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嵌入思政教育研究
2020-01-09洪舜华
■洪舜华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永安 366000)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初期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晶,它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交相辉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就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述,提出并强调“革命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革命文化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推进兴军强军计划、实现全面从严治党[1]。通过将革命文化融入到具体的思政教育课堂之中,不仅能很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堂变得更加富有个性化,更能通过思政课堂传递对应的革命文化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更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情怀。
一、革命文化的含义及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革命文化”一词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他曾说“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来说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一种思想准备,在革命过程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从这一含义中可以看出,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信念、态度、历史、遗存等相关财富的总和[2]。新时期,尽管战争在中国已不复存在,中国的综合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但革命文化本身的内容并没有丧失,革命文化自身的价值也没有丢失。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再到新时期的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精神文化的形成都是革命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亦是新时代激励中国人奋勇直前、敢于奋战的重要支撑。
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通过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通过将革命文化融入到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开展革命文化教育能有效的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进一步加强革命文化的教育强度,使他们对革命文化能深入了解与认知,对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坚定革命信念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其次,通过开展革命文化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对于西方不良意识形态的抵制能力。在当前意识形态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对中国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所说“能否做好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只有将革命文化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让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形成更强的阻止诸多西方思潮的侵袭能力,提高他们的抵抗能力。最后,只有当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开展相关的革命文化教育,才能更好地维护党执政安全,促进党建工作。通过开展革命文化教育能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历程,并以此形成更强的革命文化精神,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形成自觉地拥护党、维护党的思维意识,对更好地提升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革命文化嵌入思政教育的现实困难分析
尽管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渗透对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现途径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政课堂革命文化氛围淡薄
在革命时期,革命文化本身的生命力十分强大,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独特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当国家长期受到外国侵略分子的侵害时,当全国各地人民不断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侵害时,从每一位战士心中自然会流露出一种极强的革命精神[3]。新时期,尽管中央领导一再强调“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由于高校无法给学生创设一个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学生自身对于革命文化知识的把握也就缺乏对应的认同感。
首先,高校思政各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革命文化学习的力度较为薄弱。学生往往只能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来感受有关的革命文化,高职学生更是只能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相关章节进行学习。但因课时安排往往受到一些限制,加上学习内容大多数且以枯燥的理论基础为主,致使学生对于革命文化的相关价值领悟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高校党建机构无法为学生创设更加浓厚的革命文化学习氛围。高校党建部门作为宣传党的文化、资讯的一个重要机构,自然肩负着传递革命文化的重任,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党建结构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上好每一堂课,而党建部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好党建工作,两者之间没有太多交集。另一方面,党建部门与思想政治教师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思政教师没有意识去党政机构中获取更多革命文化素材,自然也就很难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使得大学校园未能营造浓厚革命文化氛围,而环境对个人行动与精神上影响都是显著的。随着中国各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招生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每年高校都会将大量资金放在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上,但却忽视了对革命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革命文化在大学校园未能沁入人心。
(二)大学生自身革命意识相对较为薄弱
新时期,由于人民长期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导致大学生自身的革命意识变得越来越薄弱,在很多大学生心目中,世界将永远是和平的,和平年代就不需要考虑任何的革命问题,自然也就会放松对革命的警惕,从而导致大学生自身革命意识薄弱这一问题。
首先,目前社会上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以“95后”为主,高校中在读生更是出生于21世纪的“00后”,这些学生出生时中国早已进入和平年代,且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大变革后,中国国力逐渐增强,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由于与革命年代相隔时间较长,很多学生只能通过长辈们的讲授才能了解革命时期的相关事迹,自然也就无法对革命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上所充斥着的一些历史虚无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使得学生对真正的革命文化的理解有所偏差。其次,目前高校在校生的很多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呵护能让他们产生自我中心意识,使他们缺乏应有的奉献精神与集体主义,而这些内容正是革命文化中所最富特点的精神内容。学生无法理解这些精神的含义,自然也就无法在学习过程完全理解。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由于大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之中,他们无法真实感受到当年革命先烈们所经历的那种物资匮乏、流血牺牲的悲壮,自然也就很难理解革命文化的真实意义。因此,高校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真实的革命文化课堂,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革命文化的真正含义。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的课程,自然也就肩负着为学生传递革命文化的重任。然而纵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却在革命文化教学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相关教学模式也处在一个亟待创新的阶段。
首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教师讲授方法往往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只会单纯地给学生讲授什么是革命文化、革命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却忽略了让学生通过实际经历去体验革命文化的真实内容,导致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理解仍处在一个表层之中。其次,教师教学手法相对较为单一,教师专业背景依然是课堂中的主人,学生学习什么内容完全由教师决定。最后,在开展相关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富有革命文化的环境,缺乏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具体的体验情境中去真实感受革命文化,学生也无法从教师枯燥的理论讲授中深刻地理解革命文化的含义。
三、革命文化嵌入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渗透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高校、教师、学生都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和调整,才能将革命文化真正地融入到具体的思政教育之中,也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革命文化的真正含义。
(一)创设革命文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独特环境中接受自我熏陶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加强与高校党建部门之间的联系,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革命文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校园中行走、娱乐过程中自觉地接受独特环境下的自我熏陶。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式实现革命文化校园环境的营建:第一,制作各种革命文化的宣传海报,由党建部门通过室外展板展示,使革命文化成为校园室外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教师应与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合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设一些具有革命文化意义的节目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到具体活动之中时充分理解真正意义的革命文化;第三,在特定宣传时间节点,如“五四青年节”“2·9”等历史上由青年学生主导的爱国主义运动来宣传革命文化,通过发传单、做宣讲、组织大型校园活动的方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不断参与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革命文化熏陶[4]。
(二)构建革命文化网络空间,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加强革命意识
所谓革命文化网络空间,是指通过建造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网络虚拟空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自身优势,将革命文化融入到具体的网络空间之中,让学生在网络畅游的过程中提升对革命文化的自我熏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主题的信息化技术得到很大的提升。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对网络的喜爱程度达到了一个最高峰,据调研大学生每天除了打游戏以外上网的时间约为两个小时,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为此,教师应尝试为学生构建一个革命文化的网络空间,通过打造校园局域网络空间的方式,让学生在浏览网页、打游戏的同时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通过搭建革命文化自媒体平台的方式,有效传播革命文化,增加其渗透力与感染力。同时,不断丰富高校校园网络平台中的革命文化资源,将更多革命文化相关的书籍、影音资料上传至网络之中,提升学生的革命文化意识。
(三)打造革命文化体验课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当代语境
在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简单地开展一些基本的理论教学的同时,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文化体验课程,让学生在真实体验活动过程中更直接地感受到革命文化的真实含义,引导学生理解革命文化的当代语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第一,教师为学生打造的革命文化体验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和实践性,学生在这一课堂中应充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丰富自身体验经验。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一个固定的空间中,让学生尝试五个小时不出门、不吃饭、不看手机。再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还原“红军过草地”的场景,让学生亲自品尝“煮腰带”的滋味,理解革命时期人们生活的艰苦以及对于革命胜利的一种坚强的欲望。第二,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平台,如:“思政实践课程”,用创设多种丰富主题的方式让他们在多种主题活动中亲自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对革命文化的理解。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的机会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开展实践活动,重走红军路,参与社会服务,体验红军革命时期的生活方式,加深学生对于革命文化的整体印象。第三,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一些革命文化实践交流活动,通过让学生将参与革命文化实践活动的感想展示出来,通过互相分享、相互传递的方式让更多学生了解革命文化的真实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应进一步继承革命文化,并以此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初心、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为更好地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提供对应的精神指引”。从习主席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对“革命文化”的重视程度。革命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文化内容,是指引中国人民走向繁荣昌盛的一个重要引导。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作为传递革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高校教师必须认清当前革命文化教育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积极通过创设个性化校园氛围、搭建虚拟网络文化平台、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精彩的校园活动中感受到革命文化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