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掘教材之“源”仿细节之“法”

2020-01-09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侨英小学杜莉娣

天津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灰雀翠鸟细节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侨英小学 杜莉娣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来源。捕捉生活细节,把多彩的生活通过语言文字描写细致,是学生面临的难题。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小学三年级学生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只有挖掘利用好教材,降低“写”的难度,才能使学生热爱习作,有习作的自信。

一、立足教材,捕捉细节,注重观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精品之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典型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品读,感受细节描写的精妙。《搭船的鸟》中作者对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很细致。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朗读翠鸟捕鱼的句子:“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接着全班交流:“通过这段话的描写,翠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是一只动作敏捷的翠鸟”“翠鸟捕鱼的动作飞快!”再追问:“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翠鸟捕鱼的动作非常敏捷’呢?”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把焦点放在描写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上,想象捕鱼的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最后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通过质疑、对比、品读、想象、观看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品味作者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细节描写之细腻,体会“我”的用心观察、观察细致。

教师只有立足教材,引导学生品读细节,感受细节美,才能使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二、把握教材,仿写细节,习得方法

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三年级刚开始习作,多模仿,指导学生把他人好的表达方式进行内化,是很好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教材资源中精彩的细节描写,进行仿写训练,读写迁移,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一)观察有序,习外形描写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这是三上第五单元和三下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这两单元都要求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编排了《搭船的鸟》《燕子》《荷花》等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结合编排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读与写互相渗透,互相迁移。

如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先听教师朗读,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再抓重点词句,品读内化,说感受;最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先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抓荷花的特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有了赏析、品读、内化的过程,再引导学生模仿这一段刻画荷花外形的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学生自然笔下生花。这样的课堂小练笔,也为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的植物朋友”铺好写作台阶。

(二)分解细化,习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之一,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有着重要的作用。三年级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动作描写:《掌声》中英子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灰雀》中列宁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剃头大师》重点描述了“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过程,体现了“我”剃头动作的随意和糟糕……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这些动作描写。如:《肥皂泡》作者用“慢镜头”的方式,细致地描述了孩子们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动作,再现了孩子们吹泡泡时的快乐情景,在认真品读本段描写的基础上,出示句子“我们做完肥皂泡就去吹肥皂泡。”学生比较、发现了文中的分解动作,细化描写的好处,再播放风筝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练笔:“风和日丽的周末,我们一家人来到广场上放风筝……”让学生学习教材中“慢镜头”的方法,将放风筝的过程分解成一连串的动作进行描写。有了例文的引导,学生笔下的动作细腻了,准确了,人物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三)形式交替,习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能体现出他的身份、年龄、文化教养等等,可见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要常跟孩子们这样强调:“闻其声如见其人”“写对话注意形式要交替使用”“人物说话时,会出现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要……”但再多的强调,都不如范例来得直观、有力。

《灰雀》一课的对话丰富,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示范。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指导发现课文对话形式的不同;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添加提示语,并交流添加语的准确性,揣摩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提示语交替使用能使对话的表达更活泼;最后创设情境,进行对话场景描写。不仅练习了语言描写,还纠正了学生语言描写时标点符号用错的问题。像这样的范例教材中还有不少,如:《父亲、树林和鸟》《剃头大师》……教学时也可有目的性地进行品析,常练语言描写这一写作方法。

三、依托教材,积累细节,巧妙化用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学生有了足够的语言积累,才能在写作时准确地表情达意。小学语文教材重视语言的积累,每篇精读课文都设计了积累运用的课后题,或体会或想象或背诵或抄写。如《父亲、树林和鸟》课后第三题读句子、说感受、抄句子;《火烧云》课后第一题背诵3~6段……

有了积累的材料,还需要实践。教师要注意找准教材的精彩片段适时点拨进行模仿化用。如学生在写课外活动时,特别爱写对抗性的游戏——“嘎嘎球大作战”“长江,黄河”“打雪仗”等,学生虽然把游戏过程写得很具体,但总少了点什么?“咱们哪篇课文写了激烈对抗的场面?”学生一下就反应过来——《手术台就是阵地》,“我们能不能把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中的描写战争环境和对战过程的语言,融入我们所描写的游戏中呢?”经过这一提醒,孩子们摩拳擦掌,语言也“火药味”起来了:“激烈的‘战斗’打响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球,重重地向对方的脚下拍去,可万万没想到球居然被对方接住了!我立马提起十二分精神,眼看对方的球朝我胸前袭来,我一个侧身,险险地躲过……”“‘敌人’不断反扑,‘战斗’十分激烈,我方队员陆续从‘火线上’被打下来,‘敌人’一直猛攻,我们一直防守,我的队友趁‘敌人’不注意……”

四、利用教材,补“白”观“图”,练写细节

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一)寻找“空白”,细节加工

语文教材中作者精心设计了不少空白点,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寻找这些“空白”点,指导学生想象,对“空白”点进行细节加工。如《荷花》一课,第四自然段“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中的省略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还有谁会告诉我什么?又如:《灰雀》一文,当列宁问男孩是否看见了灰雀,男孩吞吞吐吐地回答:“没……我没看见。”男孩心里想什么呢?列宁对灰雀的担心使男孩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他说:“一定会飞回来!”这时他又在想什么?引导学生去补写“男孩从犹豫不决到鼓起勇气下定决心放回灰雀”的心理,不仅补充了人物的心理描写,锻炼了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

(二)观察插图,想象细节

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感情,我们可以利用插图来引导学生想象,练习细节描写。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白求恩大夫忘我工作的精神,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白求恩大夫工作的动作和神态。

五、结语

总之,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捕捉教材中的精彩细节,引导学生品读积累、学习方法、借鉴模仿、迁移延伸、拓展练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

猜你喜欢

灰雀翠鸟细节
翠鸟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小白云和小灰雀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翠鸟
细节取胜
家长切莫学翠鸟
《灰雀》一文中的两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