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的图书馆制度建设研究*

2020-01-09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民公民权利

刘 鑫 张 鑫 徐 婕

(1.苏州图书馆 江苏苏州 215002)

(2.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上海 200444)

(3.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 江苏张家港 215600)

2006年,全民阅读理念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2014年至2019年,全民阅读已经被6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国家层面有关全民阅读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深圳、上海、江苏、辽宁等地方性关于保障公民阅读权益的法规也相继出台与实施,昭示着全民阅读将成为一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因此,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成为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的首要任务与核心工作。

1 阅读权利与图书馆制度

1.1 阅读权利

阅读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利。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个人通过文字符号进行的一种特殊交际方式,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者以文字材料作为交互媒介,通过阅读者自身的各项能力衔接、融合和重构的社会现象。“权利”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亦曾有所体现。但现代意义上的“权利”概念源于清末在华传教士丁韪良等人的译著《万国公法》。20世纪以后,革命风潮兴起,“权利”一词遂与“民权”“人权”等概念一起成为思想界的“流行词”[1]。

在我国政策法规中,《宪法》专设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即以“公民”作为基本权利的一般主体。对阅读权利有明确界定的,是在《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第三条中提到:阅读权利是指市民使用公共阅读设施、资源和设备的权利;市民组织、参与公共阅读活动的权利;市民从事阅读研究、创作的权利;市民的阅读成果依法受到保护的权利[2]。笔者认为,公民的阅读权利是指阅读主体以信息资源作为交互媒介,通过阅读主体的感知、理解等各项能力衔接、融合与重构中所包含的所有权利,如:公共图书馆使用权、读者安全权、信息获取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知情权等。

1.2 图书馆制度

著名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种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是为决定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契约。”[3]所以,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有赖于体系化、规范化的规则存在,而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规则体系就是制度[4]。自160多年前,英国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建立之日起,公共图书馆就成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获取阅读权利所采用的制度安排,成为保障社会阅读的文化绿洲。因此,图书馆其实就是民主社会的产物,具有民主政治的保障作用。图书馆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蒋永福教授从层级角度将图书馆制度划分为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宏观制度、行业层面的中观制度和机构层面的微观制度[5]。

1.3 我国公民阅读情况现状

2019年4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基本保持平稳,报刊阅读量持续下滑。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较2017年增加了0.20本。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26.38期(份),低于2017年的33.62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2.61期(份),低于2017年的3.81期(份)。尽管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6],但与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等人均阅读量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些国家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历史悠久,国民文化素养普遍较高。我国人均阅读量增长缓慢也暗示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久的坚持与努力,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势在必行。

此外,公民对阅读权利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弱势群体受身体条件、环境条件、经济条件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对自己应享有的基本阅读权利意识比较淡漠,缺乏维护自身权利的了解,久而久之,图书馆很容易忽视这一部分人群的阅读权利。而且几乎所有的读者都是被动接受图书馆中的规章制度,而这些所谓的规章制度也仅仅是顺应图书馆管理单方面制定的,在明确读者义务的同时并未清晰地表述读者应该在图书馆享有哪些基本的文化权利,又应如何享有这些权利。

1.4 公民阅读权利与图书馆制度的内在联系

保障公民阅读权利与图书馆制度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图书馆制度可以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地获取阅读权利,而公民阅读权利的提升又可以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制度;另一方面,图书馆制度为公民实现其阅读权利提供了必要的阅读环境、阅读资源、阅读导引人才等条件,在实现对公民阅读权利保障的同时,还提升了公民的阅读意识和文化素质,为图书馆制度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提供了必要的舆论支持。

2 图书馆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的意义

2.1 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公共图书馆是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供平等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制度安排;以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使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7]。2018年3月19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发布的《全球愿景报告》第二条提到,“坚定地致力于支持扫盲、学习和阅读——支持学习、扫盲和阅读是完成图书馆使命的核心”[8]。公共图书馆通过开放公共阅读空间,开展各类读书活动,推广全民阅读,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2.2 发挥图书馆优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图书馆服务宣言》提到,“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为天职,以读者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7]。公共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资源的公共文化设施,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文献信息组织、查询、借阅等相关服务,利用图书馆员这支专业人才队伍,充分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信息咨询、公益性讲座、培训、展览、阅读推广等读书活动。公共图书馆作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获取阅读权利的制度安排,其优势是其他机构无法取代的,这也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公共图书馆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播者,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传播正能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9]。

3 图书馆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的优势

3.1 图书馆遵循的理念优势

3.1.1 知识自由的服务理念

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寻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2018年3月19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发布的《全球愿景报告》第一条提到,“致力于提供平等和自由的信息和知识——图书馆领域,没有什么比提供平等、自由的信息和知识更有价值”[8]。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每个社会成员都是自由和自主的。知识自由是在社会公众不受或少受外力限制的前提下而进行一切信息活动的服务理念,是公共图书馆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核心价值体现,所以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制度必须以知识自由的基本理念为依据。

3.1.2 社会公正的服务理念

社会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制度是一个社会最为重要的规则体系。就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而言,需要有基本的价值理念作为其理论依据。在现代社会,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基本价值理念依据就是社会公平正义。所以,现代社会中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必须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的理念依据。诚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1]。公共图书馆是保障公民自由平等获取知识权利的制度安排,其基本的理念依据就是社会公正,即基于社会公正理念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

3.1.3 共享包容的服务理念

日益深化的全球化进程给图书馆领域带来新的挑战,图书馆界需要包容性和全球性的愿景实现。共享包容意味着民主与宽容,意味着平等、免费的全纳理念。公共图书馆面向所有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进入到公共图书馆,免费享受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类阅读服务。共享包容的理念强调对弱势群体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注重培养其自尊自重的精神,进而缩小信息差距。共享包容的理念应成为弱势群体相关立法与政策的指导思想。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缩小信息鸿沟的重任,以共享包容的理念服务社会大众。

3.2 图书馆享有的政策优势

公益性和包容性是公共图书馆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重要特征,也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自200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被提出以来,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2007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调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并且指出建设框架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12]。随后《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都表达了同样的政策规划。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十七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支持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201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一条指出,“公共图书馆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9]。这些政策法规促进全民阅读,是保障全民文化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的,也表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的重要作用,从国家政策法规的高度展现了公共图书馆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的实际行为。

3.3 图书馆拥有的资源优势

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保存知识信息的使命,可以保证阅读的可持续性。公共图书馆拥有数量丰富、内容全面的馆藏资源,通过文献积累得到的馆藏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这也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独特优势,通过资源共享,可利用的文献数量会更多。而且累积的馆藏资源具有可回溯性,为学习与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料,确保阅读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拥有的专业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也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图书馆参与的多种阅读规划项目中,专业的图书馆员都是阅读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拥有丰富的开展讲座、展览、导读、亲子等活动经验,专业的导读活动有助于提升读者的阅读水平,温馨的服务、礼貌的态度会给到馆读者带来亲切感。随着《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推行,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图书馆员的素质还将进一步提升。

4 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的图书馆制度建设

公共图书馆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而选择的制度安排,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要的组成部分,应发挥其自身的理念优势、政策优势以及资源优势,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尽管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公民阅读权利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依旧需要通过运行制度、服务制度、保障制度及监督评价制度来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

4.1 提升图书馆的运行制度

为了有效彰显图书馆的管理职能,提高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和包容性,近年来国内很多地区的图书馆结合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推行新型的图书馆治理方式,即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图书馆理事会机制。公共图书馆作为民主社会的制度安排,其本身顺利运行也是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做支撑,建立以理事会机制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治理结构的法治化和制度化,进而有利于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益,维护制度的合法性。正如李国新教授所说,“公共图书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制度,从本质上说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目标是通过体现现代治理理念的共同治理,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目标宗旨,完成职能使命,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佳秩序和最佳效能”[13]。

4.2 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制度

建立数字图书馆联盟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的环境将改变传统数字图书馆联盟单一的资源建设和资源使用模式,可以有效地整合数字资源,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共享空间和利用空间,进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全面、更高效的服务。倡导新型多媒体阅读方式,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掌上APP、移动阅读等数字阅读方式,提高用户阅读覆盖面。建立健全图书馆阅读推广规范制度,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在国家层面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通过全民阅读推广部门制订阅读推广规范制度的专门法和相关法,保障全民阅读持久、高效、有序地健康发展。

4.3 加强图书馆的保障制度

首先,加强图书馆法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立法保障体系。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时间不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依旧会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等现象,所以需要继续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相关法和专门法以及地方性图书馆立法的配套政策。公民阅读权利保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要义,尤其立法中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和管理权限,这是保障公民阅读权利落实的根本要求和保证。通过立法体系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是实现全民阅读的有效途径,也是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共同做法。

其次,完善文化志愿者保障制度,加强图书馆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把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到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的高度。公共图书馆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一些行之有效、发展成熟的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14]。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环境下要积极探索和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与服务,以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社会力量支持图书馆发展的新常态[15]。

4.4 构建图书馆的监督评价制度

图书馆的监督评价制度是指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标准及程序对图书馆知识收集、整理、组织等做出客观、精准的评价,以保证图书馆制度的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是动态延续的过程,阅读权利的实现需要效果的评价机制,通过构建图书馆的监督评价制度,一方面可以依托图书馆服务标准化,设计图书馆评价内容指标体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图书馆服务质量评测,提升整体服务效能。评价制度体系可以包括:阅读立法及相关法、地方性配套法的落实与实施,资源配置及有效利用情况,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及使用情况,读者满意度等。

猜你喜欢

全民公民权利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的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权利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