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情志疗法九个时期的心理调护

2020-01-08邓玉海周洋张艳徐伟娥杨爱华张丽姜琳芸施勤英王文盼赵舒逸张熙王振伟侍鑫杰姜恺吴祎龚亚斌樊民李斌朱生樑

上海医药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

邓玉海 周洋 张艳 徐伟娥 杨爱华 张丽 姜琳芸 施勤英 王文盼 赵舒逸 张熙 王振伟 侍鑫杰 姜恺 吴祎 龚亚斌 樊民 李斌 朱生樑

摘 要 对于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患者而言,与日常防控和医疗救治同样重要的还有心理调护。笔者从正常人群、疑似对象、确诊患者这3个层面分析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演变九个时期的心理调护方法,并结合实例浅析了中医情志疗法在相关人群中的防治应用。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情志疗法 心理调护 中医

中图分类号:R247; R512.99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0)23-0070-05

Psychological care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during nine periods of emotional therapy*

DENG Yuhai1,2**, ZHOU Yang1, ZHANG Yan1,2, XU Weie1,2, YANG Aihua1,2, ZHANG Li1,2, JIANG Linyun1,2, SHI Qinying1,2, WANG Wenpan1,2, ZHAO Shuyi1,2, ZHANG Xi1,2, WANG Zhenwei1,2, SHI Xinjie1,2, JIANG Kai1,2,

WU Yi1,2, GONG Yabin1,2, FAN Min1,2, LI Bin1,2, ZHU Shengliang1***(1.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 2. C7 Ward of Infection Department 3, Wuhan Leishenshan Hospital, Wuhan 430200, China)

ABSTRACT For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that has been currently raging around the world, psychological care is equally important as routin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medical treatment. The author analyzed and explored the psychological care methods in the nine stages of the evolution of COVID-19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normal people, suspected subjects and confirmed patients and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TCM emotional therapy in the relevant population by combining with examples.

KEy WORDS COVID-19; emotional therapy; psychological care; Chinese medicine

自2019年12月以來,陆续出现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例及相关报道,COVID-19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中国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笔者随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进驻武汉雷神山医院,直接与当地居民及患者沟通交流,在诊治COVID-19过程中结合中医情志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 中医情志疗法[1-2]

或云情志理论始于先秦[3],《礼记·礼运》[4]记载有“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与“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但大多认为[5-6]是《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情志理论的基本框架,对情志与脏腑关系、情志致病规律、对情志病症的治疗均作了系统的论述,也为后世中医情志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致分为3个方面:一是五行相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素问·五运行大论》均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是中医情志疗法的核心之一。二是阴阳相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灵枢·行针》中说:“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而治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三是气机互调:《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而《素问·宣明五气篇》称“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为五并,虚而相并者也”。此三者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共同构成了中医的情志相胜理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制五行、平阴阳、调气机等方式调理情志,以达到恢复机体平衡、疗愈疾病的目的,而不仅仅指五行生克。

同时,中医的情志疗法还蕴含天人合一的理念,即通过认识本身及内外环境,运用一定的方法调节自身情志,使其适应内外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的理念。如今,语言开导疗法、顺情从欲疗法、移情易性疗法、暗示解惑疗法、以欺治诈疗法、宁神静志疗法、修身养性疗法等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应用[7];也常借助现代的音乐疗法、功法锻炼、意念训练、心理咨询、团体治疗等具体的形式进行。

2 COVID-19的九个时期特点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笔者尝试将普通人群、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根据其特点分为九个时期,通过临床观察简单归纳其七情,并按五脏生五志(即喜、惊为心之志,怒为肝之志,思为脾之志,悲、忧为肺之志,恐为肾之志)来确定其五脏归属如下:

1)普通人群都归属于预防期,其特点是未曾感染或接触相关疑似或确诊病例,通过/未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相关知识,对于个人防护游离于过度防御和极度开放之间,多表现为忧、思、恐,归属肺脾肾。

2)疑似病例可分3期:①等待期,其特点是符合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在相关医疗机构就诊后被要求隔离观察,等待明确/排除诊断,多表现为怒、惊、忧,归属肝心肺。②排除期,其特点是符合疑似病例的排除标准,多表现为怒、喜、忧,归属肝心肺。③确诊期,其特点是符合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被相关医疗机构收治到特定场所集中治疗,多表现为怒、惊、悲,归属肝心肺。

3)确诊患者按病情演变可分5期:①疾病早期,其特点是符合确诊病例轻型或普通型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较轻,暂无明显氧疗需求及并发症,多表现为忧、思、恐,归属肺脾肾。②疾病中期,其特点是符合确诊病例普通型或重型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加重,或有氧疗需求但无需机械辅助通气,可能存在并发症但无需ICU监护,多表现为忧、恐、悲,归属肺肾。③疾病晚期,其特点是符合确诊病例危重型的诊断标准,但无不可逆休克表现,多表现为悲、恐、思,归属肺脾肾。④终末期,其特点是符合确诊病例危重型的诊断标准,基本没有成功救治的可能,多表现为悲、恐,归属肺肾。⑤恢复期,其特点是病情转轻逐渐达到出院标准,或达到出院标准被要求继续到特定场所隔离观察,多表现为喜、忧、思,归属肺脾肾。

3 COVID-19九个时期的心理调护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笔者发现运用情志疗法时,应以激发正面的积极情绪为主,必要时辅助其他方式作为支撑补充,通过自身的调节,使内外环境达到和谐统一。COVID-19九个时期的七情表现与对应的五脏及情志疗法见表1,其中情志相胜以五行相胜为代表。

1)预防期以知识科普为主,配合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适当的科普,尤其是关于COVID-19特性及危害的介绍和个人防护措施的介绍最为关键;简便易行的防疫保健功、音乐疗法等推广普及也是稳定情绪的有效措施,健脾益气养阴安神的中药或食疗可以起到辅助疗效。同时,搭建配套的社会支持体系,实现基本的民生保障、有效的社区互助、适当的心理咨询和通畅的就医途径,都是十分重要的支撑环节。即以诱发思考为主,用稳定愉悦情绪支撑,不提倡负面的愤怒发泄,并维护外环境的稳定,适当保护内环境。

2)等待期以宣教沟通为主,配合流调系统的查漏补缺。通过讲解宣教帮助疑似病例了解整个诊疗过程及隔离排查的意义,争取其积极配合;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有效信息防止疏漏,提高检验排查效率;并选择合适的方法疏导或转移释放其愤怒。即从可能感染引发悲的情绪入手,辅以对疾病的敬畏,引导其愉悦应对的积极心态,并认识自身状态,深入了解内外环境的态势,积极配合诊疗。

3)排除期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个人防护的知识科普。对于呈愤怒等负面情绪者,以疏导为主,但和呈喜悦或焦虑情绪者一样,需要帮助其再次加强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在个人防护知识的科普上做到规范告知,避免解除隔离后被感染。即以强化喜悦心情为主,通過对疾病的恐惧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来加强防范,继续稳定内外环境。

4)确诊期以稳定情绪为主,配合直接社会关系的支持。重复等待期的宣教沟通不一定都有效,可尝试通过自制疗愈计划表,配合音乐疗法、意念训练等稳定情绪;同时可动员加强直接社会关系的沟通交流,争取其接受并配合正规诊治。即通过对比、放松等激发喜悦情绪,适当用对疾病的恐惧与悲观来刺激其积极应对的心态,配合外环境调整稳定内环境的状态。

5)疾病早期以科普宣教为主,配合形式多样的综合疗法。通过专业的描述或形象的比喻使其了解疾病的演变进程及转归,让患者清楚疾病产生的缘由及过程,对于配合诊治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功法、音乐疗法、意念训练稳定其情绪,通过集体功法、分享交流、微信互动分担其压力,通过团队互助、填写问卷增强其信心等。即以专业的科普诱发思考,辅以沟通对比激发喜悦等积极的情绪,但不提倡愤怒的引导,同时促进内环境的调节以适应外环境。

6)疾病中期以反馈互动为主,配合静养为主的综合疗法。及时反馈诊治结果与疗效,是极为有效的激励措施,尤其是好转的消息;同时加强医护患间的互动交流,对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能起到促进作用。剧烈的活动和过于激动的情绪不利于本期患者的治疗,但一些静养功法、音乐疗法、意念训练和团队互助将有利于治愈疾病信念的加强,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转移注意的事务,如发放材料自行制作芳香辟秽的香囊辅助治疗会使其感觉参与治疗从而更有动力。即以引导喜悦等积极心态,配合思考,加强对自身的控制,通过外环境的辅助以防止内环境的恶化。

7)疾病晚期以目标导向为主,配合激励为主的积极疗法。通过设立阶段性的疗效改善目标或个人目标,激励其斗志,恢复其信心;通过正念训练、正向引导等方式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并配合治疗。即加强思考,促进喜悦的积极心态,或适当用愤怒引导完成机体的正向激发,使内外环境逐渐和谐,并逐渐摆脱外环境的依赖。

8)终末期以激励引导为主,配合充满温情的人文关怀。对于意识存在的仍偏重激励和引导的方式,如沟通交流、播放亲友的问候、视听各种积极的报道、反馈好转的诊治结果等;而富有温情的人文关怀,对于患者也是一种激励和帮助。即以高兴的事物引导,配合思考激励其积极应对,通过加强对自身的控制,使内环境趋于稳定。

9)恢复期以指导培训为主,配合详尽有效的防控科普。通过分享交流、微信互动等分享其喜悦并激发其社会责任,同时开展规范的防控知识科普,尽量详细地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及随访内容,并注意其基础疾病的防治。即以详尽的科普促进其思考,稳定其喜悦的情绪,并注意适当引导怒的释放,使自身得以调节,适应新的内外环境。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医务人员群体中的健康人群,由于他们存在着职业暴露的危险,是可能随时跨阶的特殊群体。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仅要按照预防期加强社会体系的支持,还要适当配合排除期的心理疏导和个人防护知识的科普与强化训练。即以激励积极心态、促进思考为主,加强个人保护并调节自身,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实时变换。

4 典型案例分享

1)案例1 普通人群。蔡某,男,56岁,已婚已育,个体经营者,常居湖北黄冈。2020年1月上旬从武汉返乡后,与家人一同居家隔离。2020年1月底来电咨询,当时偶有干咳,无发热恶寒,无胸闷胸痛,无心慌汗出,偶有乏力,纳寐尚可,二便尚调。定期复查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符合普通人群预防期诊断。表现为对家人健康安全的担忧和对疾病防控的焦虑。

诊治:个案对象人生阅历丰富,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但因对COVID-19的传播及危害等缺乏认知,故出现焦虑情绪。经云“忧伤肺,喜胜忧”,通过对其充足的生活物资储备及方便的居家隔离条件等肯定,平复其担忧的外在影响因素;而“恐伤肾,思胜恐”,通过适时科普疾病相关知识,引发其自身的思考,促进其内环境的自我调节;同时结合其自身状况,介绍中医的内服外治方法,使其有防范预案,稳定其情绪。反馈无感染或其他异常状况出现。

2)案例2 疑似病例。陈某,女,26岁,已婚已育,职员,常居上海。2020年1月23日至湖北孝感,1月26日返家,居家隔离。2月5日因“咳嗽3 d”就诊,当时干咳无痰,偶咽痛,无鼻塞流涕,无发热恶寒,无胸闷气急,偶心慌,有腹泻1 d,纳尚可,寐一般,小便调。否认聚集性发病及相关病史。查体两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啰音。舌暗绛有芒,苔根稍厚腻,脉稍数。心电监护示氧饱和度100%,心率90次/min,血压117/69 mmHg。收治时符合疑似病例等待期诊断。表现为对感染COVID-19的焦虑和对可疑传播者的愤怒。

诊治:个案对象经历了等待期的焦虑与愤怒和排除期的喜悦与焦虑,两期的焦虑略有区别。《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惊者平之”,循子和治“卫德新之妻”惊恐症一案[8]采用“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惊”的类似现代冲击脱敏疗法之义,笔者通过加强COVID-19知识的科普,与流感、SARS等相类比,使其认清自身状况,一方面知晓问题的严重性以全力配合诊治,一方面以平常心来对待,稳定自身内环境;而详细的流调和沟通,让其转移愤怒情绪,明确目前诊治重点,配合稳定外环境。解除隔离的喜悦也有助于放松,但层次分明、流程清晰的宣教在其自我调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3)案例3 确诊患者普通型。石某,女,36岁,已婚已育,专业技术人员,常居湖北武汉。2020年2月2日起无诱因下出现呼吸道症状,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而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斑片状磨玻璃渗出影,符合病毒性肺炎表现,经阿比多尔、莲花清瘟口服等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右下少许胸膜粘连,症情较前缓解。但3月7日复查COVID-19病毒核酸示阳性,于3月8日收治入院时,干咳胸痛,胸闷心悸,咽干盗汗,欲饮冷水,纳差乏力,面色萎黄,诉近期每晚9时肢体麻木。符合确诊患者疾病中期诊断。表现为接受感染了COVID-19,但否认焦虑情绪。

诊治:个案对象躯体化表现明显,治疗的症结在于否定自身焦虑,渴望诊断认同。收治當晚即发作手足麻木,活动不能,但言语表达无碍。治疗初始通过针刺治疗调气通络,快速疗愈症情,以喜制忧,同时辅以心理疏导,以思克恐,用音乐疗法、意念训练稳定情绪、放松身心,调节内环境。然后通过认可其对诸多不适均与疾病存在关联的自我判断、及时反馈好的讯息,进一步巩固其喜制悲,鼓励其互动交流强化思考如怎样参与并帮助他人等以减轻恐惧,并通过个人与团体的积极训练让其自我观察改善情况,配合改善外环境。当打开心结后,恢复较快,治疗周期明显缩短,也认识到最初自身的情绪表达问题。治愈后出院。

4)案例4 确诊患者重型。吴某,女,81岁,已婚已育,离退休人员,常居湖北武汉。2020年2月8日因咳嗽发热、胸闷气促入住武汉某院,当时诊断“COVID-19、重症肺炎、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低钾血症、贫血”等,曾经抗病毒治疗,2月13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感染性病变,与2月8日胸部CT比较,病灶实变,纵膈淋巴结显示等。于2月19日平车担架抬入病房,入院时咳嗽胸闷,乏力气促,吸氧3 L/min下示氧饱和度88%,不能行走,动则气喘甚。符合确诊患者疾病中期诊断。表现为难以沟通,对病情加重的焦虑、对死亡的恐惧、对可能去世后资产分配的焦虑。

诊治:个案对象病情较重,初始不能很好配合诊治,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家属的支持、互动交流取得其信任。仿前贤窦材“灸酒治郁”之法[9],以针刺之法条达气机,散其郁结,以补充白蛋白及护理喂食加强营养支持以补虚,通过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疗效让其见到恢复的可能,从而激发喜悦向生之心,调节内环境。同时,通过激发其思考病情痊愈后如何处理被耽搁的事务来抵制对死亡的恐惧,通过不断见好的疗效和症情持续激励其斗志来压制无法亲自处理事务的悲伤,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和团体治疗等加强其对社会的依赖、对症情改善的信心。期间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解答其疑惑并及时反馈病情改善的情况,改善外环境。治愈出院时,已能独立行走,非活动剧烈无需氧疗。出院前向其并家属介绍了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而随访期间反馈已能自由行走,无明显不适反应。

5 结语

COVID-19的潜在感染对象目前认为是所有人群,因此在防治策略上继续秉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但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应加强情志疗法的运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群体的无防备固然会被偷袭,但没有依据的恐惧和害怕只会让正虚邪凑,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恐慌与威胁。促进喜悦情绪的积极方式和引发思考的认知方式,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分期开展心理调护能让科普、疏导、激励、分享、互助等手段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傅景华, 陈心智点校.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7: 1-164.

[2] 李生绍, 陈心智点校. 黄帝内经灵枢·附黄帝八十一难经[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7: 1-152.

[3] 张辉, 张先庚, 王红艳, 等. 论情志相胜疗法的源流、理论及应用[J]. 中国疗养医学, 2015, 24(4):357-359.

[4] (元)陈澔注. 礼记[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248-268.

[5] 薛芳芸.《黄帝内经》情志相胜原理及方法探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2012, 18(11): 1181-1182.

[6] (明)吴昆编著, 洪青山校注. 医方考[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146-148.

[7] 张光霁, 张永华. 中医情志疗法研究[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1-3; 21-82.

[8] (金)张子和. 儒门事亲[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9: 231-232.

[9] (清)魏之琇编, 黄汉儒等点校. 续名医类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267.

*基金项目:海派中医丁氏内科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项目(ZY3-CCCX-1-1001)

**作者简介:邓玉海,主治医师,讲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及中医外治法、陈存仁学术思想、中医临床教学等。E-mail: bentian456@163.com

***通信作者:朱生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陈存仁学术思想。E-mail: chencunrenjd@163.com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
危机之下更显生物安全建设之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普外科限期手术患者处理方式的探讨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曲靖地区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探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引产术后胎盘残留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