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实践与思考

2020-10-28杜翠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校园评价

杜翠珍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 广东·广州 511455)

沪教版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5 Action教学设计简介:

(1)单元概要:

教材分析Reading 阅读一个有关电视答题秀录制现场的故事Listening 听一段介绍电视台平面布局的对话Grammar though/al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Speaking 表达赞扬与鼓励的常用语问卷调查的设计、数据回收及表达Writing 电视节目主持稿的撰写,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法More practice 阅读两位学生游览影视城后接受采访的对话内容

(2)单元目标。

①通过阅读录制电视节目的文章,对电视节目的录制产生兴趣。

②通过课文复述及课本剧的表演,进一步体验节目录制的分工、环节及乐趣。

③通过情境创设式的听说体验,掌握采访、报道的基本方法,并对采访对象——校园社团有进一步的了解。

④通过写作准确运用目标语言撰写主持稿,并通过互评自评完善主持稿。

⑤根据节目录制流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录制一期关于学校社团的电视节目并投放在校园电视台。

(3)材料整合与课时分配。

本单元教学所需课时为8个课时:第1、2课时:Reading阅读课;第 3、4 课时:Listening and speaking听说课;第 5、6 课时:Grammar and writing语法写作课;第 7、8课时:Project拓展课。

教材整合Reading 阅读一个有关电视答题秀录制现场的故事 重点使用Listening 听一段介绍电视台平面布局的对话删除原听力材料,改为自制一段新闻播报视频,增加学生讨论:优秀记者的素养;增加课堂活动:社团开放日,通过合作与评价选出“优秀记者团”Speaking 表达赞扬与鼓励的常用语问卷调查的设计、数据回收及表达Grammar though/al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语法不单独成课型,与写作课相结合Writing 电视节目主持稿的撰写,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法More practice 阅读两位学生游览影视城后接受采访的对话内容 课外阅读;*Project 现场录制校园电视脱口秀节目 增加Project拓展展示课

(4)分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最终目标是为校园电视录制脱口秀(Filming a talk show for school TV)完成这个活动的过程涵盖了本单元的所有知识、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课本剧的模仿体验、主持稿的撰写、讨论记者工作所具备的素养、民意调查问卷的制作及归纳表格制作等,初步了解电视节目的录制过程,激发了录制近期发生在校园里的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的兴趣,并能够完成校园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录制。

图3:本课学习活动与评价

本人执教的本单元第三课时。本课时模拟真实情景下的学生采访、记录及汇报等活动,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分为初始理解活动和探究理解活动。初始理解活动强调学生对话题的认知理解,探究理解活动则强调学生团体协作、完成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执教,本人对初中英语“深度学习”教学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单元学习目标先行的“逆向设计法”。深度学习单元教学设计需要通力合作,尤其忌讳“单打独斗”。在我们设计的单元课例里,九年级备课组、甚至英语科组其他成员群策群力,通过讨论、分工、整合形成的单元设计里使用了“逆向设计法”,这个逆向设计法在“深度学习”北京第一次研讨会现场由我校英语教师提出,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科学有效的证实。“逆向设计法”注重先确定终极任务目标,然后溯本求源,从后面的任务目标推出前面应先达成的目标,并设计一些任务活动横向地充实各层目标。它能够很好地将教与学集中于话题主线与实践任务,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也有着很清晰的方向感。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逻辑的起点,也是终点,无论何种教学设计方法,还是教师的备课、学生的任务实践,始终不变的是单元学习目标的指引。

(2)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深度学习”的方式强调将整个资源进行整体构建,最为显性的表现就是单元整体教学,单元内的阅读课、听说课、语法课、写作课、拓展课等内容都是在一条清晰的主线下形成一个整体的学习资源。有个这样的定位,英语教学不再是各个击破,而是横纵联系的整体推进。教学设计符合思维逻辑,课堂是整体的、结构化的教学过程,每个环节与下个环节都是有关联的,体现的是整合性、有关联的内容。例如本课例Unit 5 Action的单元整体设计,就是以学生合作完成一个校园电视脱口秀节目为主线下的整体设计。

(3)强调教学材料的整合。深度学习再次诠释了“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备课的教师需要整合教材及课内外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添加或删减,并可结合其他单元内容、甚至其他教材版本的相关内容,目的只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此单元的学习内容。例如,前面提到的听力材料的舍弃就是以求各课时间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紧密联系,为终极目标而服务。而课时目标中“获取关键信息的听力技能”,我们将这一技能操练放进第3课时听说课的探究活动1里面。在此活动里,学生需要采访学校各社团代表、记录对话关键信息点,所以能很好地对这一听力技能进行实地操练。

(4)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深度学习”突出了学生在整个学习中有着完成实践任务的内部驱动性,学习既有过程的逐层推进,又包括最后的成果展示等环节。此时的学习就形成了英语实践圈,而牵动学生的力量就是这种实践任务。例如本单元的整体设计就是由数个具体的任务活动组成,包括阅读课上的“课本剧表演”、听说课上的“校园社团开放日活动”、写作课上的“模仿主持人活动”等等,均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学生非常乐意利用课外时间对这些活动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热情高涨。有了前面6个课时的学习和铺垫,学生对于完成现场录制一期校园电视脱口秀节目这个终极实践任务充满激情,并且熟悉流程、表达流利,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场操作,从整体上反映了学生对于这一单元的话题和知识掌握良好。

(5)提倡持续性、多样性的评价与反思。持续性评价指各项评价指标都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并不断利用评价来实现教与学的诊断与改进。

过程性评价形式应多样化。教师可使用学习日结单、周结单、月结单、数据收集分析单、资料整合导学单、生活体验流程单、活动任务报告单、分享体验感悟单等多种评价形式,以促进学生不断反思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与改进各自的学习策略,保证学习效度。教师和学生均根据各种评价的结果及时地调整教与学的策略与进度。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教会学生去评价,把评价变成一种学习。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确定评价标准、共同参与评价,还是最后依据评价反思改进,教师与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自我改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总之,“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是在现今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下适用于教师和学生的新型教学方式,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获得发展的过程,最终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校园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开心校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