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0-01-09吴壁葵
■吴壁葵,张 鹏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党员的质量就是党的生命。高职院校党组织要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责任,推动“三全育人”工作全面开展。党员发展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最基础、最具体,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确保高职党员发展质量,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把青年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源头工程。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立足于现实,剖析现状,按照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的总要求,对新时代下高职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
“三全育人”就是把育人工作贯穿于党员培养的全部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本文立足现实,剖析现状,按照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的总要求,对新时代下高职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进行认真的思考及探索,提出构建“一三四二”型高职院校党员培养工作模式。“一”指“一体化协同培养”,即全校各岗位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力,共同发挥对党员成长的育人作用;“二”指“两个系统”,打造“360度”评价系统和“党员成长”系统,健全党员培养科学评价机制;“三”指三个课堂,充分实现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联动全过程化渗透党员培养;“四”指“四个平台”,从线下、线上全方位打造学生党员培养平台。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的现状
(一)党员培养协同重视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各部门在党员培养工作中合作协调有所欠缺,党员培养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很多学校把重心主要放在党课教学,忽视了多方共同参与,党员培训与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诸多问题。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党课的形式主要为教师授课,以单向灌输为主,重理论而轻实践;部分部门重视教育教学等业务工作,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养重视不足;辅导员重视日常事务管理,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变化重视不足,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校园服务工作者侧重于服务工作,没有做好言传身教的育人工作。
(二)党员培养主要依靠第一课堂,忽视第二、第三课堂
当前,高职院校党校党员教育以课堂理论灌输为主,采用老师讲课学生听讲这一传统模式,这种方式重灌输轻体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短期集中性教育多,深入连贯性教育缺乏。高职院校对学员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党课学习阶段,党校学习结束以后,从成为入党分子到预备党员这段期间,存在学习空白期,而这一时间对于树立牢固理想信念和提升素质能力尤为重要。不重视全程化教育的理念,充分利用第二、第三课堂教学资源进行培养势必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三)党员培养实践搭建平台不够
高职院校对党员培养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低,不重视实践教育平台的搭建。学校缺乏相关育人资源,学生的学习渠道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教师难以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体验式教育难于落到实处,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部分学校在党员教育信息化上相对滞后,没有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导致“全方位育人”的党员教育理念无法落地落实。
(四)党员培养缺乏科学系统全面的跟踪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入党教育往往将结业考试的成绩作为最终评价标准,不利于对学院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和考察。当前入党教育考试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把考试分数的高低看成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唯一标准。只着重于知识层面的评价,缺乏对学习对象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的评价。另外,评价手段仍然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持。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一三四二”型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探索
(一)各岗位协同发力,全员参与学生党员培养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应充分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尤其是最具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性的高校教职工人力资源,构建覆盖党政管理人员、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企业导师等多位一体的党员培养体系。通过政策制定明确学校各类岗位对党员培养的职责,专任教师通过党课对学生进行党的理论教育;行政管理者要创新理念、增强认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力求教育教学和大学生党员培养相融合;辅导员除了要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也要留意大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合党员培养教育;校园服务工作者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做好文明示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参与党员培养的实践培养工作。学校党委要统筹学生党员培养的全员工作,通过考核清单列明学校各类岗位在党员培养中的职责,于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逐项落实,建立党员培养全员参与的长效机制。
(二)“一二三”课堂联动全过程化渗透党员培养
以党员全程化培育为目标,遵循人的实践认知规律来构建党员培养体系,以知、情、意、行的整体统一和协调发展来指导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从培养对象、培养形式、效果评估、继续教育几个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性培养。通过协调校内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层次进行全面培养,构建“理论+实践”的党员培养管理体系。实现自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程跟踪,面向全校学生,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分别适用于群众学生、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培养模式。打造“一二三”课堂铸魂育人联动体系,落实全过程渗透党员培养。
1.第一课堂聚焦教学主渠道,打造一流党课
整合学校党校现有的理论培训资源,包括经费、场地、师资、材料,把党课打造成为学生热爱的“金课”。创新基于“信息技术+”立体化的“矩阵式协同教学法”,建设高标准数字党校,开辟网络党课新课堂,通过信息技术把红色资源搬进课堂,实现校内党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合,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哲学·科学·实践”有机协同的党员培养平台,提高网络党课资源供给,建设高职院校网络党课资源库。
2.第二课堂聚焦主阵地,铸魂活动辐射育人
在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将教育活动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成长。加强机制建设,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感受集体量,享受团队福利,深受制度约束,耐受挫折失败。将入党教育寓于学生活动中,不断充实大学生活,有效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的质量。例如,通过党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悟党的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借助志愿服务让学生身体力行地践行党的服务理念,实现党的知识、党的理念、党的思想通过学生活动平台向学生传播,从而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党性素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开展以工匠精神为内核的高职特殊专业文化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宣传融入学生活动全过程。
3.第三课堂聚焦主需求,社会实践锤炼党性信仰
在第三课堂构建实施过程中应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特点,构建系统的育人模式。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成长自我,加强锻炼,最终实现成长成才。高职院校要利用好第三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强化对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的有效指导。同时,要从新时代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创新性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建设党建实践育人基地,有效对接社会需求,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专业能力,厚植爱国情怀,加强信仰教育。
(三)线上、线下全方位打造学生党员培养平台
校企社共建多元协同育人平台,整合学校、企业、行业各方优质资源,建设融学生思政教育、素质培养、社区服务和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线上、线下党员培养平台,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
1.校内主导,搭建党建教育、服务平台
搭建党员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建立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学生在入党培养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参加学生宿舍党员服务岗、实验实训党员服务岗、党员校外服务岗的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强化党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教育,优化党群关系,夯实党建基础。让学生党员不断提升思想政治修养,发挥思想引领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党员的职责与使命,带动身边同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2.企业支持,校企双方共同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实习实训要求高,在校时间相对较少,很多实践学习是在企业中完成,高职学生党员的培育需要作出针对性调整,不能照搬传统的高校党建模式,高职院校要与相关合作企业加强协调合作,建立联合发展培养党员的机制,保证学生党员发展的高质量。通过和企业党组织联合共建,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时由学校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联合培训管理。此举能有效地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融入传统校企合作,在拓宽校企合作渠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基础党建工作载体,充分延伸学校党建的工作手臂,实现校企合作深度化与示范化。
3.社会配合,增强先进性影响力
将党员发展培养与行业资源紧密结合,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加对行业的了解与认识,在服务中增强对党的认识,激发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将所学知识服务于人民。学校要严格管理,结合本校学生专业实际开展特色鲜明和针对性强的党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搭建平台,让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成长成才,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理解。
4.技术支撑,运用新媒体平台推动党员发展质量提升
如今的学生是伴随网络和高科技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乐意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和手段,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获取知识。以新媒体为突破点,在网上建立党校和党支部,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能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提供新的空间,加强组织生活的灵活性;号召全体学生党员下载易班、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新华社APP等客户端,利用业余时间充分学习,感受正能量的熏陶;创建党员学习教育主题网站,并与相关红色网站进行有效链接,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积极开展网络问答、服务与咨询等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可通过邮件、留言等方式,在网络空间进行交流、表达意见。党组织也可以通过网络加强与入党积极分子之间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困惑,并提供相关帮助与服务。
(四)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健全高职党员培养科学评价机制
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信息技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党员培养的精准定位。一是引入360度反馈评估技术,这一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可利用该技术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进行管理及评价。通过“360度”评价新系统,能够全面和客观地对党员进行评定,并了解其优缺点,同时可以通过多次评定来对其进行跟踪记录,帮助评定对象了解自我、不断成长。二是建设“党员成长”管理系统,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对入党教育对象、教育标准进行全面分解和设计,对入党教育对象综合素质培养进行过程跟踪、结果记录、成绩评价、数据分析,形成基于全程动态记录的入党教育对象综合素质测评大数据体系,记录生成“大素质教育成绩单”,健全入党教育对象综合素质培养全程反馈纠偏机制。
每位党员都应该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始终牢记宗旨使命,不忘责任担当。在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党员教育与培养工作尤为重要,要锻造一支坚强的党员队伍,要做许多方面的工作,“三全育人”理念在高职学生党员培养中的应用,有可能促成理论上新的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的一种实践反思,可以进一步推动高职院党员培养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