;乙组实施股动脉血液采集;丙组实施肱动脉血液采集;丁组实施足背动脉血液采集。甲组发病时间1 ~19h,平均(5.6±0.8)h;男26 例,女21 例;年龄21 ~68 岁,平均(40.3±5.8)岁;乙组发病时间1 ~16h,平均(5.2±0.6)h;男29 例,女18 例;年龄21 ~72 岁,平均(40.6±5.9)岁;丙组发病时间1 ~18h,平均(5.5±0.8)h;男25 例,女22 例;年龄23 ~79 岁,平均(40.2±5.4)岁;丙组发病时间1 ~15h,平均(5.6±0.7)h;男26 例,女21 例;年龄20 ~76 岁,平均(40.3±5.5)岁。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实施桡动脉血液采集;乙组实施股动脉血液采集;丙组实施肱动脉血液采集;丁组实施足背动脉血液采集。(1)采血部位选择标准。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是临床还上较为常用的四个采血部位。在采血操作开始前,需要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全身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①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通常都需要进行桡动脉或股动脉置管,置管一侧的动脉通常情况下会被破坏,因此要尽可能的选择其他部位进行动脉血液标本采集;②选择桡动脉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需要首先对其手腕是否存在畸形及关节病变做出判断,并进行Allen 试验,对其手部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了解,如果结果显示为阴性,则说明尺动脉的血液供应状态良好,可以进行采血操作,如果结果显示为阳性,则不能在此处进行采血;③如果患者出现四肢外伤,应该尽可能的选择股动脉或肱动脉进行动脉血液标本采集;④如果上述部位均不能够进行标本的采集操作,可以选择颈内动脉进行采血。(2)采血方法。①桡动脉:在操作前帮助患者患者取平卧位,或取角度不超过30°的半卧位,在腕部的位置垫一小枕,穿刺侧的掌心保持向上状态,腕关节尽可能的后伸,桡动脉搏动最为明显,且通过触摸会有明显的条索感,该部位部位即可以作为穿刺点。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对穿刺动脉进行固定,采血针与患者的皮肤之间的角度控制在15°~30°,对桡动脉进行快速穿刺,观察到回血之后,右手保持不动,左手轻轻的抬起,待血液随着动脉的搏动涌入到针管内2mL 左右的时候,可以将枕头拔出。左手用棉签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持续时间时间在10 ~15min,右手将针头的斜面插入到橡皮塞的内部,对注射器进行轻轻的旋动,摇匀标本之后贴上相应的姓名标签,立即进行检测。②股动脉:在操作前帮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取角度不超过30°的半卧位,穿刺侧的下肢保持外展、外旋状态,关节要略向外屈曲。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cm 左右的位置,通过触摸股动脉找到搏动的最强点,对患者的局部皮肤及操作者左手中、食指进行消毒后,操作者用中、食指稍用力按压并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部位进行固定,右手持注射器,于该位置以垂直的角度进针,观察到回血之后右手保持不动,左手可轻轻的抬起,待血液随动脉的搏动涌入到针管内部的量达到2mL的时候可以将针头拔出。采血后操作与桡动脉采血的处理方法完全相同。③肱动脉:在操作前帮助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上肢保持外展状态,掌心向上,在肘窝部内侧的位置可以触及到肱动脉搏动,选择搏动的最强点作为操作的穿刺点,其穿刺的操作手法与桡动脉穿刺完全相同。④足背动脉:在进行穿刺操作前,帮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足背动脉搏动最强的位置作为穿刺点,对穿刺位置的局部皮肤和操作者的手指进行消毒处理,在穿刺的时候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角度控制在15°~20°,观察到回血之后,停止刺入,待采集足够动脉血后,将穿刺针快速拔出,左手中指对穿刺点进行按压,右手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以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并立即送检[4-7]。
1.3 观察指标
(1)动脉血液采集相关并发症情况;(2)对ICU 血液采集护理模式的满意度。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患者治疗计划全部结束,出院当天,通过不记名打分问卷(满分为100 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调查。<60 分为不满意,≥80 分为满意,其余均定义为基本满意[8]。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动脉血液采集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
丁组患者仅有2 例出现动脉血液采集相关并发症,甲乙丙三组分别为8 例、10 例、9 例,四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3%、17.0%、21.3%、19.1%,丁组数据与其他三组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342,=4.513,=4.468,P1<0.05,P2<0.05,P2<0.05),其他三组中任意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四组患者对ICU血液采集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甲、乙、丙、丁四组对ICU 血液采集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分别为78.7%、85.1%、83.0%、93.6%。见表1。
表1 四组对ICU血液采集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以血气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可以对ICU 患者的肺部通气及换气功能、呼吸代谢引起酸碱平衡失调情况、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持续血液净化内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9-10]。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是ICU 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常规性操作,为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动脉血液采集的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而熟练的穿刺技术是一切的保障[11]。在医院的众多科室当中,ICU 的环境相对较为特殊,据相关本门所进行的统计显示,在ICU 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一般以上会在治疗期间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12]。有些患者甚至还会由于多次采集动脉血标本,而产生紧张心理,疼痛反应程度较为明显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血管痉挛,使穿刺操作的一次成功率水平降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模式。因此在ICU 动脉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同样也是一个不能够忽视的问题,在操作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将采血的具体目的向其进行解释说明,从而消除其紧张心理,在最大程度上争取到患者的主动配合[13-15]。
本研究中,丁组患者通过足背动脉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仅出现2 例相关并发症,而通过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实施血液标本采集的甲乙丙三组患者,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均明显多于丁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该项研究结果,可以充分说明,ICU 患者通过足背动脉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科学性与优势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安全,使治疗计划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使患者转归和预后更加理想。
总之,在ICU 进行动脉血液采集的患者接受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且在不影响血气分析的前提下,通过足背动脉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可以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便于固定,减轻疼痛,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提升满意度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