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攻击性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

2020-01-08臧爱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敌意攻击性独生子女

臧爱明,李 飞

(1.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01;2.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一、研究目的

基于以往研究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探究高职生攻击性的现状,对高职生攻击性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专业方面进行因素分析,总结高职生攻击性发展特点,为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相应参考。

二、研究对象

在扬州某高职校随机抽取14个大一班,7个大二班,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共1047份,剔除无效问卷65份,回收的有效问卷982份,最终有效回收率为89.27%。因大三学生均在校外实习,故被试中未涉及到大三学生。

三、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

本研究采用封闭式问卷,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家庭结构、生源地等,第二部分为AQ攻击性问卷(2000年修订版)。为保证问卷施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施测之前对所测班级集中进行问卷施测相关培训,施测过程均在笔者和辅导员统一配合下进行,测试时间为40分钟,结束当场回收问卷。所有数据用SPSS19.0进行统计。

四、结果与讨论

(一)高职生攻击性特点描述性分析

从表1、表2可知,被试所得AQ总分最小值为37,最大值为165;平均得分值为76.97±20.30,说明高职生攻击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且处于高攻击水平只有被试的0.5%,说明高职生群体较少表现出高攻击性。

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高职生心理日趋成熟,情绪日渐稳定,情绪的调节能力有所提高;其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利于宣泄不良的情绪和缓解学业压力;再次,受到行为规范、道德舆论、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约束,高职生会顾及自身身份和外在形象,攻击性行为有意或无意地得到了抑制;最后,高攻击性行为无疑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高职生总体较低攻击性水平也是高职生对人际关系需求的适应性反应。

表1 被试A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表2 被试AQ量表总体得分情况

从结果看出,被试在攻击性各维度上的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敌意、愤怒、身体攻击、间接攻击、言语攻击。有研究表明,言语攻击得分低于身体攻击,愤怒和敌意得分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高职生相对儿童、中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提高,对不同的情境刺激的反应和不良情绪的表达更善于隐藏,更多选择较为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攻击性。

(二)性别对高职生攻击性影响的差异分析

由表3可知,男女生攻击性AQ总分差异不显著,且在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敌意三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而在身体攻击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愤怒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以往,人们总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原因可能是人们片面关注了外在的攻击性行为,而忽视了攻击性非直接的其他表现形式,如言语攻击、敌意、愤怒等。男女由于性别不同,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模式有所不同,男生对外界感到不满时更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男生的身体攻击性更强;而女生可能是由于在控制攻击行为方面优于男生,从而表现不明显,但由于女生情感更加细腻,情绪更加敏感,故女生的情绪攻击性更强。同时,攻击性的性别差异很大程度上也可能是源于社会对男女不同角色定位与期待所导致的。

表3 性别对高职生攻击性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三)生源地对高职生攻击性影响的差异分析

由表4可知,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在AQ总分、间接攻击、敌意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主要原因可能是:(1)相对农村学生,城镇学生更多地接触媒体暴力及暴力电子游戏等,这些外部因素都促使个体攻击性行为的增加;(2)城镇环境中噪音和拥挤程度也或多或少造成了城镇学生高攻击性;(3)由于更加优越便利的生活环境,城镇学生表现出更自我中心,在处理个人的情绪时更倾向于将愤怒情绪指向他人,而不是针对自我。

在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维度上两个群体差异均不显著;但身体攻击和愤怒维度上城镇学生略高于农村学生。无论城镇学生或农村学生,当遭受到外界侮辱和侵犯时,都会产生愤怒和相对应的身体与言语攻击。可以推测,城镇学生在冲突发生时更倾向于据理力争。

表4 生源地对高职生攻击性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四)是否独生子女对高职生攻击性影响的差异分析

由表5可知,在AQ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愤怒四个维度上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并不显著,但得分上独生子女略高。也许是因为相比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相对比较自我中心,其适应能力、合作竞争能力相对非独生子女略为不足,从而导致他们在交往中比较容易产生冲突,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更高些。

在敌意维度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说明在攻击性情绪表达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有更多的敌意,这可能与家庭教育的要求和方式有关。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更关心子女的成长和成才问题,而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期望更多,子女也会不断地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便符合“好孩子”标准;由于攻击性行为表现方式受到限制 (不能通过直接的攻击方式表现出来,如身体、言语攻击等),所以只能表现为敌意性的攻击情绪。而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可能没有做到细致地面面俱到,对孩子攻击性行为比较放任,因而子女能够自由平衡攻击性的能量。

表5 是否独生子女对高职生攻击性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五)年级对高职生攻击性影响的差异分析

由附表1可知,AQ总分以及身体攻击、间接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维度上不同年级学生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总体趋势是在AQ总分以及各维度的得分大一学生比大二学生普遍略高。

这与其他一些关于攻击性的年级差异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有研究发现,大四学生在他人身体或他物的攻击性方面非常显著地高于低年级的同学,因本次研究未涉及到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故无法比较和验证。

附表1 年级对高职生攻击性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六)专业对高职生攻击性影响的差异分析

由附表2可知,理工科和文科生在AQ总分以及身体攻击、言语攻击两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理科生显著高于文科生;而不同专业学生在间接攻击、愤怒、敌意三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

究其原因,可以解释为高职理工科学生相对来说存在问题行为更多一些,他们更愿意采用直接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来表达攻击性行为倾向。通过了解我们发现,高职理工科学生性格偏于外向,但办事缺乏耐心,较易被紧张情绪困扰,固步自封,不愿尝试创新。其次,他们学习压力大,理工科专业的课程学习难度大,加上实践课程的动手操作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处于劣势得不到老师的高度认可,家长可能经常催促,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内心的失衡等。最后,理工科学生平时更多接触暴力网络游戏,这也是他们学习成绩相对更差的原因;而文科生思想活跃、感性、对事件有独到见解,且精于沟通,善于谋划管理,课程学习相对轻松,他们采用更为含蓄的攻击性行为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直接地采取身体攻击、言语攻击,这也可以解释文科生更“知书达理”的特点。

附表2 专业对高职生攻击性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五、结论

(一)高职生攻击性总体表现不高,更多选择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攻击性;且整体性别差异不大,而身体攻击维度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愤怒维度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二)来自城镇和农村的高职生的攻击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的攻击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不同年级的高职生攻击性差异不显著。

(三)应根据高职生攻击性的差异与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动,构建和谐校园环境,进一步促进高职生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敌意攻击性独生子女
青少年外显、内隐攻击倾向与敌意归因偏差关系研究
短暂相逢?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二维码
跟踪导练(二)(6)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消费者敌意、购买意愿与人口因素的相关性及营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