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诗词意象的辨析

2020-01-09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苑幼儿园周多虎

天津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托物隐者言志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苑幼儿园 周多虎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古诗词的教学仅仅停留在朗读背诵上,对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不做进一步的教学,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够深刻全面地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诗词中表达的作者情感。如果要对诗词做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必须要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才是真正地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词中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把握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古诗词意象的基本内涵

古诗词里的意象,就是意和象的结合体,是作者借助一定的象,来表情达意。诗词创作中,由于受到字数的限制,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无限的情意,往往会产生“言不尽意”的情况,这样作者就会选择“立象以尽意”,完成自己的文学创作。诗词当中的意象,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的特点,给诗词作品本身带来了无限的光环,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注意意象本身,分析其自身的特点,来达到解读作品的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有人把意象分为三大类:描述性意象、象征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这种分类是从文学手法上分的,便于人们的理解。意象作为一个载体,它传承了传统文化的风格,承载着一定的历史使命。从作者的创作风格来看,它所具有的独创性、个性化的一面,是作者艺术风格的艺术化体现。

举例来说,古诗词作品中的月亮,是一个普遍性的意象,那么通过这一意象的辨析,从中可以了解到诗词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人情世俗、典章制度、人文环境等各方面的内容。从一个人单体的角度去分析,可以了解本人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审美追求、人情世故等方面的内容。月亮是一个自然之物,在古诗词中赋予意象之后,就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赏析辨析的对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里的明月,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对象,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句诗里,“桃花”既是自然之物,也是“人面”的同义词,更是作者的情感世界。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基本的内涵意义,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精髓,从而真正地分析理解诗词。

二、古诗词意象的托物言志辨析

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在对意象进行分析的时候,抓住诗词的表征进行分析,就能够对古诗词有一个深刻、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托物言志是古诗词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辨析的时候从托物言志的角度出发,就能够很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诗词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为了取得良好的艺术表达效果,或者不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的时候,往往采取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比如《石灰吟》中,作者借助“石灰”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石灰本是无情之物,出自深山,在烈火中得到煅烧,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石灰这一具体的意象之中,能表达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誓死捍卫真理的精神。作者通过这种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精神,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中,“一枝红杏”象征着整个春天,而且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墙”在这里不是禁锢不动的事物,也不是顽固势力的代表,而是组成春天的一个意象,富有亲和力,更富有想象力,墙外开满花蕾的一枝红杏,墙里的园子里有什么,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这一句诗的功能相当丰富,首先在人们心目中描绘了一幅极具生命力的春景图,然后调动人们的想象力,勾勒出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诗词当中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能够营造出丰富的场景,勾勒出简明扼要的意象,使诗词含蓄内敛,富有艺术价值。

三、古诗词意象的哲理性

诗词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叫作隐喻明理,就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深奥难懂的道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通过借代象征的修辞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内容,让古诗词句富有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古诗词句中的很多意象,是通过修辞手法表达出来的,理解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去理解,才能够读懂诗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观书有感》)这句诗中的“活水”,就极具象征意义,象征着源源不断的、新的生命,象征着新生事物的蓬勃生命力。一条渠水,因为有了活水的注入,才没有成为一潭死水,才成了不断涌动前进的活水。这句诗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只有不断地创造新的生活,才能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才能够创造美好的新生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这句诗中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让万物在一夜之间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后来人们常用这一句诗,表达某种事物潜移默化的作用。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中有两个意象,一是“野火”,象征着一切旧势力,无情地摧毁了新生事物的成长。另一个是“春风”,它象征着一切新生事物的催生者。从这两句诗中,可以学习到一种积极昂扬的进取精神,敢于冲破旧势力的束缚,敢于创造一种新生活的拼搏精神。诸如此类的诗句非常多,教学的时候,要抓住诗句本身的象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一种健康的心态,打造自己美好的明天。

四、古诗词中意象的形态探析

古诗词中意象的形态,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单一意象,学生容易理解,因为它所象征的内容是单一的。有的意象的形态是叠加的,就是说诗词中的意象不仅仅代表着一个意思,而是几种意思叠加在一起,学习的时候需要把它们一一地剥离开来,然后形成自己的综合判断,得出想要的答案。有的时候诗句中的意象是特指的,这个需要一定的解释说明才能够理解。比如“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两句诗极富生活情趣,生活气息非常浓郁,反映出人们安居乐业的精神面貌。诗句里“牧童”“黄牛”“歌声”“林樾”,这些都是单一的意象,理解起来非常简单,不存在理解错了或者是产生歧义的地方。诗词句中的意象,往往是许多单个的意象,叠加在一起共同指向同一个目标,这样就产生了叠加意象。比如说“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的单一意象有“松”“童子”“山中”“云”,这些意象依次出现,勾勒出一幅清幽旷远的画面,更重要的是这些意象的汇聚、叠加,共同指向一个意象——隐者。正因为在“山中”,无法寻觅到他的踪迹,很好地诠释了“隐者”的含义。正因为有了“云深不知处”,才把“隐者”飘忽不定的行踪,描写得更加扑朔迷离,真正解释了“隐者”的人生追求。综合全诗来看,许多单一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叠加意象——隐者,让整首诗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增强了诗的艺术价值。特指意象指的是诗词句中那些特殊的事物,如“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雪山”专指祁连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雪山。

在学习古诗词中,古诗词意象存在的基本形态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表意叙事的功能是相同的,增强了古诗词句的艺术魅力,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猜你喜欢

托物隐者言志
言志为本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续篇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寻隐者不遇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