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资企业区域经济合作实践研究
2020-01-09李文雄丁艺斌
李文雄 丁艺斌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不忘初心,锐意进取,率先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领头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形成和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既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战略谋划,也是对深圳发展的高度认可。
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区域合作意在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区域间要素资源合理、高效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将继续顺应时代要求,在区域合作领域不断创新,为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西方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问题做过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研究要素集聚规律的增长极理论,以及研究产业在不同区域间有序转移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这些理论反映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区域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在区域合作中要找准要素集聚背后的客观规律,充分考虑梯度条件推进产业转移,形成联动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局面。
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佩鲁从受力场的中心确定了“增长极”,并提出“增长极”是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时期起支配或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它并不是一个区位,而是位于经济空间极点上的一个或一组推进型经济部门。①褚淑贞、孙春梅:《增长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现代物业》2011年第1期。增长极理论在应用过程中有四个具体影响效应,即对周边地区具有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以及增长极自身则会产生拥挤效应,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极化效应指的是增长极周边的生产要素不断向中心区域集中,使中心区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增长极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扩散效应指增长极资本、信息、技术、生产要素等向周边地区扩散,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回流效应与扩散效应相对,主要是指增长极将周边区域的生产要素大量吸引,削弱了周边区域自身的要素聚集。拥挤效应则是指经济在集聚过程中,会带来城市发展中住房、交通、环境等诸多问题,阻碍进一步发展。①高洪深:《区域经济学(第四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58页。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继承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增长极与周边区域间差异的扩大或者缩小,取决于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相对大小。若任由市场力量自由发展,极化效应将会大于扩散效应,引起“累积因果循环”,形成发达地区发展更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更慢的“马太效应”,地区经济差距也将进一步增大。②涂人猛:《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企业导报》2014年第22期。该拓展也为增长极理论的正确应用指明了方向,即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同时也需要政府的适当调控,从而将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正确引导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学者弗农提出的工业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的各部门或工业的各类产品都存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即都会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并且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经济部门也将经历兴旺、停滞和衰退。同时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兴衰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区域的经济部门,尤其是其主导产业部门所处的生命阶段。若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部门是由处在停滞和衰退阶段的部门所组成,则该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相反则为高梯度地区。按照该理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每出现一种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时间推移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传递。③颜梁柱、杨明婉:《增长极与梯度转移理论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北方经贸》2015年第9期。
按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由于地区间接受能力的差异,产业在梯度间的传递是有序的。低梯度地区要实现发展,须立足区域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具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积蓄力量积极承接从高梯度地区淘汰、外溢出来的产业,建立工业化基础。④高洪深:《区域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24页。鉴于此,在应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指导区域经济合作时,需要厘清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按照理论规律,有选择承接转移产业,充分释放外溢产业能量。
二、区域经济合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深圳特区建发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
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深圳特区建发”)积极开展了国内省、市、区的对外援建、对口帮扶、区域共建工作,已在哈尔滨、河源、汕头、广安等地展开区域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是推动了合作区域经济发展。以深圳广安合作为例,深广产业园落户比亚迪、嘉倪电子、盛弘电气等大型知名企业,实现产值近百亿元,逐步形成产业聚集,同时带动就业6000余人,为广安市脱贫攻坚树立了标杆。二是提升了合作区域民生福祉。在区域合作中,通过加大对合作地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的结对帮扶投入,极大改善了合作地交通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打造一批帮扶援建的“深圳品牌”。各区域合作项目以一流的项目建设和重大的产业引进,赢得合作地政府高度肯定,打造帮扶援建品牌。以深哈合作为例,通过对标世界一流园区,打造北方产业标杆,其中园区首个项目——科创总部项目展示中心从打下第一根工程桩到主体结构封顶仅用63天,体现了“深圳速度”。四是拓宽了深圳产业发展空间。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企业不断外溢发展,在哈尔滨、河源、汕尾、广安等地寻求更加广阔的市场和产业发展机会,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外溢发展空间载体,进而推动深圳市与区域合作地之间实现产业互动,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市场,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二)问题与挑战
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由于合作两地在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政策倾斜、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导致一些区域经济合作“无疾而终”或难以实现预期目标,通过对深圳特区建发区域经济合作实践的汇总和梳理,提出问题和挑战。
1.合作两地经济差异。以深圳与河源区域合作为例,两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GDP方面,2019年深圳市GDP为26927.09亿元,位列全国第三;河源市为1080.03亿元,仅为深圳市的1/27,差距明显。2019年工业增加值方面,河源市仅为深圳市的1/29。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距稍小,分别为深圳市的1/7、1/10。
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认知水平、营商环境等因素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区域合作需要兼具一定的帮扶性质,需要实施主体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身到帮扶性工作中,合作实施主体通常只能选择体量较大的国资企业参与到合作中,无形中阻碍了社会资本参与到区域合作中。另一方面,实施主体自身往往有与经济发达地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项目规划、开发节奏、招商目标,然而合作地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基础支撑,区域合作项目难以全面展开。
2.合作两地市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由于产业结构以及所处产业链位置的不同,导致双方所面对的市场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深哈合作为例,深圳市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0.1:39:60.9,其中四大支柱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幅度较高,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格局明显,因此深圳市在全球范围内输出的是研发设计、资金融通、物资流通等服务。哈尔滨市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0.8:21.5:67.7,其中四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石化工业整体的增长幅度较低,仅为1.9%,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较为明显。可见,哈尔滨市的产业整体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以向下游客户输送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市场主要集中在有需求的特定地区。
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将自身具备外溢条件的产业进行“一刀切”,不加选择地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转移,忽略了产业的市场适应度。即便是较为低端的产业,若缺乏严密的市场调研,和周密的规划,也难以在合作地打开市场,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从而也就难以在合作地培育出“增长极”,带动合作地区域的整体发展。
3.合作两地政策差异。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获得各类政策的扶持,包括管理机制方面,中央政府最大程度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拥有较大自主决策权,从而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从而减少了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让地方经济能在遵循市场规律的情况下快速增长。在市场环境的营造方面,通过资金补贴、赋税减免、口岸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等直接的优惠政策,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各类资本和产业入驻,从而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实现经济的增长。
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政策优势,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市场环境的营造较发达地区都比较落后,区域经济合作中所引进的产业,并非能完全按照其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既定路径发展。因此,在合作过程中,若无法为相关的产业培育相同的“政策土壤”,产业也难以按预期顺利“扎根”。
4.合作主体差异。区域经济合作中,经济发达地区通常以企业为载体,通过企业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中。企业通过资金、人员、技术等要素参与到合作项目的开发和运营,以期在项目中获得收益。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合作中,往往直接通过政府与企业进行对接,其通过出让土地、制定优惠政策参与到合作中,并让渡一部分管理权能,与合作企业共同分享项目运营带来的收益。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由于对接主体性质的差异,必然带来期望值的差异。一方面,受“晋升锦标赛”等因素的影响,①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当地政府希望加快开发节奏,让合作项目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迅速带动当地GDP、税收、就业率等一系列指标的增长。另一方面,开发企业希望遵从市场规律,从经济可行性的角度推进区域合作进程,合理统筹开发节奏,以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在两种期望值的碰撞中,当地政府由于拥有法律意义上的实际权能,往往能占据主动,而企业虽拥有一定的市场权能,但缺乏相应制度的保护,难以将合作项目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推进。因此,既助推区域经济合作事业发展,又给予企业发挥空间,是必须处理好的关键问题。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深圳要继续发扬经济特区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在区域合作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一)充分发挥深圳作为“增长极”的辐射能力,打造区域联动发展模式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之一,要不断提高核心区域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增长极”,并充分发挥核心城市作为增长极的辐射力,引导周边区域在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等方面与核心城市的对接和联系,形成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圈。同时,加强与省内外其他区域的合作,借鉴吸收先进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积极拓展增长极的支援领域,在传统资金援助、项目援助的基础上,加大人才输出和技术支持,放大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好承接先进发达地区的产业溢出转移,打造区域的联动发展。
(二)推进产业梯度转移,突出特色产业优势
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认清经济技术梯度客观存在的发展实际,积极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例如通过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扶持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逐步培育产业集群。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区域中心城市可以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辐射能力。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利用其后发优势,引导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梯度转移,使得区域内各地区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相互补充,相互协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布局存在较大差异的区域经济合作中,重点发展薄弱区域的特色产业能够提升该区域整体实力。
(三)完善政策配套,加大制度复制输出力度
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实现良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①杜峰:《我国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山西农经》2018年第21期。一方面,政府适当的调控能够避免 “增长极”辐射过程中出现“马太效应”导致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激励也能够助推转移产业切实发挥应有的效能。
一是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增加财政税收及金融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力度,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到区域合作中来,让企业在区域合作中得到实在的优惠和收益,从而加快各类资本融入区域合作中,推动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二是各级政府研究出台具体管理条例,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规定区域合作各主体的管理权责范围、利益分配机制、纠纷处理办法等,减少合作过程中由于期望不对等、权责不对等引起的冲突和纠纷,推动合作顺利展开。三是规范区域经济合作项目的审批流程,从项目前期规划、经营主体构成、产业发展可行性、项目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加大筛选力度,杜绝盲目投资,引导产业转移方向,打造精品项目切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四是完善政府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做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构筑区位核心向周边地区的综合交通网络;注重人才引进,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同时周边地区可以结合产业集群配套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