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培养创新型教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01-09李春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创新型专业

李春玉,刘 莉

新时代世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型教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提出“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1]。创新型教师是指具有创新素质,能够有效地利用创新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卓有成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师[2]。基于现实情况的考察发现,当前的教师教育在培养创新型教师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们应该针对不足进行弥补,以提高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效果,为多快好省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教师教育在培养创新型教师方面的不足

(一)教师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缺失创新要求

教师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缺失创新要求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没有体现创新创业的要求;其二是在课程实施中没有体现创新创业的要求。这两方面相互交叉又表现出三种情况:其一是在培养目标表述中就没有创新创业要求,在课程及其实施中也没有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其二是在培养目标表述中没有要求,但是,在课程及其实施中有所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其三是在培养目标表述中有要求,但是在课程及其实施中没有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例如:某高校人文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面向21世纪、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综合知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现代教师教育技能的中学教学、管理和研究的历史与社会和综合课程的师资(没有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要求)。

再如:某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备开展社会体育工作以及其他体育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社会体育、新兴娱乐、休闲体育内容以及体育产业经营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没有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要求)。

显然,上述高校在表述专业培养目标时,重点强调了知识和技能,而对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要求。某高校有34 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22个,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中对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有所表述的占15 个,没有表述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占7 个。经过对吉林省省属高等院校培养方案的抽样调查发现,没有对创新创业提出要求的不是一两所学校,而是约占三分之一。①2019年春季学期,我们对吉林省省属高校进行调研,查阅了这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的数据都来自于这次调研。从而表明了有些高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确定之时就存在缺失创新教育的成分。当然,有些高校虽然在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中对创新教育有所要求,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及其实施中没有明显地体现出来。

(二)教师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缺乏创新内核

具体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课程主要有,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教育、创造心理学、创新思维训练、课件设计与制作、写作等。此外,还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课程、实践课程或是综合课程等。例如:某高校人文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为:公共必修课程有形势与政策、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等5门;专业基础课程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文科学概论、社会科学史纲等5门;专业必修课程有哲学、历史学、地理学、科技史等16门。没有一门课程是明显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内容。有些高校的师范专业在培养目标中虽然有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但是在课程及其实施中没有明显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经过调研发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中没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学校比较多,约占50%。而在选修课中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显然,在培养目标中有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师范专业,在课程设置中没有明显体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约占一半,说明这些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模糊认识,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存在得过且过、蒙混过关的心理。在课程方面有所体现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师范专业,主要有数学、文学、美术、音乐、计算机等涉及到设计、编制、创作成分比较高的专业,并且具体课程主要有写作、课件制作、数学建模、编程、编导、构图设计、实验设计等,其他师范专业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主要是课件制作,个别的专业有创新思维训练、创造心理学等课程。没有明显体现创新创业教育要求课程的专业,基本上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或者在课外活动中有所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尽可能参加教研和科研活动,进行一定的创业就业教育活动等。

(三)教师教育在方式方法上缺少创新模式

我国当前的创新教育实践模式主要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创新教育学科渗透的模式;以开设专门的创新教育训练课为主的模式;以组织学生开展创造发明活动,并产生某种创新性产品或作品为主的模式;以全面试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为主的模式;以创办专门的创造学校或发明学校为实体的模式;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为主的模式。以上创新教育的模式按照由低到高可以总结归纳为“内容渗透模式、内容结合模式、目标复合模式、目标主导模式、环境辐射模式”[3]52-55。在当前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多数学校(约占50%)采用了内容渗透这个最低级的模式,采用了内容结合模式和目标复合模式学校约占30%,有20%的学校采用了目标主导模式和环境辐射模式。显然,当前的教师教育专业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模式上还不够先进,并且,在运用这些模式的时候不够彻底,甚至有些学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对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根本谈不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问题,只是搞了几个讲座、进行了一点就业指导就应付了事。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等现象。

(四)教师教育在培养过程上缺欠创新尝试

当前的教师教育在培养过程中缺欠创新尝试主要表现在:其一是在新生入学教育上,没有真正让刚入学的新生懂得,他们将要从事的是人类最伟大的职业——教师,没有让他们知道我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其二是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没有考虑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或者是考虑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而没有很好地落实,或者是努力落实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却没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而导致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够进行创新型教师培养的设课理论研究和实践上的尝试;其三是对师范专业的教育类课程重视不够和对教育类课程的创新实施研究尝试得不够;其四是对师范专业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重视不够和实效管理不够,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的情况普遍存在。

(五)教师教育在测量评价上缺少创新要素

当前的教师教育在测量评价方面,不论是方式方法,还是评价内容都缺少创新要素。主要表现:其一是评价内容单一,只重视评价师范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重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评价,微格教学流于形式、疏于严格管理;其二是不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评价;其三是考核方式单一,关注笔试成绩考核,忽视实践效果评价;注重学习结果考核,忽视实践过程创新评价。

二、弥补当前教师教育的不足为培养创新型教师奠定基础

鉴于上述教师教育在培养创新型教师方面的诸多不足,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效果,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教育人才奠定基础。

(一)在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对创

新素质提出刚性要求

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结构、学制学分和教学活动时间安排等基本内容。在这些基本内容中都应该体现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要求。其一是在各个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上刚性规定,培养目标中必须有创新素质方面的要求,例如,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表述中必须包含“创新素质”或者“创新型教师”的字样;其二是在培养规格中也必须体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型教师”等字样;其三是在课程设置结构上必须体现创新创业课程的模块或部分;其四是在教学活动时间安排上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时安排;其五是在学制学分的要求上规定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低学分。

(二)在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提出刚性要求

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中主要包括通识课、教师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模块,在各个模块中都应该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或者专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块。其一是在通识课中必须设置至少一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必修课程和一门选修课;其二是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至少设置一门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其三是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至少设置一门与学科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其四是在专业课程中必须设置至少一门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其五是在实践课程中至少设置一门与专业实践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六是鼓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并且将以上四点作为专业评审的基本要求来对待。这样保证在师范生毕业前最低学够3 门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或者学够6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连续性要求,确保创新型教师培养的连贯性,从而提高师范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质量。

(三)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支持采用多层次共存的教育模式

在上文中已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从低到高排列有“内容渗透模式,即在某一教育领域中将创新教育教学的运行纳入学科课程框架,结合各门学科课程的特点,将创新教育的有关内容和因素渗透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时空中,在完成某一领域特定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部分地实现创新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结合模式,即在某一教育领域中将创新教育教学纳入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的框架中,结合校内外、课内外学生的各种社会、文化活动进行创新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类显性的、隐性的创新教育因素的作用,在实现特定领域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部分创新教育的任务和要求”。“目标复合模式,即创新教育的有关目标被纳入某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目标体系框架,并占据了相当位置,设置了相关课程,调整了原有的教学大纲和计划,采取措施确保各类目标的实现,教育教学过程较好地贯穿和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特性,可以与某一领域的教育在运行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促进某一领域教育教学目标更好实现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教育的规定目标”。“目标主导模式,即创新教育在某一领域中成为主导的运行方式,并将该领域原有的运作方式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造和重塑,使之具有了充分的创新教育的特性,原有的运作方式和原领域的特性全部融合进创新教育的运作中,并通过创新教育的独特方式重新表现出来”。“环境辐射模式,即创新教育的宏观运行从学校或专业的某个课程的特定领域扩散、弥漫、影响到社区和社会的机制和方式”[4]。其中,内容渗透模式和内容结合模式属于较低级的模式,目标复合模式和目标主导模式属于较高级的模式,环境复合模式属于最高级的模式。根据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建议如下:其一是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刚性规定所有课程必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教育模式或内容结合模式;其二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和专业的情况,每个专业刚性规定至少有3 门课程采用目标复合模式或目标主导模式,例如,在上面课程设置中所提到的3门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其三是根据学校和专业发展情况,选择个别相关课程采用环境辐射模式。

(四)在培养过程上鼓励创新尝试

其一是在入学教育中进行创新尝试,例如,在入学教育中加入教师职业意识、教师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内容,使新生一入学就懂得他们将要从事的是人类最伟大的职业——教师,让他们知道我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以便他们能够按照教师的职业要求来塑造自己,并经过几年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锻炼成为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合格的人民教师;其二是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都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其三是重视和改革教育类课程,使教育类课程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路先锋;其四是注意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创新创业教育有连续性、延展性、深入性,形成立体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效果;其五是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题立项、科学研究、师资队伍、教材建设、资金投入、环境创设、基地建设等,为培养创新型教师提供更好的氛围和环境条件。[5]

(五)在教师教育测量评价方面增加创新评价要素

在对创新型教师培养的评价体系中,要向创新素质方面倾斜,增加创新评价要素,包括,多样化、全方位评价模式,师范生教学技能评价,创新创业素质评价,实践能力评价以及毕业设计能力评价等[6]。其一是采取全方位、多样化评价,例如,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笔试与口试、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平时考察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二是重视教育教学技能的考核与研究,例如,将技能细化、分为不同的级别等;其三是重视各方面素质,尤其是创新创业素质的评价与研究,重视发展性评价的运用[7];其四是重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的管理、考核与研究,延长见习与实习的时间,研究见习与实习的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严格管理,保证效果;其五是重视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环节,在平时就应该注意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训练,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师教育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征程,在信息时代的要求下,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不足,提高质量,为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教师,最终为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然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系统,建立适合创新型教师成长的教师教育体系,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需要党和政府,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际上,上述的措施只是显性的、直观的,而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适合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大环境和文化土壤、民主氛围,才是更为重要的,只有那样才能迎来创新型教师队伍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的春天。[8]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创新型专业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