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0-01-09刘凯亚

天中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矛盾马克思主义理论

刘凯亚

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凯亚1, 2

(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民航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2. 中国社科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是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法宝

恩格斯在《致威纳尔·桑巴特》中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2019年3月,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2]2016年5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4]因此,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首要基本命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立场。”[5]其精神实质是善于抓住作为具体矛盾聚焦点的典型事实,依次展开具体分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6],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直接体现。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我国青年学生的渗透和侵蚀,他们大力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等口号,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行“和平演变”之实;一些境外势力长期利用宗教在高等教育领域从事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和宗教政策的活动和宣传,披着宗教的外衣混淆视听,兜售西方的价值观,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也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其次,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随着首批“0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90后”“00后”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目前的大学生知识广博,综合素质高,但集体观念薄弱,合作意识不强。他们思想活跃,富有激情,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但辨别能力差。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推进,他们接收新知识的渠道更广更宽,但网络上的东西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加之他们自身经验不足,社会阅历较浅,辨别复杂事物的能力较差,思想上往往容易出现困惑和迷茫,甚至被蒙蔽和蛊惑。他们自信张扬、竞争观念强,但抗挫折能力差,心理问题凸显,容易出现忧郁、孤独等负面情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多。来自这类家庭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一般较高,自主意识也较强,但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团队合作意识较差,甚至不能很好地融入和适应集体生活,这无疑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判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处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1937年8月,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不论研究何种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7]侯惠勤认为:“‘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有两个过程:一是深入实际,这其实是一个拆分实际、梳理问题、发现本质的过程;另一是解决实际,这其实是一个综合整理、形成思路、解决问题的过程。”[8]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根本的是抓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抓住了这些事实,就抓住了事实的总和。

要抓住矛盾聚焦点的事实,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事实,此类事实能够反映某一问题的基本属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社会、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大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与这一矛盾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认真分析、研判这一矛盾,弄清楚这一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矛盾首先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过教育的。一般情况下,多数教育者能够正确理解、把握和践行社会的要求,努力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但是,部分教育者由于受自身思想、水平、能力、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社会要求,有时甚至会曲解社会要求;也有少部分教育者内心并不真正认同社会要求,他们做两面人,搞两面派,这必定导致社会要求传导力度的削弱,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认真分析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和工作实际,针对教育者存在的不同问题,通过批评、教育、引导等方式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认识水平,使他们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并认同社会要求,从而更好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矛盾还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这一矛盾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如因年龄代沟、人格差异导致的沟通不力、关系处理不当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认真分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找到引起矛盾的主要方面,尤其要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格修养、师德风尚、沟通技巧,帮助其改进教育方法和行为方式,实现与受教育者的和谐相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

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体矛盾有一个最直接的表现,即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和学校要求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最普遍、最常见并且是长期存在的一对矛盾。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和学校要求基本一致但又不完全一致,表现有三:一是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要求与社会要求和学校要求之间的不一致。社会要求与代表社会要求的学校要求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的、广泛的甚至是整齐划一的要求,但如果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就会引起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与学校要求的不一致。这时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特殊发展需求是否正当、合理,如果正当合理,学校就应该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求,但也要适度引导学生尽可能使他们理解并接受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二是学生的经验、生活习惯与学校要求之间的矛盾。如果学生的经验、生活习惯与学校要求之间基本一致,他们就容易接受学校的要求,反之就有可能产生冲突。因此,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扩大视野,提升素质,提高修养,汲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养分和精华,尽量使学生的个人经验、生活习惯与学校要求统一起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教师的要求和学生完成这些要求的可能性之间的不一致。如教师的要求过严过高,以致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就会导致学生和学校要求之间的冲突。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对大学生的具体要求要适度,可以稍高于大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以保证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要求。

三、坚持历史和逻辑相一致,实现大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致

“历史和逻辑相一致”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又一基本命题。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对事物内部逻辑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的考察为基础,历史的考察应以逻辑的分析为依据,以达到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目的。它强调思维的逻辑进程与客观的历史进程相统一、思维的逻辑进程与思维的历史进程相统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历史和逻辑相一致”,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以实践发展水平为基础,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放到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去把握。“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主体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部环境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9]所以,在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约束和引导,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要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

第二,要坚持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一致原则,教育学生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人的培养教育问题。人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主体,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总体上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看成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个人发展和历史发展是辩证统一的。首先,社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越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任何社会都是根据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对社会成员的发展提出具体要求的。同时,社会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思想准备。其次,社会发展受到个人发展的制约,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规范,还必须通过个人发展的实际进程才能得以实现。没有个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就会失去社会赖以存在的个体支撑;不遵循人的生理、心理、思想意志发展规律,社会就没有继续进步的可能。因此,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没有天然的鸿沟,它们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使学生明白,个人的完善发展就是社会完善发展的微观进程,个人职业梦想的实现就是伟大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中国梦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

四、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方法论之一。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把这个方法运用于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中,把这一方法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要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这一对矛盾,承认理论和实践既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是既要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又要承认他们的相互依赖关系;既要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致性,又要承认他们的对立和排斥性。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善于架起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学习任何理论时,都要时刻绷紧一根弦,即这个理论能够与日常工作中的什么实际问题相联系。比如在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理论时,就要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弄清楚什么样的矛盾属于敌我矛盾,什么样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该分别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时刻考虑解决遇到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理论作指导。比如,我们在学生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信教的学生为什么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弄清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党章》关于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是如何规定的。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才能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二,要坚决杜绝理论脱离实践现象的发生。2019年3月习近平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2]理论脱离实践首先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实践去空谈理论,这在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例如: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重教学轻育人,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使得理论讲授抽象、晦涩难懂;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照,缺少对当下人们心灵和社会境遇的关注,重理论轻实践,课堂上从理论到理论,理论说教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缺乏说服力,往往造成自己在台上如痴如醉,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理论脱离实践的另外一个表现是重实践轻理论,实践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这在一些高校辅导员身上表现较为突出。有些高校辅导员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只重视解决学生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缺乏正确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往往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肤浅,系统性规范性不足。这与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背景知识、理论素养有很大关系。思想提供的是对过去的理解,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行动则体现了思想的转化,能够使思想融化在人们对未来的创造中。所以,我们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内容和关键环节。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由之路。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基本遵循,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哲学的智慧滋养灵魂,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实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2]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5-19(1).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1).

[5]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4.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7-10-28(1).

[7]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7.

[8]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J].哲学研究,2010(10):7.

[9]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0.

G641

A

1006–5261(2020)04–0152–05

2019-12-24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19VSZ105);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项目(2018-JKGHYB-0167)

刘凯亚(1981―),女,河南宝丰人,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张继金〕

猜你喜欢

矛盾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