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2020-01-09周小兵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开课思政课理论课

周小兵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特别关注的领域,尤其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讲解理论,还要善于引领实践。前者要主抓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后者要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或所谓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以“教”代“学”,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主体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弄懂学会。只有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能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新时代开启之后,教师群体正在尝试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立体化教学”“差异教学策略”等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上已不鲜见。如何把这些教学方法用好、用实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

所谓对分课堂,就是以“双主体”的运行模式,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教师与学生各用一半,加强师生互动与教学实践的环节,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衔接和自如转换。由于对分课堂将教学模式重构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与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在时间上清晰分离,因而又称之为“PAD课堂”。思政课尤其适合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思政课对分课堂讨论环节,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以班级的形式分享内化吸收环节准备的案例”[1]。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讲解启动了真理性知识,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意志去了解或体验一个真理产生的过程,实际上,这种体验往往就是对真理的践行。换而言之,真理的掌握不仅来自于教师的讲解与传授,而且来自于学生的践行和体会。可以说,对分课堂是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有时也称“颠倒课堂”“颠倒教室”,“它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理解并内化知识点,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或练习等活动,吸收并掌握知识点”[2]。对高校思政课来说,翻转课堂中最有意义和价值的部分,是学生讲、教师评的点评模式,同时还有教师和学生互为问答的问答模式。这两种以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动教学与学生的主动吸收相融合,让“知识内化”成为学生谨慎而理性的选择。

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思政课差异教学策略并做了理论分析,比如侧重于学生的隐性动态分层策略、侧重于教师的方法—内容适配策略,以及兼顾师生的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策略和提问与追问策略”等。[3]事实上,只有通过这种“差异教学”,才能达到“精致育人”[4]的教学目的。这里所谓“精致育人”指教师不是在课堂上供应“大锅饭”,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运作项目,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相互切磋中得到能力的锻炼、思想的启迪。教师直接与小组成员对话,在教学中运用“扁平化组织项目管理”与“兴趣朋辈型自我管理”方法,使学生自主设计、教师精心指导的教案不断经历精益求精的打磨过程,从而提高思政课的实效。

上述各种教学模式的共同表现是实践教学,都是让学生亲自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大学生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进行自讲互评,将理论思维与感性体验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心需要,并在实际锻炼中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形象一点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搭“脚手架”[5],让学生自主地去建构知识,发展思维,从中体会思想的乐趣。

二、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的支撑

通过教学改革,搭建一个坚固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的舞台和运动的“脚手架”,这是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划分更加细致,研究问题的意愿更加强烈,动手设计和自学能力更强,这些特点有力地支撑着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硕士生思政课的教学体系设计。

(一)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方式需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为研究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体系上与本科阶段的思政课有诸多的重复之处。如果课程中只讲理论,那么,即便主讲教师的教学功底再扎实、理论基础再深厚,也容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顿。如果在研究生课堂上实行新型“项目管理”的教学模式,即从开课伊始,就将研究生分组进入课题组或项目组,创造机会让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集体深入学习理论、钻研某些现实问题,则能让他们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思路,既能让思政课的教材体系在内容上充分展开,同时,又能利用对分课堂的原理把一半左右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很快地将他们相对发散的兴趣点通过小组学习、集体学习的方式聚合在一起。在研究生思政课堂上,思政课教师应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及学生的专业特点,采取差异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机,适当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选择不同的实践项目或小型课题作为课程教学必须完成的事项。完成项目的基本形式,可以翻转“老师主讲、学生主学”的基本模式,变成大家同讲一个主题、大家相互学习的教学相长的模式。

(二)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特点是讲求理性、重视实践

调研表明,研究生比较习惯于亲自参与项目设计、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途径更倾向于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教育者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习者主动、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亲力亲为的实践活动增进对理论教学知识理解程度的教学活动”[6]。广义上说,实践教学包括教师实践教学、学生实践教学、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以及校外实践教学等。就思政课而言,最容易采取的形式是课内实践教学。虽然它的组织形式相对简单,但教学实践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既可以统一要求准备教案,制作PPT、微电影、短视频等,也可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管理思路,分别请学生做案例分析、社会调查、课堂辩论、影视欣赏等不同形式的课程任务。[7]多数情况下,课程任务的具体内容,可由学生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教师所要做的是提供足够的理论指导,把握理论教学的基本方向。

应当注意的是,“实践教学不是独立于理论教学的专业实践(实训和实习)课程,更不是与理论教学无关的活动。无论是社会实践教学类型、校园实践教学类型,还是课堂实践教学类型,活动的组织安排与实施都要与理论教学相一致”[8]。这种“一致性”,需要在实践教学进行之前有较高质量的专题式教学来保证理论水平和研究方向。

三、天津科技大学以专题式教学为主的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堂体系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上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固的专题式教学方法。

专题式教学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课程特点、教师专长、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由课程负责人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多人承担、周而复始的教学循环。教学内容包括一系列自成体系、条目清晰的系列讲解。一般而言,课程的教学大纲相对泛散,内容上不会有明显的侧重点。但专题式教学在讲解时允许教师有其讲解的侧重点。正因为有侧重点,所以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比较深入地挖掘与整理所要讲述专题的理论内涵,这是当下思政课及研究生思想教育普遍需要的。实行专题式教学可有效解决教师很难在教学大纲涉及的所有方面“学有所长”的问题,也能促使教师尽快把某一领域前沿和系统理论搞懂弄通再传授给学生。[9]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8位教师,分别就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某些章节准备一个专题,每个专题含4个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内容,分别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一切,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这五大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展开专题讲解,将新时代习近平新思想、全面从严治党、供给侧改革及“一带一路”、宪法制定与国家治理体系、文化制度改革及继承传统文化、社会结构与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专题做详实的讲解,取得了很好的理论示范、现场论证的教学效果。

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任何一门思政课的教学,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课堂体系的形成是必要环节,它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讨论方向。天津科技大学以专题式讲解的方式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政治宣传、理论宣讲的任务,也通过学期末的闭卷考试督促了研究生的时事学习和理论学习,这是进行下一步实践教学和实践检验的基础。

四、天津师范大学以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

近些年来,结合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天津师范大学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2019年,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门在全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厚植爱国情怀,奏响奋斗强音”主题教育活动,学生讲公开课大赛是其中的特色活动之一。这一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以“铸爱国魂、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主题,经过精心组织和筹备,在前期课堂教学及指导教师预选之后,有38个团队进入专题训练营并参加复赛。最终,12个团队闯进决赛。

决赛阶段,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家以及优秀教师代表担任教师评委,来自参赛学院的10名学生代表担任学生评委,各学院近200名学生代表观摩了决赛展示。经过激烈的角逐,这12个团队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奖的优秀团队代表天津师范大学又参加了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取得了很好的名次。据了解,在未来的思政课教学中,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形成大学生理论宣讲骨干培养的阵地化、长效化和常态化,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本校日常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之一的公开课展示,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长,将现实热点问题的讲解转化为学生热点追踪的视角,用唱响理论、聚焦现实、针对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尽其所长、尽其所能地展示自己。

为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并完成公开课展示,天津师范大学制定的选拔程序一般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辅之以竞赛模式。在这里,“竞赛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10]。站在思政课的角度,竞赛活动可以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存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采取寓教于节日、寓教于场所、寓教于活动、寓教于媒介等途径,对受教育者施以全方位、立体式熏陶和感染,它们更适合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受众心理”[11]。另外,天津师范大学在大赛组织过程中还加入了很多人文艺术、美学美育的元素,使得公开课大赛成为“思政艺术”的一部分,试图把竞赛活动打造成为艺术爱好者、艺术特长生的一种“艺术生产”。“在一定意义上,人都是具有艺术气质的人,艺术生产、艺术实践是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命活动方式,人就是在艺术性的、非艺术性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全面发展的”[12]。

从大赛的组织过程来看,每年竞赛活动的质量和公开课的展示水平参差不齐,这与组织者的努力程度、指导者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也取决于参与者的综合素养,其中包括政治素养、哲学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媒介素养。[13]但从思政课的教学本质而言,公开课展示及其竞赛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实践,不必过于苛求竞赛制度的严密性和展示的艺术水准。要知道,“我国德育领域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只要掌握了现有的道德知识或成果,就能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存在。今天,这一观念不仅受到了来自社会实践的挑战,而且也受到了来自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质疑。当代德育理论越来越多地揭示出了实践性是德育的根本特征,德育实践活动观应成为德育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4]。

五、硕士研究生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公开课展示的教学体系改革

是否可以将作为德育实践的公开课展示纳入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的教改体系是当前值得探究的问题。天津市属高校,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般同时承担着研究生、本科生两个层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都有机会将本科生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统筹、联接在一起,既在两个层面的课程教学内容上有所区分、有所侧重,又在教学形式上采取不同专业互补、不同年级互助的策略。

(一)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目前,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人数严重不足,教师超负荷工作,难于有效保障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全面覆盖。特别是在研究生层面,一些高校思政课仍是高达200人的大班教学,在专题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环节,很难让教师有机会、有能力与学生产生有效的互动。在短时间不能根本改变教师缺编局面的情形下,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新时代新做法的担当精神来开展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是紧迫需要,也是必然选择。

在全校硕士研究生层面,全面开展专题式教学,同时利用对分课堂的形式,组织研究生全员参与公开课展示,是所有高校,特别是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这样已有成熟经验的院校,应该着力打磨的教学方式。由于天津市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的经常性开展和全市范围内的组织需要,多数高校包括天津科技大学,一般都会在校内组织大学生讲思政课选拔赛。但是,真正参与公开课展示的研究生数量不多。究其原因,是参与这种公开课展示或参与竞赛的激励不够。如果能让研究生从取得课程学分的角度,要求研究生必须完成课程的规定动作,必须参与到具有一定展示形式的项目团队中,就能将研究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简而言之,硕士研究生新一轮教学改革体系,不仅要开展专题式教学,更要注重组织公开课展示。

(二)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方案

本文探究的重点是研究生思政课课堂体系与实践体系的互补和有效衔接问题。指导性建议和相对可行的方案之一是将专题式教学和公开课展示通过事先的课程设计无缝对接在一起。

硕士研究生的专题式教学,应当从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发,如就业问题、婚恋问题、出国问题等。关于就业,可以讲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经济形势,以及党和国家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努力。这样的专题介绍,既要树立正面典型,又不能刻意回避问题;既不要讲得过于理论化,也不能完全是大白话;讲解的时间既不能短得过于潦草,也不能长得让人厌倦。这样的专题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其实更高,必须由有教学经验、有专门研究的教师来把握和主导。

在专题式教学的基础上,研究生的公开课展示,应有更明确的指示和要求。例如,同样讲就业,如果让研究生自己来讲,可以让有就业经验的研究生以公开课的方式讲个人的就业选择与从业体会。由于都是讲解者的亲身体验,一般都有精彩内容可讲,也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最关键的,教师特别是有经验、有威信的教师,可以借题发挥,将自身亲历的事件、坚定的信仰、理论的指导较为自然地“代入”教学场景中,这样的教学效果是综合形成的效果,不可能由一个唱“独角戏”的老师凭空获取。[15]

进行公开课展示的项目团队,一般由同班级的同学构成,也可跨年级、跨专业、跨班级组合,5人一组,就专题教学中产生的教师有特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师生同讲、学生自讲的排练,要求精心制作PPT或小视频,进行说课、讲解与修辞方面的推敲。在选拔阶段,就要严格要求,将展示的情况记为平时成绩。经过选拔名列前茅的同学,不仅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天津市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而且要减免他们实际上课的学时,并将所减免的学时用于这些同学在其他班级的讲解与展示。

如何在研究生层面通过全体教师与学生的参与来组织一个全体选课研究生参与的公开课展示,并选拔出优秀示范课程和作品,以供后一阶段在全校范围内的巡讲或巡演,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公开课展示草草进行,学生为学分而展示,不能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则不可能产生优秀的展示作品,也不可能通过巡讲或巡演真正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弥补灌输式教学的缺陷。一般来说,实践教学的重点不是传承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技能、提升能力,提高教学素质和综合素质。如果说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起到了“育人”的作用,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起到的是“育能”的作用。[16]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开课展示的质量不是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让学生得到切实的能力培养与锻炼才是教学改革的真实目的。

(三)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值得欣慰的是,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成果已经表明,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良好展示和优秀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较好的课程成绩,而且使学生的思想在朋辈之间、各专业、各班级之间产生良好的流动与放大效应,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教师也在指导的过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使教学话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至于参加选拔的团队是5人一组还是10人一组,如何组织评委会,需要经过几个轮次的选拔,如果能在制度设计时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则又是一次很好的发扬民主、培育民主协商精神的课堂演练。所以,思政课的教学,不管是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不管是本科生层次还是研究生层次,最关键的要素是,要有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把握好课程要义、具有全面统筹规划能力的课程负责人,能设计好一个将专题式教学与公开课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日历。参与课程的全体教师,既把课程当成是“大思政”,又把课堂当成是“小社会”,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将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自觉融汇在一起。这样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将是显而易见的。

猜你喜欢

公开课思政课理论课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