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在高校个案社会工作中的实践和探索
——以S 高校 “倾听者行动” 项目为例
2020-01-09杨明伟田怀金
杨明伟 田怀金
(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在我国日益成熟,社会工作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升社会发展质量,应对社会发展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在高校开展专业工作中,个案社会工作是最常用的工作手法,能够帮助案主建立归属感,提升案主自觉处理问题的意识,挖掘案主潜在能力[1]。社会工作者搜集服务对象的问题,可以使服务对象在治疗的情境互动中积极改变。根据以往的实务经验可得,受限于学校学期制,短期咨询因为省事有效的优点逐渐成为咨询实务的主要应用模式,符合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且能够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发展建议[2]。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的基本观点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短期咨询派别中比较盛行的一种,深受后现代主义特别是后现代建构主义的影响。SFBT 治疗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较传统的治疗方式有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治疗模式认为,应找出问题的关键并将其作为治疗的导向,治疗师在传统的治疗模式中承担专家的角色,治疗主要聚焦发现个案的病症和缺失所在;而SFBT 治疗模式认为,在对案主个案的治疗过程中,个案为自身解决问题的专家,主要是从解决案主问题的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引导,发现案主改变的可能性,目标实现的程度,提高处理案主问题的效率,通过正向的激励帮助案主发生改变,并不单纯只是发现问题的原因。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
(一)案主是解决问题的专家
社会工作的宗旨是助人自助,SFBT 治疗模式认为案主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通过建立正向目标,进而将目标案主作为“建立解决”问题的主体,从而帮助案主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著名学者沃尔特(Walter)认为:SFBT 并不是一种探讨案主的不足、缺点与限制的方法,而是聚焦案主自身的能力、力量与改变的方法。在采用SFBT 治疗模式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和案主共同创造赋能感、力量感和资源感,增强案主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事出并非定有因
SFBT 治疗模式注重的是以 “正向解决” 为导向,所以并不关注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身。由于个人差异比较大,问题背后的原因往往也是错综复杂,因果循环,寻找原因进而解决问题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大;而SFBT 的一大优势便是寻求解决的方法,直接解决问题。SFBT 理念中提倡的 “建构解决”(即构建解决的道路)旨在帮助案主改变期望。但是,如何引导案主走出困境,是SFBT 重点要做的工作。
(三)从正向的意向出发
SFBT 是从正向的角度来拟定治疗目标,强调做什么能够解决问题。SFBT 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帮助案主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主动性,发掘案主的潜力。SFBT 模式认为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的措施没有必然的联系,对案主保持积极正向的期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三、SFBT 在S 高校 “倾听者行动” 个案工作服务中的实践
(一)项目背景
人文与艺术学院MSW(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中心 “倾听者行动” 高校社会工作实践项目是以S 校学生为服务对象,通过个案社会工作或者小组社会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个人需求或群体需求,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社会工作者作为助人者,为了更好地为他人提供服务,自我学习和成长也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工作者的学习不仅来自课堂上的学习,也来自同辈之间的分享和交流。为了促进S 高校人文与艺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学术成长与实务技能提升,加强朋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技术沟通[4],“倾听者行动” 项目特此设计以S高校学生为依托,通过调查问卷和需求评估等方式了解到S 高校各个年级学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如职业规划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因此,“倾听者行动” 项目通过设计人际关系破冰活动,组建封闭式的教育小组,基于沙盘游戏的心理个案辅导等,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技能,从而适应社会角色转化带来的改变。本文借助SFBT 治疗模式,分析S 高校“倾听者行动”项目中的个案活动,从而为个案社会工作咨询提供可行性方案[5]。
(二)案例背景
案主刘某,男,20 岁,S 高校大三学生,来自农村,受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经济因素影响,与城市的孩子相比,刘某在谈吐、见识、衣着方面差异化显著,由此产生了消极心理,但是刘某比较上进、自尊心强、学习成绩优秀。如今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体制带来的分数至上观念人们一时还难以改变。刘某表示,过度的学习加之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开始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听讲效率降低的现象,感觉各方面的状态已大不如前。在临近期末考试的一段时间里,案主感觉比平时的压力更大,情绪和心态很不稳定,还伴随着失眠的症状。
案主家里有5 口人,80 多岁的爷爷身体还比较健康,父亲是一位卡车司机,常年的车旅生活使父亲的身体不太好。由于父亲常年出车,在外奔波时间长,刘某和父亲的交流特别少,刘某孤僻性格的形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母亲在家务农,家里收入几乎全靠父亲的工资。刘某还有一个上高中的弟弟,刘某和弟弟的学费、爷爷和奶奶的日常医疗检查等都是比较大的开支,因此刘某的家庭生活比较拮据。
(三)预估
1. 刻度询问技巧在问题预估中的应用
刻度化询问是以阿拉伯数字为基础,通过社会工作者预设化的询问技巧,帮助案主探寻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使社会工作者能够更确切地评估案主的想法和问题。刻度1 到10 代表问题程度的不同,由案主自己给自己界定问题的等级,1代表最佳状态,10代表最低状态,通过对案主刻度化的评估,使案主能够了解改进的空间,增强改变的自信心,从而改变自己的状况。以案主刘某的情况为例,案主自身存在孤僻、自我心理状态调整差等问题,外部存在经济困难、与父母沟通较少等问题。
2. 例外询问技巧的应用
例外询问技巧是指在来访者的问题不存在或没那么严重的情况下,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曾经的努力及价值,引发来访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考,打破来访者固有的想法。案主在来访咨询之前存在着可以改变其目前面临问题的条件,这种情况是咨询之前存在的特殊情况,这可以帮助案主找到潜在的可以改变条件的重要参考。社会工作者通过分析案主例外经验出现的感受和表现,帮助案主降低问题出现的频率,鼓励案主自我改变。案主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但是在大学的环境中,像刘某这样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比较多,其出现的问题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在社工和案主交流的过程中,案主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不过也肯定了自己的上进心,这是案主对自己的评价,这便是案主的例外。在链接资源这块,刘某的同学、老师都是资源的链接方,社工通过衔接资源,帮助案主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打破案主固有的想法和认知,以此达到帮助案主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介入过程
1. 建立专业关系
在介入的过程中,和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是帮助案主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社工能够很好地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社工通过走访刘某的同学,通过向他的父母咨询,向老师了解案主的日常生活,倾听案主的自我陈述等等,再通过同理心、尊重、非评判等工作技巧给案主留下深刻的印象,专业关系得以建立。刘某目前压力大的原因在于他现在无法正确认识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无法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在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方面,和父亲的疏远也是导致他性格比较孤僻的重要原因,而家庭经济状况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建立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开展介入计划的重要前提,和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熟悉案主的支持网络,而且对于社工开展咨询、介入服务有重要的意义[6]。
2.SFBT 咨询流程导向在介入过程中的应用
第一阶段,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一是目标架构:咨询员邀请个案服务对象进行咨询访谈,明确他想要的目标,并建立工作目标。二是例外架构:邀请服务对象说出他所认为的问题何时不会发生,或是发现个案想要的目标或已经存在的解决方式。三是假设解决架构:主要是邀请服务对象进行脑力激荡,假想如果问题已经解决或目标达成之时他会是什么样子,与现在会有什么不同,并鼓励其去做目前可以做到的事情。
第二阶段,休息阶段。这时咨询员会离开会谈场所,以回顾和整理第一阶段服务对象对其问题的解决所提及的有效解决途径及思考如何对个案进行有效的回馈,也可以和观察员或其他咨询员进行讨论。
第三阶段,正向回馈阶段。此时咨询员再回到会谈场所,通过正向回馈,传递有意义的讯息,并布置家庭作业,以这样的方式为社工设计介入策略提供参考。
3. 链接社会资源,增强案主的社会支持
根据前面的分析,案主刘某出现的问题在于对自身的认知处理不当、原生家庭的经济拮据以及亲子关系不协调,在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社会支持不够,无法使用相关社会资源。首先,针对刘某每天晚上失眠的问题,社会工作者通过一些有助于睡眠的物理和心理疗法帮助刘某改善睡眠状况。针对刘某原生家庭的影响,通过介绍周边一些有同样家庭状况的朋友,帮助案主走出认知偏差。针对家庭经济状况,通过链接当地民政政策资源,帮助案主申请助学贷款,鼓励案主参与学校的勤工俭学,帮助案主改善目前的经济状况,树立信心。针对案主与父亲的关系疏远的问题,可以协助案主作一个长期规划,比如在父亲节的时候为父亲准备一份礼物,在家庭聚会的时候尝试主动与父亲交流等,并帮助案主和家庭成员分析案主今后在学校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标签化问题,提出正视问题、时常疏导、鼓励为主、树立远大目标等措施。对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改善案主周边的环境,营造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以有效增强案主处理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五)评估
对案主支持网络的评估:案主的心理状态及自卑心理很大一部分源于案主原生家庭的环境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从而导致焦虑和自我封闭,同时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比较单一。对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从增强案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家庭支持两方面入手,将问题目标量化,通过刻度化询问将解决案主当前的睡眠问题和自信不足问题的程度量化,之后通过社工介入促使案主的情况得到改善。社会工作的评估:通过对接案、预估、计划、介入整个流程的梳理,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效果和案主的改变有一个综合的判定结果,进而对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更多的借鉴。
四、反思和建议
焦点就是不断地围绕解决问题这条主线,通过发现、挖掘、肯定、激励来访者的方式,去挖掘案主的潜力,通过明确目标,让来访者通过行动化解问题,获得成长。在借助SFBT 治疗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服务对象问题的同时体现理论特点,在开展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遵循社会工作的工作原则。SFBT 优点很明显,缺点也很多,如SFBT 关注的焦点单一,过多关注案主的行为认知,缺乏心理学的基础,对案主问题背后的原因缺乏有效探索。在以后运用SFBT 治疗模式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SFBT 的运用场景和基本服务准则,另一方面要结合项目特色,有效地将服务项目落地[7]。简单来说,SFBT 治疗模式的实施过程是一次 “自助旅行”,当事人决定起点和终点,而社会工作者负责提供可供选择的路线方案,好比是坐船或坐飞机,同时负责旅途的中间过程。
SFBT 以寻求解决为导向,提倡构建解决的道路,案主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与传统的心理咨询技巧相比,SFBT 的优势在于着重挖掘案主背后的发展潜力,将案主视作问题解决的专家,通过技巧分析发掘案主的优势,以达到案主自助的效果。在学校的体制环境中,短期的治疗符合学校体制的不连续性的特点,因而SFBT 在高校个案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探索[8]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