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红色旅游发展思路与措施

2020-01-08赵希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榆林陕北红色旅游

赵希宁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陕西绥德718000;榆林学院李子洲干部培训中心,陕西绥德718000)

红色旅游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以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参观者开展缅怀学习、游览参观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2]。开展红色旅游,既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知识、感悟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事迹,又可以实现思想效益、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带动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一条将红色革命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最终造福于社会的良性循环之路,具有深远的革命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3]。

榆林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为推动旅游业提质增速、做大做强,提升其整体实力和市场占有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对榆林社会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扩就业、增收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榆林支持和培育旅游业发展初见成效,距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支柱产业的目标越来越近。随着榆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逐渐突显出较强的竞争力,成为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活动。

一、榆林红色旅游基本概况

榆林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陕北革命的策源地和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点多面广,遍及全市境内,具有鲜明的特色,许多红色旅游资源具有至高无上性和独一无二性[4]。从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到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从抗日战争到党中央转战陕北,中国革命在这块红色的热土上留下了许多辉煌的足迹,为榆林红色旅游发展积淀了丰厚资源[5]。目前,全市拥有众多的具有纪念价值的革命历史旧址和革命历史遗迹,拥有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0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详见附表1),还有大量的革命历史人物和众多的县(区)级红色旅游资源。

榆林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从时间上看,毛主席和中央机关1947年3月18日从延安出发转战陕北,历时1年零5天,其中在榆林境内活动时间长达10个多月。驻留时间比较长的是王家湾46天,靖边小河、佳县神泉堡58天,米脂杨家沟4个月,先后在榆林的清涧、子洲、靖边、横山、绥德、米脂、佳县、吴堡等8个县33个村庄生活战斗过,行程近1000多公里[6]。且在此期间发生过众多的重大战役、重要会议和毛主席的重要著述。如1947年3月29日,在清涧县枣林沟村召开的转折性会议——枣林沟会议;1947年7月21日,在靖边的小河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小河会议;1947年8月20日,西北野战军全歼胡宗南整编三十六师及两个旅,共计6000余人——沙家店战役;1947年9月,在佳县神泉堡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且毛主席还给佳县县委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等[7]。因此,“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是榆林丰厚红色资源中一张最为闪亮耀眼的名片,深入探究发掘、全方位展现这段光辉而灿烂的历史,不仅能助力榆林红色旅游快速跨越发展,而且为全国红色旅游添砖加瓦。

二、榆林红色旅游发展思路

(一)合理定位,凸显“红色”

根据当下榆林红色旅游资源现状、挖掘开发情况和发展程度来看,榆林发展红色旅游应合理定位,凸显“红色”、凸出特色。应依托“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红色革命历程为主线,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载体,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群众路线体验教育与红色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动态展示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运筹决胜的红色革命历程。通过正规的组织、引导和开发,加上群众积极参与、管理机构的高效运作,多方位提升榆林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凸显榆林“红色”和特色,助力将红色旅游培育成为榆林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使红色旅游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手段,成为保护红色历史革命资源的有力措施,成为推动榆林社会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融合资源,打造精品

榆林红色旅游发展应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挖掘开发为龙头,力图将转战陕北路线打造成全国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与南面的红色圣地延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大陕北红色旅游圈”,实现红色旅游线路向北延伸。根据这一规划定位,为发挥榆林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增强其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榆林的红色旅游逐渐将形成“一线、一馆、两园、六景”的总体布局,极力助推红色旅游跨越发展[4]。

“一线”,即指围绕“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红色旅游路线发掘和培育,把发生在转战陕北路上的最艰苦、最严峻的革命辉煌事迹和革命遗迹串联成线,深入开发、多方位展示这段辉煌历史,融合榆林红色旅游资源,积极主动融入“大陕北红色旅游圈”的整体建设开发和主题形象宣传中,重力打造榆林红色旅游这张名片,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带动榆林红色旅游跨越发展,提升其红色旅游的整体形象。

“一馆”,指在榆林市区筹备建设的“陕北革命纪念馆”,此馆将全市境内红色革命元素和革命史实系统全面地陈列展示,面向公众和社会,匠心打造榆林红色旅游的博览参观中心和红色文化对外宣传窗口,促成全市道德的示范讲堂基地和爱国主义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建设。

“两园”是指以不同主题建设打造的两个综合纪念园(佳县东方红纪念园、毛主席诗词纪念园)。一是以陕北农民李有源在故居佳县张庄用朴实的语言文字响彻华夏大地,传遍寰宇的陕北民歌《东方红》创作地为中心的“东方红纪念园”;二是以毛泽东在清涧偏僻的高家塬上窑洞里创作闻名于世的《沁园春·雪》创作地为心,筹备建设一处以黄土情怀、北国风光为主题的“毛主席诗词文化纪念园”,与邻近的袁家沟烘托辉映。两处综合纪念园不仅承担着纪念民俗文化博览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还全力塑造榆林红色旅游目的地,成为国内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奠基。

“六景”是指将横山波罗古堡、神木天台山、米脂杨家沟、绥德名州镇、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等六大核心红色旅游区,精心打造成精品项目,凸显榆林红色旅游多点发展,扩大其覆盖范围和辐射面积。

三、榆林红色旅游发展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服务

榆林红色旅游发展要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联动合作的巨大合力,同时要确定主要负责部门的牵头引导,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但要注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落实相关责任。特别是在红色旅游的筹备规划、建设开发、管理运营等职能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保障,完善红色旅游的管理服务,解决红色旅游开发运营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把红色旅游发展中的各项工作做好;建立市、县(区)和周边相邻省市的协调联动,为高效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路线、统筹跨行政区接待安排和跨区域开发建设等创造必备条件;探索建立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监督监管机制,制定相关监管规则标准和具体实施细则,加强监督,为有效管理创造监督条件;建立灾害安全预警预报系统,提前制定完备的应急防备预案和对于突发事件有效及时处理的行动预案,促进榆林红色旅游安全、有序地快速发展。

(二)制定科学规划、促进资源整合

快速发展红色旅游的前提是科学规划和整合资源。立足榆林目前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格局,要想促成红色旅游跨越发展,得对全市境内的红色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将红色资源与其他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开发有机联合,努力建造对旅游参观者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精品旅游路线和景区。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一线、一馆、两园、六景”红色旅游经典路线和景区,排除榆林各红色景点布局分散、相距较远的缺点,最大程度满足旅游者对榆林红色旅游的参观学习需求,使其变成参观路线成熟、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紧密融合、交通便利通畅、选择性多和可观性强,深受旅游者广泛喜欢的热门旅游路线和景区,最终力争打造全国精品红色旅游路线,与延安优势互补,共同形成“大陕北红色旅游圈”,促成红色旅游线路向北延伸的总体布局。

(三)修缮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

各红色旅游景区和各旅游线路要提高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改善红色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配套功能,提高红色旅游区的接待标准和服务质量。在红色旅游区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快文化和商业综合体、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道路、视频监控、智能导游、电子讲解、标示标牌、遗址遗迹修缮、文物陈放展示和周围环境休整,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改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加大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力度的投入,实现从机场、车站到景区的交通无缝连接,开设绿色通道和红色旅游接待专线;扩建榆阳4D机场,筹备建设定边、府谷4C级机场,巩固加强已开通的红色旅游航线,开辟主要客源地红色旅游航线;助推榆林高铁项目筹划建设,加快重点红色景区铁路旅游专线建设,提升榆林铁路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推动公交服务向城区周边主要红色景区延伸,逐步开通红色旅游公交专线;统一规范设置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等干线公路交通红色旅游标识标牌,完善各地服务区对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的介绍宣传;开辟转战陕北路线红色旅游专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通,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三位一体的榆林红色旅游交通大环线。规划红色旅游沿线停车场和自驾服务营地建设,满足自驾野营旅游者的需求。培育建设具有榆林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的住宿、餐饮、红色旅游纪念品、文艺演出展览等相关服务产业,与其他商业和服务行业形成合力,逐步形成具有底蕴雄厚和特色鲜明的榆林地方红色旅游产业体系,使红色旅游成为为榆林人民谋福利的民心工程。

(四)完善教育培训、优化服务队伍

榆林红色旅游要追赶跨越发展,就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服务队伍做支撑,需要把完善教育培训、优化服务队伍作为重要突破口,合理完善和利用现有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加大红色旅游服务人员培养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制定专项规划开展教育培训学习,提高从业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具体措施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开展红色旅游的导游、讲解员和工作人员分级分期进行教育专项培训,强化其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规范红色旅游解说词和导游词,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熟练的服务队伍,实现榆林红色旅游服务接待工作迈向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完善优化榆林红色旅游志愿服务队伍,一方面组织退休的领导、专家、模范教师等开展义务服务,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两者统一组建一支稳定的、规范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在榆林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培养红色旅游相关专门人才,开展校企、校政合作模式,支持榆林市有条件的地方高等学校开设红色旅游相关专业、课程和讲座,订单式培养服务人才。促进榆林红色旅游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组建和发展,引导社会公众对红色旅游的认识了解,扩大群众基础,提升整体大环境服务水平。

(五)强化宣传营销、开展区域合作

完善榆林红色旅游宣传推广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开展市场需求调研,精心筹划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和赋有榆林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庆祝活动和主题活动,增加对榆林红色旅游广告、宣传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英雄题材专题片的拍摄放映,做好出版一批宣传榆林红色旅游的系列图书和宣传册工作。加强榆林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榆林旅游参观,总结宣传营销经验,推进其专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具体来说了,加强榆林红色旅游网络资源库筹划,创设专业完善的网站、网页,统计分析红色旅游大数据和综合信息资料,实施“互联网+”宣传营销模式,鼓励市、县(区)和镇三级联动,支持创建红色旅游专网、专版、专栏,组合式宣传营销,增强榆林红色旅游形象宣传。搞好区域合作,加强与内蒙、宁夏、山西、延安等毗邻地区合作,形成多方位的红色旅游宣传营销模式,联合打造跨地域红色旅游路线,促成优势互补、市场互通、客源互送、地区间无障碍的红色旅游。

榆林红色旅游跨越发展具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意义,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各部门同心同力、共同推进。榆林要以目前市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契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红色旅游开发专项规划,以踏实的姿态、有效的措施推动红色旅游跨越发展,使红色旅游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力手段,成为推动榆林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成为助力榆林经济发展、脱贫攻坚、造福人民的重要途径。

附表1 榆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猜你喜欢

榆林陕北红色旅游
走榆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榆林抿尖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党建地图·陕北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