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01-09蔡睿
蔡 睿
(沈阳市绿岛学校 辽宁沈阳 110000)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十分重要,有利于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灌输式”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突显数学学科的教学价值。对此,对于如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通过长期实践教学,探索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与思考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由于初中数学学科较小学阶段的数学来说,其难度略有增加,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积极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部分学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跟住老师的思路,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缺乏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如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成了空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域,积极鼓励学生探究和思考。
以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为例,笔者在讲解勾股定理这节课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辅助教具,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通过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并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之后,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并与学生讨论是否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能够成立,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问题的回答,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于其他问题中[1]。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需要经历一个完整曲折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完成该过程的过渡。之所以现阶段的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是被动且倦怠的态度,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且缺乏灵活性。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这样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以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时,笔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分辨本市景区与学校或学生家的位置方向关系。学生积极思考,在平面上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来辨别不同位置的方向。但同学们并不知道以哪一建筑物为基点。这时,笔者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用x轴与y轴表示,并以两轴交点作为原点,从右至左逆时针方向分别被划分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笔者通过生活化的例子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转变教学观念,贯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前提是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贯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多老师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切合实际的,教师还应当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通过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观念已不适应未来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本文重点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具体的教学策略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完全符合新课程教育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突显初中数学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