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语言文字失范现象刍议
2020-01-08谢俊俊
谢俊俊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7)
1 当前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现象混乱
1.1 文字失范现象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顾名思义,文字规范则是为文字的使用确定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共同标准,针对当下文字不规范现象,笔者想以以下两方面进行阐释。
1.1.1 繁体汉字比比皆是
曾几何时,在国家明文规定推行汉字简化之下,繁体字仍然“逆行其道”,繁体字在日常生活中仍频频可见,比如:“家具”写成“家俱”、“何氏老字号”写成“何氏老字號”,“促销价”写成“促销價”……。我们对于祖国文字,应持一种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态度,自汉字简化明文规定以来,汉字的简化对于扫除文盲、普及教育事业、发展文化事业等等所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不可磨没灭的。
1.1.2 错别字频频出现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识字写字“要求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可是,纵观当下,生活中的错别字使用现象是频频出现,让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引以为傲的方块字遭到了丑化。比如:批发平果(苹果)、失物后事(后示)、家倶(具)、按(安)装、甘敗(拜)下凡、自抱(暴)自弃、船泊(舶),鱼(渔)具等等。
1.2 语音失范现象
汉语拼音作为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注音我们可知汉语拼音的如下问题:(1)关于大小写: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词的首字母大写;专用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标题可以全部大写。(2)关于分连写:词内连写,词间分写。(3)关于商品包装、广告应当使用汉字或汉字拼音混用。不得仅使用汉语拼音。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之中,汉字注音失范现象仍频出,比如:
江苏东台第一届生态旅游文化节
JIANGSUDONGTAIDIYIJIESHENGTAILVYOUWENHUAJIE
这种语音错在不分音节进行连写。
江苏东台第一届生态旅游文化节
JIANG SU DONG TAI DI YI JIE SHENG TAI LV YOU WEN HUAJIE
这种错在拼音与汉字对应。
而正确的汉语拼音写法应该是:
江苏东台第一届生态旅游文化节
JIANGSUDONGTAIDIYIJIESHENGTAILVYOU WENHUAJIE
1.3 语法失范现象
“语法是语言三要素之一。语法是语言的组合法则,专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语法规范,即语法标准,它是语言规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大致来说,语法规范可以分为六大类,文章举例如下:
1.3.1 词类误用
“盲道体现着社会对于盲人这一群体的特殊关爱,只要我们让出一点,他们回家的路就会安全一点,微微让一让,请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回家路。”(摘自“@平安中原”)
这句话属于量词的误用。“请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回家路”中,“一个”和“路”属于量词和名词搭配不当,“路”不能用“个”来修饰。因此,应该修改为“……一条安全的回家路”。
1.3.2 成分残缺
“中午吃两种犒劳一下自己。”(摘自“@郑州市气象局”)
这句话属于缺少宾语。“吃”是动词,“吃什么?”“两种”很显然,不能充当“吃”的宾语,这句话缺少了宾语。因此,应该修改为“……吃两种小菜……”,让“两种小菜”作为“吃”的宾语。
1.3.3 成分多余
“一个能瞬间能够让自己心情变好的音乐,炒鸡好听。”(摘自“@郑州市教育局’’)
这句话中,“能”字属于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期许,意愿等意义,但是在这句话中出现了两次“能”,这个能愿动词实属多余,应该删掉前面的“能”字。因此,可以修改为“一个瞬间能够让自己心情变好的音乐,炒鸡好听”。
1.3.4 搭配不当
“火车出门的小伙伴周知。” (摘自@河南共青团”)
这句话属于定中搭配不当。“小伙伴”是中心语,前面的“火车出门”作了“小伙伴”的定语,很显然是不能够的,因为“火车出门”自身这个短语是不成立的,因为“火车”是不会产生“出门”这个动作。因此,应更改成“乘火车出门的小伙伴周知”。
1.3.5 语序不当
“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悠扬合唱团”全国获金奖。(摘自“@郑州市教育局”)
这句话中的“全国获金奖”,其中“金奖”是作为中心语,“全国”作了“金奖”的定语,用来修饰“金奖”,应该将“全国”放在“金奖”的前面。因此,语序可以调整为“……获全国金奖”。
1.3.6 句式杂糅
“从初步调查结果分析,杂牌虾苗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品牌虾苗。因此,当务之急是虾农除了多关注优质虾苗信息的同时,应该学会和掌握现场检测技术。”
(摘自“@宁波日报”)
这句话很显然是“除了……外”、“在……的同时”两种结构的杂糅。
1.4 词汇失范现象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内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的规范,是指词汇自身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发生一种优胜略汰现象,是一种自觉会不自觉地规范。近年来,词汇失范现象频发,大致分为方言词汇频繁、网络用语俯拾皆是,中英文混杂三大类。
1.4.1 方言词汇频繁
“方言词指普通话从各方言中吸取来的词。”顾名思义,方言词汇,只适用于一定地区的言语交流,超过了特定的范围,会造成交流不便,从而产生各种问题。
你这人咋这么艮!
在河南话中的“艮”念“[k n214]”,当形容人的时候,意思是耿直的,人比较实在。当形容物的时,比如“这个艮萝卜不好吃”,意思是食物过于坚硬,而且不脆。如果在非河南地区使用“eng”进行交流,很容易让人一头雾水,捉摸不透。
1.4.2 网络用语俯拾皆是
网络用语一般是指网络上的语言。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词汇并不是我们所推行的汉语词汇标准,如果大规模的普及和运用,很容易加深年青一代与长辈之间的代沟,冲撞汉语的主体地位,促使粗俗用语此消彼长,泛滥成灾。
“带你去爬山” (摘自“@电视剧《隐秘的角落》”)
“带你去爬山”,来源于前段时间爆红网络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剧中秦昊饰演的张东升带着岳父岳母去爬山,又将他们推下山崖杀害给观众留下心理阴影,便经常被调侃,久而久之便成为一个网络用语,意思是“爬山不,推下去的那种”。如果不了解,很容易让听话的一方不知所云。
1.4.3 中英文混杂
英文,作为外来词的一种,确确实实可以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中英文混合使用,使语言的交流更加生动、形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运用中英文词汇时,也应三思而后行。
店名:梦妮莎、温莎堡、蒙妮坦、黛安娜、口维可、嘉士拿....
其实,漫步在街头,这些名字随处可见,这些都是服装行业、理发行业、饮食行业的一些店名,不容置喙,其中不乏会有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洋气,甚至迷信西方,以为取一个西方名字便会高大许多,能够挣得瓢满锅满唯利主义心理。
2 关于语言文字规范的几点思考
首先,应该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国家应该健全有关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的文件,从根本上治理语言文字失范现象,从而使得国家通用汉字得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持续健康发展,鼎力支持通用语言汉字的实际教学运用和科学深化研究,促使我国语言文字朝着更加规范化、丰富化道路发展。
其次,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时代,在诸多的因素中,媒体的语言文字规范是最值得和最深远得“规范”。在这种大背景下,多媒体在语言文字的规范方面的作用,是潜移默化,随处可寻的。比如当下,“汉字听写大会(央视)”、“汉字英雄(河南卫视)”、“成语英雄(河南卫视)”等电视节目,在语言文字规范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是这种影响毕竟是很有限,各种有关语言文字规范的电视节目、微博、报刊等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形式和内容上的不足之处,力求既满足大众喜闻乐见的教学效果,又能够切切实实对语言文字规范做出最大程度上得规整和优化。
最后,切实提升自身内在的语言文化素养。身为炎黄子孙,汉语是世界上最动听,最美好的语言之一,中国的语言文字哺育了我们华夏民族,她以她独特、坚韧的生命力滋养着我们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的不屈和自尊,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真切地热爱着方块字,深入学习语言理论和锻炼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以此不间断地提升自身内在的语言文化素养。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以“语言文字”的视角为切入点,从文字、语音、语法,词汇四方面分析了现下语言文字失范的现象。面对这些语言文字失范现象,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文章最后给出国家健全立法、借助媒体力量,提升自身语言文化素养三方面加以整治。但是,笔者资质愚拙,对于有关语言文字现象的看法可能有失偏颇,此一拙文,于心有愧。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日后能不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