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源自更持久的努力

2020-01-09江苏省泰兴师范附属小学朱国华

天津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优秀东林校园文化

■江苏省泰兴师范附属小学 朱国华

2019年末,我作为小学名校长工作室的骨干成员参加了一次教育考察活动。先后参观了东林小学和东林初中两所无锡市的百年名校。名校、名师的成长历程,让我深切体会到,优秀绝非偶然,它来自更持久的努力。

一、文化的培植彰显校长的教育格局

当下,校园文化已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大家都在忙于、乐于挖掘、培植自己的校园文化,镌刻在墙壁、灵石上的文字如同店面招牌一般琳琅满目,有不少要么是晦涩难懂,要么是空洞贫乏,脱离办学的实际,值得我们在对标中反思,找寻适合本校实际的发展路径。

(一)校园文化在传承中弥新

走进东林小学和东林初中,映入眼帘的都是各自的文化符号。东林小学正门大厅的墙壁上镌刻的《东林小学碑记》,一篇百余字的骈文就将东林的校园文化表现得气势恢宏,令人啧啧称赞。东林初中则以“端正”为校训,两句对联将校园的文化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端品行塑人格厚德致远固精神之本,正学业启智慧博学笃行开风气之先”。这样的文化绝非一两句标语就能形成,它们都是在办学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厚积薄发而形成。巧合的是,这两所学校的领头人都属于异地任职,来到新学校的时间都不算很长,从他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她们对待文化的态度,传承是第一位的。正是有了这样的豁达和格局,百年名校才能历久弥新,文化内涵才能一脉相通,世代相传。

(二)校园文化在发展中丰厚

名校是把双刃剑,原有的精神追求和行走姿态也可能成为停滞不前的最大阻碍。东林小学因为是两校合并,异地兴建,原有文化符号所剩无几,很难想象,与东林书院一路相隔的东林小学却难以寻觅东林的历史印迹,这对于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致命性的。学校在发展中都会面临发展壮大中文化现实问题。东林初中用一个小小的“银杏节”创生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项目,“两棵银杏树,震撼了一座城,更炫了一所学校”。东林人自古就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雄心壮志和文人情怀,这种历史担当也必将在东林教育人的手中薪火相传,世代绵延。我们在办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高阶的发展视域。除寻找和提炼属于自己的文化标识,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久发力。正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一种坚守,一种魄力,更是一种担当。

(三)校园文化在融合中成熟

当下,各种教育思潮风起云涌,对原有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架构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原有的校园文化在变革的潮流中也面临着“变与不变”的纠结与挑战。东林小学由起先“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追求,学校文化就在融合中不断成熟。文化不是静止的符号,它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考量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考量社会的发展阶段,考量人的发展水平,还要考量学校办学的时代定位。我们既不能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也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冒进,好高骛远。需要我们做好“融合”这篇大文章,使校园文化经受历史的检验。

二、课程建设聚焦校长的办学核心

课程观念业已深入人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成为校长们坐而论道的主要话题。在这样的好时代,我们更有必要去破解学校课程建设的基因密码,以提升课程的实施品质,让师生可以欣赏到教育中更美的风景。

(一)教学主张为专业发展铺设赋能之道

教学个性的塑造不仅是个体专业成长的需要,也直接影响到学校课程实施的水平。东林小学、东林初中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就“课堂表现型”这个话题进行持续的研究,为此开辟了每周一次,3小时的网状教研模式,以微研究支撑教师专业的大发展,引导教师在“表现型课堂”主命题下,探寻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属于自己的教学主张,让每一位教师“能上课,善研究,乐分享”。校长能听遍所有教师的课,所有教师会无一例外地讲述自己的主张,再在教研活动中深度剖析自己的课堂,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中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二)深度学习为品质提升搭建高速快车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权威发布与科学阐述,让课程建设的关注点聚焦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校长要善于用顶层设计的思维,引导教师对深度学习开展系统化的理论架构与实践研究。从分享聚集、立体研讨、迁移应用、整理建构等环节强调学习的“经历感”“探索感”“获得感”和“自我感”自主建构学习的知识网络,让知识成为具象化的存在,创生“深度学习”的课堂生态。我们希望给悬浮的课堂找到有效的支撑点,变革自己的课堂,让深度学习成为质量提升的高速快车。

(三)学业评价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近来,“减负增效”又因媒体的关注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牵动每一个家庭的神经。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习惯于将“考试”与“减负”对立起来,常常在这样的钟摆中进行无休止的论剑。其实,考试不应成为“千夫所指”,作为校长要找到学业评价的“牛鼻子”。突出抓好“命题能力”和“校本作业”,把每次的作业当成考试一样来对待,不但要求孩子端正作业的态度,也对作业的布置、批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高质量的作业保障,校长还会担心考试吗?孩子们还会“谈考色变”吗?

三、人格魅力展示校长的人文情怀。

校长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非权利的领导力,是一种凝聚人心,汇集智慧,团结力量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学校工作往往不是靠行政推动,而是靠个人修养塑造的。这种情愫不完全是自我的觉醒,更像是一种宗教般的信仰与膜拜。

(一)以德服人,形成凝聚力

“德,本也”。校长的德性,直接影响办学的品位,也决定着师生的生命质量。东林小学的武凤霞校长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校长,从班子成员到普通的教师群体,谈起武校长,眼睛里都放光的,这不是一种简单的信赖,更多的是自愿地追随。用武校长的话说“现在的行政运行,都是各司其职,相互间主动作为,积极补台,校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学校大事。”从杂事中解放出来的校长,就可以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

(二)以才领人,形成感召力

校长是一校之魂。我们常常能在各种场合听到校长们侃侃而谈,但常给人一种“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的偏见。就拿课堂而言,提出一种理念,打造一种范式,可能都不是很难,但校长光说不练,不能给予教师直观的认知,自然就难以建立道义的认同。如果我们校长都有过硬的课堂教学能力,能亲自上示范课,以课例解读改革,用自己的课堂,理清认知的藩篱。这种以才领人的方式,让改革见林更见树,让教育变成亲眼所见、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三)以情感人,形成敏感力

校园每天都在上演着感人的故事,校长要做个会讲故事的人。在我们学校有一个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原本她不属于我们学区,由于孩子要做康复训练,加之妈妈同样是残疾人,母女二人就在城区租了一间车库,因为靠近我们学校,家长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请求校长能让孩子到校就读。校务会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学校决定收下这个特殊的孩子。今年,这个孩子已经上五年级了。五年来,校园里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感动和难忘。班级的同学从这个女孩身上学到了坚毅,理解了助人为乐。教师也对“有教无类”“师者仁心”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学校要有温度,校长自然就要有人情味,做个有“情”的校长。这种“情”源自内心对孩子的喜欢,对教育的挚爱。关注生活,关注同伴,关注身边的点滴变化。这种敏感才是教育人眼中最温存、最美好的希冀与向往。在时间的长河里,学校的改变往往需要更持久的努力。不断突破自我,专注于师生的共同成长,让每一个教育的日子变成一场不可复制的传奇。

猜你喜欢

优秀东林校园文化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Functions of Etymology in Vocabulary learni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影响及启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职校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质与策略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