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心理学知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2020-01-09王逸欣

科教导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师应学困生家长

王逸欣

(深圳大学 广东·深圳 518060)

对于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已经开始。众所周知,学困生是学习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较大,常收效甚微。我国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关注学困生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除学业表现外,教师更应关注学困生的精神健康,为其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时,教师应在“一对一”精准教导、“点对点”答疑解惑的同时融入心理学知识,并对学困生群体共性问题进行整体帮扶,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实现教学相长。

1 学困生心理状况

学困生被定义为智力和感官基本没有问题,在环境和文化上也非处于劣势地位,但在知觉准确性、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感的表达、自我概念、控制位点和社会互动等方面存在一点或几点问题,从而导致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

学习困难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消极且持久的。成绩的长期落后、付出努力却失败的经验积累,会让学困生的自我概念趋于消极,对自己能取得成就的期待也逐渐降低。

学习困难和学生的心理状态会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发现自己跟不上课堂进度时,就会觉得上课“无聊”,然后就不再认真听讲。再如,在读写方面吃力的学困生常会感到懊恼和厌烦,从而排斥阅读和写字。而上述行为又会导致他们的作业和测验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另外,学困生还可能被同伴排斥、疏远,缺少了同伴交往的学生会感到孤独。无力感、孤独感和抗拒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会使学困生更不愿努力克服困难,从而导致其学习困难情况持续和加重。

2 教师运用心理学知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2.1 增加心理专业知识,提高精准辨识学困生能力

识别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是和学生接触得较多的群体之一,在对学困生的识别和转化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发展心理学和异常心理学知识,对不同成因的学困生有针对性地帮扶。

教师应了解到,除了遗传生理因素外,学习困难的成因是多样的。客观方面,如阅读障碍,学生可能是在书面、口头和非言语的信息加工上存在问题;如儿童多动症,可能是注意的范围和持续性有问题,不能专注于一件事,小动作多。主观方面,如今网络发达,意志力薄弱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学生易在虚拟世界消耗大量时间,甚至形成网瘾,使其分配在学习上的时间不足,导致知识储备欠缺;也有可能在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下,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而轻视学习,或是家人对学困生失去信心,降低要求,使得学生也自感学业前途无望,从而自暴自弃。

若高年级学生在汉语拼音和简单英文听读上存在困难、经常混淆相似字母,教师就应通过访谈、查阅作业等方式推断其是否在感知觉上有障碍,并据此制定帮扶方法,比如可以从基础教起,选取教学视频,通过视、听、说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若学生没有做笔记和及时复习的习惯,或家长经常反映学生背单词时总是前面记后面忘记,教师则应避免只简单重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应为学生和家长都讲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即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各种信息,但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无法储存所有东西,所以遗忘会在记忆后迅速开始,不到半小时就会遗忘大约一半的内容,六天后就只剩四分之一,由此证明及时的复习是必需的,然后再辅以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使其做笔记的习惯慢慢养成,并减少家长的焦虑,增强其耐心。

2.2 遵循人本主义思想,满足学困生成长性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人性抱积极态度,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年儿童都有追求成长的内部动力,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积极的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创始人罗杰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令我心旷神怡的体验是欣赏一个人,这就如同欣赏日落一般。”当我们看待一位学生本身的时候,也应该如同欣赏绚烂的晚霞一般,不去做颜色及其浓淡的评判,而是怀着一种对天地杰作的敬佩之心。

因此,教师要欣赏、尊重和相信学生,通过少年儿童的视角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处境,将真诚、温暖的态度传递给他们,并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循循善诱,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按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条件寻得最佳解决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家长对学困生进行积极关注,学生犯错时对事不对人,包容其情绪,但要有条件接纳其行为,转变其不合理思维,保护学困生的心理健康。

然而,当今仍有部分老师和家长为让学生达到期望标准,错误地将成绩作为给予他们关爱和尊重的条件。学业上的失败和家人对其传达出的失望与不满,会让学困生内化他人的评价,对自我的看法产生偏差,贬低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

若有成绩一直不太理想的学生想参加兴趣班,但其家长却不同意,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兴趣爱好方面再优秀也无用,这容易让学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从而导致其情绪低落,对学习失去信心。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即不能单纯以学习成绩去评判一个学生的全部,而应多肯定、接纳和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共情,肯定其对兴趣爱好的追求,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不予评判学生因此可能导致的消极行为和情绪,而是积极引导他们自己思考消极应对带来的危害和后果,促使其自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提出改正措施。

2.3 运用恰当评价方法,持续激发学困生学习动力

很多家长在孩子取得理想成绩时就用零花钱或想要的物品来强化他们的表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就严厉批评他们。虽然家长这样做有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做法不建议使用。

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如好奇心和胜任感能较持久地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而外部奖励如金钱、物品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激发学习热情,但可能会使学生偏离真正的追求目标。长此以往,一旦撤除奖励,动力就会消失,所以这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不断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用具体而非笼统、针对过程而非天赋的语言评价学生,以避免学生产生困惑或过度骄傲。

如果学生对语文或英语学科提不起兴趣,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外语,回答问题时经常丧气地回答“不知道”。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感觉较新奇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兴趣,如用汉字的演变进程、更生动更形象的小篆来辅助语文教学,用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小知识来辅助英语教学。并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阐明学好英语的实际意义,如可以和国际友人直接沟通交流,可以了解到更丰富多彩的世界等等。学生开始主动提问时,教师不仅应当耐心解答问题,也要不时对其表现出的求知欲和专注力进行鼓励和表扬。在学生有明显进步时,教师可以及时对其认真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进行赞赏,使学生更加善于思考和喜爱提问,从而逐渐增加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帮助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应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识别出学困生,通过人本主义思想和正确的教育方式关爱、鼓励、引导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每位学困生都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教师应学困生家长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