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地人文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意义

2020-01-09周山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化价值观念家训

■周山华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在国际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今天,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在各种价值观念、文化思潮以及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各类价值观多元化、社会思潮层出不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以及人们良好价值观念的树立具有积极的作用[1]。但是也让人们逐渐淡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地域人文精神的认识中失去方向和自我,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也缺少文化根基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在价值观的培养当中要注重对于传统经典智慧的借鉴与吸收,才能逐步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吴地人文精神的传统表达形式

地处长三角“太湖流域”的吴地,可谓是沃野千里、人杰地灵,良好的经济基础为丰富吴地人文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孕育了诗文、工艺、民俗、文物、建筑、明贤、名产等具有吴地特征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感的人文精神。吴地作为南北优秀文化的交融之地,向来是轻武尚文,不仅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浓厚文化氛围,而且在吴地区域和各家族也形成了良好的民风、家风等社会风气,有形无形、潜移默化地对吴地人民进行着文化滋养和道德教化,为民族和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影响着吴地人民的价值观念[2]。

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了吴地普遍存在的“好善乐施”的民风、“读书积德”的家风、社会生活中所有礼节性的礼貌行为,而这些吴地人文精神重要的呈现方式,无不动态或静态、有形无形地对吴地人民形成良好的文化教化。吴地人文精神的传统表达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吴地文化和精神内涵,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与沉淀,所形成的建筑、雕刻、名胜古迹、绘画、文字等具有丰富吴地文化特征和人文精神内涵的静态表达形式。比如:苏州地域的拙政园、虎丘塔,无锡的东林书院、南禅寺,唐伯虎的诗画,石湖的名人石刻等,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吴地的人文精神。像苏州吴江黎里古镇众多名人故居牌匾上所书写“矜幼恤孤哺吴地才俊,救灾周急谋黎川福祉”“乐善好施”;无锡惠山古镇传承上百年的“百善孝行先”“万恶淫为首”“精忠贯日”等石刻;苏州文庙耸立的“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平江图”四大宋碑;苏州拙政园“曲水崇山,雅集逾狮林虎阜。莳花弄竹,风流继文画吴诗”等无一不传递着吴地睦邻亲善、道德教化的信息,以及礼义廉耻、贤良忠节的价值观念,对于现代人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3]。其次是经过吴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所形成的传统工艺、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流传的歌曲和民间舞蹈,通过视觉、听觉、制作工艺等动态地传递着吴地文化,传播着吴地特有的精神面貌和民风民俗。比如吴地西施舞蹈、苏州用直的连厢舞、伍相祠传统祭祀活动、苏州传统刺绣工艺、苏州评弹、昆曲、杭州的小热昏和杭剧等,都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着吴地特有的德行品格、传递着吴地的人文精神。

总之,吴地具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动态和静态的各类文化遗产,影响了人格品行修养相映衬的环境,充分发挥着其文化传递、精神彰显的育人功能。

二、传统表达形式的功能意义

吴地人文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中华民族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对于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告诫功能、教化功能、指导功能、榜样功能和激励功能。

(一)告诫功能

吴地历来人才辈出,不仅文人墨客、官员商贾众多,而且名门望族也多不胜数,甚至普通百姓相对于其他地域来讲也相对富足,良好的经济基础、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形成了众多的诗书传家、忠厚传家、诚信经营等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家训、店训等,而且家训、店训以“禁戒”尤多,尤其强调戒禁赌博、诉讼、酒色、欺诈,对于后人具有重要的告诫功能。比如在苏州的一些古街、古镇、古村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儒家思想训诫、家训等篆刻到门楼、桥梁、牌楼、牌坊等建筑物上,让后人对于道德、伦理尊重和敬畏,并起到了时时提醒、暗示、警告、告诫和约束作用,进而指导、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和价值观念[4]。

(二)教化功能

吴地浓厚的文化环境及良好的民风民俗,对于现代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教化功能。就吴地文化的本质特征来讲,具厚德载物的和谐性、兼容并蓄的开放性、经世致用的务实性、开拓进取的创造性、崇文重教的学理性、道济天下的爱国性,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明的同时,也从农业生产、工商市井、传统工艺、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多方面教化着这一地域的人民。

(三)指导功能

吴地文化都是千百年来吴地人民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形成的文化精髓和智慧结晶,对于后人的语言、行为、思想、价值观念等都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比如祖先的智慧和经验等优秀的传统价值观通过篆刻在祠堂牌匾、门楼上的家风、家训得以流传,在传承社会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对后人的言论、行为、价值观念等起到教化、指导、准绳和规范的良好作用,避免后人行为失范、越界和失德。

(四)榜样功能

吴地历史悠久,在几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人故事,更是树立了众多品格高尚的榜样式人物。在吴地这样浓厚的人文环境形成的传统优秀经典案例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故事化、形象化处理之后,让吴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品格等更加形象、更加鲜明,并形成了独具吴地特色的精神风尚和民风习俗,深深烙印在后世的理想信念中,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榜样作用。比如吴地繁荣辉煌的发展,都体现了吴文化精神的积极作用,历史名人作为吴文化精神的杰出代表,始终追随历史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广大民众,创造着一个个辉煌的成就。通过吴地名人榜样的作用,可以将吴地“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人文精神内涵有效传递给人们[5]。

(五)激励功能

吴地自古人才辈出,特别是在科举、商贾方面更是成绩显著,除了众多的科举状元、文学大家和商贾巨富,这些典型的成果案例以及其流传下来的激励人心的故事、勉励后人的文字对于激励后人勤勉读书、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等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功能[6]。另外,吴地具有浓厚的公益氛围,众多的名人志士、官家商贾等都会兴办义学,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候更是会挺身而出,在吴地历史上为了民族大义和国家发展而英勇就义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对后人尤有启迪和激励作用。

三、吴地人文精神的传统表达形式,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促进作用

吴地人文精神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促进作用除了公、私教育性机构推行教化外,还存在具有诸多其他价值观念的培育形式。

(一)整理编撰吴地文化名人事迹、作品丛书,彰显吴地人文精神

吴地具有丰富的名人事迹、作品丛书等文化资源,从大量史料文献记、地方志、文学艺术读本到各种书法、字画、碑刻、匾额等,涉及到的门类众多,名人轶事更是数不胜数,如春秋名贤季札、唐朝“草圣”张旭、宋“先忧之乐”范仲淹、石湖居士范成大、明朝唐伯虎和文征明、清代吴门画派等可谓是名扬海内外,同时也留下了众多的书画、墨宝和令人津津乐道、鼓舞人心的事迹,传递着吴地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因此,通过吴地人文精神的传统表达形式促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可以利用地域优势,充分挖掘吴文化中蕴涵的民族精神、人文因素,在群众中间广泛传播,让吴地人民知晓更多的吴地名人的感人事迹,体验吴地名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族精神代代传的精神,给人们创设深入研究吴地名人的氛围和情境,促进人们对名人精神的初步内化[7]。激励现代人以名人为榜样,不断以名人精神教育自己,更加爱国、爱家乡,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比如让人在了解名人成长的基础上,开展故事大赛、朗诵比赛,讲名人故事,读名人诗文,归纳名人精神品质,进而促进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梳理吴地良好的家风家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

吴地向来民风淳朴,无论是官家商贾,还是地主豪绅都形成了浓厚的家族文化,并且以家风家训的形式得以流传,诗书传家、强调治生、严禁恶习、广积善德等良好的家训,对于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现了对于现代家教家风的重塑。家风家训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家族成员中出类拔萃、众望所归或者在某一领域、行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或者世代的家庭经营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思想精神的精华所在,往往反映具有鲜明家庭特征和地域特点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比如有的注重对于家人道德教育、思想提升、良好品格的形成,有的注重家族、商业、学业、为官的经营之道。就苏州的家风家训来讲,总体而言普遍具有重德轻利的特点,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会“舍个人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舍己让人”等,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精神内涵可谓是不谋而合。因此,对于具有深厚历史基础和精神内涵的吴地家风家训的整理和重塑,对于树立现代家庭的道德认同、重构家庭道德体系、形成具有吴地特色的道德教育规范,是社会道德传播、国家价值观念培养的特殊环节,对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充分挖掘和弘扬吴地文化遗产

吴地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吴地文化遗产不仅有铸剑名匠干将莫邪、太康之英陆机、明冯梦龙和唐伯虎、刺绣沈寿等历史名人,还有苏州刺绣、缂丝、檀香扇、舟山核雕、惠山泥人、御窑金砖、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香山帮园林古建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以及道教音乐、锡剧、昆曲、评弹、茶花担舞、渔篮虾鼓舞、泰伯庙会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吴地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历代吴地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的劳动结晶和思想精神的凝练,在吴地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对于吴地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弘扬,可以让人民领略吴地文化遗产魅力的同时,激发人们内在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让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和谐共处,共同为培养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

(四)发挥吴地传统文化的人文教化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发掘内涵,重在体验。要引导人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深层次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价值观、世界观上的变化,从而让人们在学习和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要注重文化宣传,营造浓厚的吴地文化氛围。要在吴地创设以“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书香吴地”为主题的宣传环境,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阵地作用,对吴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吴地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营造学习吴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及时把开展吴地传统文化经典教化活动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开展吴地传统文化经典教化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才能长久有效地发挥吴地传统文化的人文教化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辩证地吸收吴地人文精神价值教育的启示功能

吴地历史名城众多,向来注重对于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古代建筑遗迹的保存以及其文化价值、精神内涵的发扬和传承,具有纪念、教化、向善意义的古牌坊、古建筑、古典园林等可谓是数不胜数。这些在吴地耸立百年的建筑、牌坊等在历史的长河中向吴地人民彰显着传统文化,诉说着古人的功绩,弘扬着吴地人民的精神财富,仿佛用无声的规格法度诉说着传统的道德美学,最后外化成一种文化标志,为文化旅游、仿古建筑群、文保建筑修复广泛使用。虽然这些文化精神和道德观念当中很多是封建礼教的象征,但是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看待古人对于修身养性、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追求,以一种新的形式培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教化价值观念家训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伦理教化思潮与历史悲剧的类型演进*——以南戏与明清传奇为例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训伴我成长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