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的功能定位研究
2020-01-09■周嫄,杨双
■周 嫄,杨 双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天津考察时曾提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队伍中最活跃、最积极、最集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活动在组织体系的完善、工作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依然存在阶段性活动多而连续性活动欠缺、参与人员多而长期坚持少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治理精细化,志愿服务组织也不断地分层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从而为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化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
随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开展和深入,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化、知识化特点愈发明显,而专业化又是志愿服务的主要特征和优势所在。然而在目前大学生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活动内容单一,活动层次较低,由于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缺乏组织引领和专业指导,服务内容也缺乏知识性和技术性,大多停留在文艺表演、走访慰问和打扫清洁等领域,没有把大学生所学专业背景知识融入到社区志愿服务实践中,也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二)志愿服务的资源供给不足
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性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一样,需要稳定有力的资源保证,一方面需要固定并且充足的物质资源,从而保证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需要有制度方面的资源保证,比如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有相应的激励制度,招募和培训志愿者都有完善相应的组织和制度资源等。但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时,在物质资源方面没有全方位的保障,甚至在交通、餐饮和保险等方面也没有配套的支持;另一方面,校内外各项志愿服务资源也没有得到较好的整合和共享,志愿服务管理流程不完善,制度保障不健全,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志愿服务活动延续性不够
当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追求新鲜感、不甘安稳,这种勇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特征使得他们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开始阶段往往有着很高的热情,但在实际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激励手段,这时就可能导致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降低。此外,因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很多同学经过大一一年的培训,大二刚刚开始熟悉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到大三就都要相继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或者实习,不得不退出志愿者团队,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成员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各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延续性难以保证。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不清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功能定位的模糊,导致不能有效地整合各项校内外资源,导致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零散化和碎片化。现有对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功能定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教育方面和社会功能方面,比如邵政严(2010)认为的社会功能在于合理地满足了人们的社会追求,成为了吸引和凝聚群众的重要载体,有效弥补了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同时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任飞(2015)将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功能概括为社会动员功能、社会组织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整合与再分配功能、社会教化功能;李(2018)则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从实践育人角度,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思想塑造、人格健全、素质提升和社会奉献几个方面。以上研究为探究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但高职院校大学生又有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因此,本文认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通过深入基层促进社会改善民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社会民生问题,而仅靠市场调节和政府服务,很难做到统筹兼顾。例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子女们大多外出工作,退休老人因身体等多方面原因,缺乏社会支持,社交网络碎片化,容易出现孤独、孤僻等心理问题;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社会交往面窄,对子女的教育不是非常重视,教育方法单一,很容易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成长带来困扰,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这时大学生志愿组织就能通过辅助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很好地发挥改善社会民生的功能。在当今的志愿服务中,因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层性和利他性等特征,在关爱孤寡老人、社区老化改造和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更愿意深入基层社区,定期开展各类关爱服务、助残服务、助老服务和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外来务工家庭教育环境和亲子关系,缓解孤寡老人的心理问题,改善社会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区社会。
(二)通过传播文化推广志愿服务精神
当今时代网络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大学生群体又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之一,高职学院大学生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时,也乐于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传播和扩散这些志愿服务活动,这在潜移默化中也面向社会各界广泛传播了志愿服务文化。一方面,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前,会通过网络发放一些关于弱势群体的调查问卷或线上调研,在了解情况的同时也会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了解这些弱势人群,也间接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思想认识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们将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图片、短视频和文字说明等形式发布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在感动受助者的同时也感染身边的人,推广了志愿服务精神,传播正能量。
(三)通过组织活动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有利于社会民生,还可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心系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参与各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又可以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检验理论知识学习的扎实性,同时锻炼自身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首先,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一种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和转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和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对应用型的要求更高,因此更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运用和锻炼,不断巩固和掌握所学,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相关认识。其次,不管开展哪种类型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都需要参与的志愿者们合作完成,在合作中学会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意见的人交流和相处,有利于克服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最后,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参与的大学生们直面困难,自主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从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又锻炼了大学生们的抗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通过志愿服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
志愿服务的本质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的志向和意愿,而从事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多种社会思潮交汇,从很多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从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既可以服务社会,又可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大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了社区的弱势群体,为困难人士排忧解难,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和高尚品德。其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入民生一线,学生们对社情民意有了更为深入直观的了解,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培养了大学生们心系民生、心系天下的情怀,弘扬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结论及启示
(一)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有较强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可以有效弥补大学生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专业化程度低、没有延续性等问题。高职院校可积极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探索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形式,打破原有将工作重心放在学院内部,只注重基础工作的局面,主动走出校门,走进民生一线,创新工作方式,与社区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将社会与学校、社区与支部、居民与师生串联起来,形成了“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学校社区共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联盟。
(二)细分志愿服务对象,不断提升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水平
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国情以及社区志愿服务内容精准化精细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时,应针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的空白,对社区群众进行细分,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和服务类型。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功能,可以将社区志愿服务细分为咨询类服务、专业类服务、爱心类服务和信息类服务。咨询类服务主要是发挥大学师生的思想、思维创新等优势,为社区基层党组织、居委会等提供策划项目、提升服务等支持;专业类服务主要是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们的专业特长,为社区学生或有学习需求的居民提供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方面的服务;爱心类服务主要针对社区内孤寡老人和外来务工子女等心理缺乏关爱的群体,通过慰问、演出、谈心谈话、公益活动等具体行动提供帮扶;信息类服务就是志愿者收集和整理社区特定群众生活需要的各类信息,比如为社区居民提供外出旅游过程中的安全提示和线路指导,义务提供给群众了解和参考。通过为社区特定群体提供专项服务,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水平。
(三)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开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作为承载人才培养重任的高职院校,带领并组织好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更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索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社会延伸,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范围和空间;更有利于锻炼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他们更好地与社会融为一体,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目标,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进一步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同时依托社区优势,为学校师生提供德育资源和平台,共同推进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区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