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多功能视域下北京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20-01-09任卫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宿旅游农业

■康 杰,任卫娜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0093)

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关键,在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整体发展的态势良好,其空间拓展区域由城市郊区转向景区周边适宜的区域,其分布的范围也由局部零星分布转向集群式分布。伴随着新时期下乡村旅游的消费者需求升级,个性化产品在市场中更受青睐,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在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中也呈现多种新兴业态,如汽车营地、乡村民宿、国家农业公园、艺术村等,发展方向也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融合化、个性化的复合型过渡。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乡村作为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

根据文旅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逐年攀升,2018年达到55.39亿人次,较2017年同期增长10.8%。其中,城镇居民41.19亿人次,增长12.0%;农村居民14.20亿人次,增长7.3%。在全国乡村旅游方面,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达15.1亿次,同比增加10.2%;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乡村旅游就业总人数886万人,同比增加7.6%。[1]

但乡村旅游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如乡村资源的过度使用与开发、农村原生态的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农业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兼顾和协调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北京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剖析了阻碍北京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因素和问题,以农业多功能的视角,提出科学合理规划资源、重视生态农业、打造产品特色、信息科技注入乡村旅游和彰显产品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

一、乡村旅游与农业多功能的互促融合

(一)农业多功能的涵义

农业多功能是指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具体包括政治、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功能。政治功能指农业在保持社会和政治稳定作用的方面。经济功能是指农业能够为人类生存与生产提供农产品,供给原料和劳动力,本身所获得的经济价值。生态功能是指农业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互相依存关系,本身具有保护自然、稳定生态、促进人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功能。文化功能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农业文化,为人们提供文化教育、审美和休闲等的作用,并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功能。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农业可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并保障人们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的质量、数量以及人们的健康、安全状况,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二)农业多功能与乡村旅游的互促融合发展

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一方面,乡村旅游利用现代农业发展,整合乡村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满足了消费者对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的感觉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游览消费,既拓宽了农业多功能实施的路径,又加强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依托于农业文化功能,充分利用我国五千年来积淀的农耕文化,开发出融入乡村文化的旅游产品,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力和价值,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产品得到体现和提升;依托农业的生态功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与条件,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北京乡村旅游整体规模日益壮大,旅游品质得到不断的提档升级,尤其在新时期下,为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旅游产品更具有创意化,全市的乡村旅游业态种类更趋于丰富多样。目前,北京乡村旅游处于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的发展阶段,进入提质升级与特色并进的局面。基于对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北京市旅游局对新时期下乡村旅游的业态总结出共计10种的全新业态,包括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家、山水人家、民族风苑、汽车营地、葡萄酒庄。在当今的信息科技时代下,乡村旅游与信息科技密切融合。以乡村旅游的场所为载体,将科技融合其中,融科技示范、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为一体,如:特色小镇、民宿和田园综合体。同信息密切融合,在新型业态乡村民宿的发展中,门头沟区一瓢客栈、怀柔区老木匠、延庆区山楂小院,201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节前2个月线上预订销售已空。据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普通民俗户国庆黄金周户均收入9100元,出租率40%;而精品民宿户均收入3.7万元,平均出租率80%。新型业态的乡村民宿的出租率和接待收入远高于传统民俗户,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北京延庆区首个民宿行业组织——延庆民宿联盟成立,并率先成立了北方民宿学院,作为培训专门的民宿人才机构,不但为民宿行业提供亟需人才,并带动了当地“合宿·延庆姚官岭”民宿集群项目的建设,推动了乡村民宿的快速发展。

(二)北京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消费者对乡村旅游产品内在需求的升级,个性化和多元化体验式的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在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的同时,发展中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只有透彻深入地分析北京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文化挖掘深度不高、创意不足

北京是座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是在当地长期的社会环境、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乡村气息的特色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与精神。要对这些乡村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整理,使之形成当地乡村旅游的竞争优势,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增强其竞争力。但由于早期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对文化资源保护的观念和意识不强,一些空间的载体,如老建筑、老村落等年久失修,文化传承和发展遭到破坏和中断。文化创意元素是新时期消费者的追求目标,单一功能的旅游产品,由于没有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在内,整体产品呈现文化品质不高、产品差异化不明显的特点,与消费者追求个性化、体验式和参与性强的需求不相一致,不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文化深度”的需求,逐渐被淘汰[2]。

2.生态资源缺少保护,破坏严重

北京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问题,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如农家乐在户外提供的露天烧烤,产生的烟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乡村旅游中提供的餐饮服务,餐厨垃圾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户外,造成的环境污染;郊外游玩餐饮后留在青草绿地上的废弃塑料制品,造成的土地污染;以及欣赏青山绿水的自驾游爱好者在天然湖泊中驾驶、清洗车辆导致水污染等问题,诸如此类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带来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也埋下了未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隐患。还有些村民只顾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在乡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意识淡薄,导致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3.乡村旅游产业链短且不完整

旅游产业包括六个方面的要素:吃、住、行、游、娱、购,从产业间的关联来看,这些要素与信息服务、交通等行业密切相关,是高度融合的产业。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旅游的组织主体者们往往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忽视与其他相关的产业共同发展,使得产业间较少进行合作联动发展,相关产业的衔接度不高,致使乡村旅游产业的链条短。如京郊的许多乡村中都经营着各自的农家乐,但这些农家乐大多是以本村村民为主的农户经营模式,实行自主分散经营,基本属于“自主经营”的现象,而在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上游的供应商企业和下游的渠道商,多考虑和关注“自家门前雪”,没有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考虑发展问题,导致乡村旅游产业链的许多环节,如发展定位、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没有前瞻性和系统性。

4.经营管理能力薄弱,服务质量差

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首先在乡村旅游中,当地村民是旅游从业人员的主力军,无论是从最初的发掘旅游资源,还是在开拓旅游市场以及开发新产品的创意设计等方面都极度缺乏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经营,这必然导致乡村旅游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薄弱[3];其次,多数的乡村旅游经营者往往以当地村民为单位的家庭式经营,从业人员一般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又由于文化水平受限,思想观念较保守,服务意识跟不上,面对消费者提出高品位服务的要求,很难达到游客们的满意。尤其是每逢节假日来临,游客大量激增,村庄里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凸显不完善和不合理,不能满足新时期下乡村旅游产业的消费水平,致使客源回头率受到极大的影响,乡村旅游产业的总体效率不高。

三、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北京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科学合理规划乡村旅游,完善配套设施

科学合理规划是优化配置资源、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首先,要展开对北京乡村旅游各资源方面的普查,依据当地乡村的自然资源、环境与条件,科学地编制北京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规划,从全局出发,形成村内以点成线、村村沿线成廊、区域集群成带的乡村旅游新格局。根据每个乡村的优势与特色,科学合理规划乡村建设,同时完善乡村功能区的划分,如定位或培育为合作农场、家庭农场、农耕文化村等村落景点,集中整合各乡村的优势旅游资源,突显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由政府统筹指导全市乡村旅游的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现象,打造出各乡村的旅游精品;同时,还必须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比如:道路交通、卫生、水电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旅游标识等,以此提升乡村旅游服务的基本功能。

(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开发的第一要务,首先对当地村民和游客们进行生态环保的教育,加强他们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衡量生态环境的承载量,控制游客在一定的合理数量内,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适应。另外,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尽量避免大兴土木建设,从而破坏原始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城市居民远离热闹喧嚣、回归宁静的乡村,真正的核心吸引物是乡村的农业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发展中,首先要把生态农业作为重点,调研当地乡村生态农业现状,找出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点,面向消费者的需求,深度融合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以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为特色,延伸生态农业的产业链,建立自己的口碑,增加游客对产品的认同感,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塑造品牌

体验型的旅游项目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游客们通过参与和体验,既享受乡村带来的自然乐趣,又让全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因此,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们要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结合创意,以特色为卖点,为游客们提供参与度、体验度都较高的旅游活动或是产品,如可以开展农事耕种、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也可利用乡村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如:文化习俗、农事节日、生产加工手艺等,融入到现代旅游项目中,开发出具有当地风土风情特色的旅游产品,激发游客们的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和触觉,来真正感受和体会乡村旅游的精髓,提升乡村旅游对游客们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经营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品牌的经营与塑造,以农业产业链为出发点,推进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和标准化,融合的相关产业延伸出品牌链,实现品牌化的建设。

(四)创意、科技、信息注入乡村旅游

传统的农产品本身价值较低,将创意融入到农业与乡村旅游中,可极大地提升其附加值。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时,在设计环节就要将创意、文化、知识等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突显出产品的差异化、个性化和时尚化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体现产品自身的特色与价值;可举办乡村的各类节庆活动,宣传当地区域和产品的特色,增强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科技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利用智能机器人、智能语音以及AR、VR等技术,满足游客们对旅游过程中服务便利性和舒适性的需求,实现精准服务、精准营销。信息与乡村旅游融合,应用新信息技术中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将涉及到的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用多种形式向游客们展示乡村的魅力和文化,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

(五)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提升产品文化内涵

乡村独特的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挖掘当地乡村地域的特色文化,如:传统手工艺、优秀农耕文化,开发具有参与性、体验式的旅游产品;挖掘传统的文化资源,如:乡村农事节庆、传统音乐、戏剧等资源,开发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各类艺术品;挖掘传统的历史民间故事、传说、典故等民间文学资源,开发出充满历史感、年代感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产品、演出等各种形式,结合创意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北京优秀的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产品中,以此提升产品的内涵和品质。在开发乡村旅游中,始终保持对乡土文化深刻而正确的理解,不以它是单独存在,而是与村落、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天然联系在一起,具有不可分割性。要用整体化的理念去开发、深挖文化资源,并注重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振兴乡土文化。

猜你喜欢

民宿旅游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你是民宿达人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