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图书馆界区块链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述评

2020-01-09唐鹏宇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1期
关键词:储存区块图书馆

唐鹏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 湖北武汉 430000)

1 引言

2008年,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标志着区块链技术的诞生[1]。区块链技术是一项以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和分布式数据库储存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型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低成本、高效、不可篡改等特点[2]。麦肯锡报告认为,区块链技术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的又一项可以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3]。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从最初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推广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并在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我国图书馆界也开始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应用,以期占领区块链技术高地,推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变革。

为了客观反映我国图书馆界对于区块链技术研究的现状,本文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以“主题=区块链 AND 主题=图书馆”为检索式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19年8月12日,对检索结果进行排查、剔除重复和无关项后共获得48篇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出当前图书馆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热点,分析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展望未来图书馆区块链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

2 我国图书馆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热点

2.1 智慧服务升级

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就是用户服务。更好地服务用户、提升服务质量是图书馆的核心目标[4]。为了满足用户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智慧服务升级是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创新技术,为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

2.1.1 资源共享服务

为了解决单个图书馆信息资源不足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图书馆之间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利用文献保障机构进行文献传递的行为已经非常普遍。但是,传统的资源共享模式的环境比较封闭,存在着申请流程繁复、效率低下、限制过多、费用较高等诸多问题,共享不及时,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传播效益不高,在实践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兰建华在《结合信息共享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升级》一文中提出不同于传统的共享模式,在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共享系统中,文献信息储存在多个节点的设备中,传播时能够同时调动多个节点,并且在整个共建共享传播链条中,每个参与方都是服务和信息的监督者,所有的数据和信息对所有人都是公开、透明、可追溯的,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传播影响力和传播效益[5]。徐川、安国庆、柳晶婷在《基于区块链理论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建构研究》一文中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了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模型,从馆与馆之间、馆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具体到数据记录层、数据共享层、智能合约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接口五个部分,为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6]。高胜、朱建明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分层数字图书馆体系架构》一文中提出,图书馆共建共享联盟还可以租用第三方云平台,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降低购买和储存物理设备的成本,降低不同机构之间资源设备的差异性,为联盟内的交易数据进行基础设施服务,由联盟图书馆共同进行维护[7]。

2.1.2 阅读推广服务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是单向的,由图书馆将引进的资源通过各种阅读推广方式推送给读者。在实践中,这种模式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读者与图书馆资源之间的交流手段单一、互动不充分,读者的阅读兴趣不高等。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逐步弱化图书馆的中心作用,使得资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进行直接的交互,实现阅读资源共享。而且,随着交互数据的增加,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主动服务用户,可以进一步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化程度。还可以结合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电子资源系统平台,设置阅读奖励机制,比如将阅读时长转化为积分,提高读者持续阅读的积极性[8]。

2.1.3 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了慕课(MOOC)等现代教育策略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地与新兴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相结合。魏大威、董晓莉提出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全历史性,有效记录每个学生在教育系统平台中的使用痕迹,并长期储存学生的作业与成绩,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证信息素养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提升课程证书的公信力[9]。

2.2 知识产权保护应用

2.2.1 版权保护

数字出版的发展催生了盗版等侵犯作者版权的行为,如何有效地进行版权保护,成为了当代图书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张星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一文中提出,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地从版权注册、版权确认、版权验证等环节解决版权侵犯的问题:在版权注册时,区块链系统能够从多个节点进入并储存时间戳、作者信息、文本内容等元数据,既方便又高效;在版权确认时,相关作品的全部使用和交易痕迹都会被记录于系统中,便于追踪;在版权验证时,作者用自己的私钥对作品进行数字签名,第三方可以用版权持有者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验证,提高了安全性[10]。田新华认为,对于已经有版权的文献在使用或者分享过程中,区块链系统平台能够忠实地、正确地、自动地、高效地记录下全部痕迹,不需要人工干预,这就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提高了可信度,并且区块链使用的加密技术和电子签名技术,从技术上对版权信息作了进一步的验证处理[11]。此外,赵力还指出区块链技术在处理慕课(MOOC)、用户生成内容(UGC)和3D打印等新型版权利用方式的版权保护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它能够顺应数字版权管理去中心化、海量化和透明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适应未来数字版权保护的发展[12]。

2.2.2 用户隐私保护

互联网技术加快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却也带来了用户隐私的安全隐患。为了提供个性化服务,用户必须向图书馆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图书馆也需要对获取的用户个人信息和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如果图书馆无法妥善地储存这些信息,那么用户的隐私信息就可能被泄漏或者被不法分子窃取用于非法用途[13]。郑茵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个人数据保护研究》一文中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数据保护系统,它是由个人数据检测和上传模块、数据合法加密模块和数据储存模块三大模块组成,这个系统通过数据检测和上传模块对用户的个人数据进行检测和预警,然后通过加密模块对上传的数据进行二次检测,从而判断数据的合法性。当确定数据没有问题时,再通过特定算法将数据储存到区块链当中去[14]。陈小平在《基于区块链理念的图书馆移动用户行为大数据挖掘研究》一文中认为,图书馆大数据挖掘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应用,而区块链的安全密钥技术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够在大数据挖掘中隐藏私人信息,平衡数据所有权和数据价值之间的关系[15]。通过区块链隐私保护系统平台,能够保护读者信息,有效降低用户数据保护管理成本,防止个人隐私发生泄漏,提升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2.3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2.3.1 分布式数据库,用户参与馆藏资源建设

在传统的文献资源管理模式中,由图书馆工作人员采集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并由一台主机控制所有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图书馆对资源有着高度的管理和控制权限。但是在这种模式下,文献资源建设水平受限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敏感程度,最新科研动态与发展趋势往往很难被精准捕捉,信息更新速度也不够迅速,用户的实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传统的解决方法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深入科研一线进行调研,但是成本高,效率低,效果也并不理想。对于数字资源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每一个具有文献资源建设能力的用户或者机构都获得数据更新和维护的权限,使其都能够切身参与到文献资源建设中来,集思广益,丰富数字资源文献获取的来源,从而增加馆藏资源的种类与数量[16]。其中有些专业素养较强的读者能够提出水平较高的专业意见和建议,提高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水平[17]。

2.3.2 馆藏资源安全储存

目前,数字资源逐渐取代纸质资源成为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点,虽然数字资源不需要占用物理空间来储存,但是其保存格式不断变化,储存介质不太稳定,很容易丢失和损毁,加上互联网的共享性又使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容易受到互联网黑客或者病毒的攻击,无法保障其长期的安全储存[18]。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提升数据储存的安全性。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标志性特点之一,它形成了一个分布式储存数据库,通过它进行验证,为数据资源的储存和流通设置了多重保险。如果出现了安全漏洞,图书馆也能够及时修补,避免了数据的丢失与损毁[19]。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体现在它通过复杂的加密算法产生数据库块,来验证数据信息有效性并形成下一个数据库块。算法的复杂性使得不可能人为地修改区块链中的信息,有效降低了资源在流通过程中被恶意修改的几率,确保了其真实性和完整性[20]。区块链技术还具有全历史性,体现在区块链技术为每一个数据传输行为生成了特有的ID,图书馆和用户都可以根据这个ID追踪该数据的所有历史痕迹和交易情况,并且此ID也是几乎不可能被修改的,因此,区块链技术保留了数据的所有历史痕迹,万一出现问题,也方便追踪与修补。

现阶段,很多学者对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馆藏资源安全储存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讨论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安全储存的体系构建策略,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特有的数据储存方式进行更为精准的分类储存,强化安全技术,突出虚拟网络技术的优势,为馆藏资源提供基本保障[21]。有的学者设计了图书馆分布式科学数据储存的模型,从建立模型、数据更新和质量控制方面阐述了科学数据仓储模型构建,并优化了区块链数据仓储模型结构[22]。还有的学者提出了图书馆应该利用开源性产品提供服务、协同价值性主体深度建设、依托交互性技术分布处理来增强区块链技术在安全储存方面的应用[23]。

3 我国图书馆界关于区块链技术研究的不足

3.1 研究层次较浅,认知水平不高

我国图书馆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探索多停留于表面阶段,比较理想化,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实操性的应用研究凤毛麟角。再有,图书馆研究人员对于区块链技术的认知水平不高,大多数关于图书馆区块链技术的文献研究层次较浅,只知道其运行的简单基本理论,缺乏程序编写、测试等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知识探讨。区块链技术研究的门槛较高,需要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研究学者进行深入探索。

3.2 研究内容较片面

区块链技术出现时间不长,本身就有待完善,图书馆界对于区块链应用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区块链技术为图书馆发展带来的机遇上,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关注较少。比如,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但是图书馆仍然是一所大学的信息中心,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无法完全去中心化,出现了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矛盾[24]。版权的集中许可机制中,通过集中登记、管理版权,能够降低许可成本,实现作品传播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版权的主体、客体和适用范围无法确定,在使用集中许可制度时难以保证标准和费用的科学性,出现了版权的集中许可制度与去中心化的矛盾[25]。虽然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够允许读者广泛参与资源建设,有些专业素养较强的个人或者机构,为图书馆提供水平较高的数据和荐购意见,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带来正面的影响。但同时,有些素质或者专业技能较为低下的读者上传的数据质量较差,会拉低图书馆整体的资源建设水平[26]。

4 我国图书馆区块链技术研究发展趋势

4.1 依托区块链技术开发新的电子资源运营模式

传统的数字资源运营模式下,电子资源的版权往往集中在商家手中,由于有了中间商“赚差价”,资源作者无法获得满意的报酬,资源使用者也要付出高昂的使用费用[27]。依托区块链技术开发新的电子资源运营模式是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一大发展趋势,图书馆可以发行基于区块链运营平台下的数字货币,每个用户在区块链系统中上传或者发布数据资源时,都将获得数字货币作为酬劳,用户可以使用这些“货币”去“购买”数字资源平台中自己感兴趣的数字资源,收益将直接通过区块链平台支付给作者,不需要通过第三方自动进行交易,这就避免了中间商“赚差价”的问题。如果某个用户存在剽窃、抄袭等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也将受到扣除数字货币的惩罚,如此一来,作者增加了收益,版权也得到了保护,作者们的创作热情被激发,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发布,形成了良性循环[28]。还可以将资源运营平台和数字货币与慕课(MOOC)等现代教育策略相结合,与学生的升学、考试、就业等环节挂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图书馆服务形式。

4.2 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研发图书馆智能设备

在未来,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交叉结合、研发图书馆的智能设备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2018年1月1日,上海图书馆率先启用了第一台图书馆人工智能机器人,拉开了图书馆人工智能实践应用的帷幕[29]。未来,图书馆需要依托区块链系统平台,大量储存图书馆用户的基本信息和行为数据,再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提供数据支持。将用户数据与智能设备相结合,积极研发图书馆智能设备,推动图书馆智慧化发展进程。

4.3 建立图书馆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和规则

标准是工业化体系的基础,区块链技术想要在图书馆界大规模应用,必须有相关的应用标准和规则约束,否则会引起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盲从和混乱,为图书馆未来发展埋下隐患[30]。目前,已有发达国家图书馆就图书馆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建立展开了研讨,为了在新兴技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占领世界范围内新技术应用的高地,我国图书馆界也应该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行业应用和实践的规范和准则。目前,我国相关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亟待专家学者参与进来,阐释区块链标准建设理念,建立标准模型,提出相关的建设方案,以加强我国在图书馆区块链技术标准化建立方面的国际化水平。

猜你喜欢

储存区块图书馆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危险物品储存和运输安全
图书馆
松鼠怎样储存食物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