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2020-01-08杭州市富阳区技工学校袁林涛

天津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革命史史观革命

■杭州市富阳区技工学校 袁林涛

语文教育应基于人文与历史相统一、教学与实践相统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等特点的影响。从母语的学习中向学生传播革命史中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增强其自身对中国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入革命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且也会加强学生对中国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我国的语文教学希望以语文课堂为基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入革命史和传统文化教育,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调动了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同时,又能够深挖中国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内涵。语文教育包括认识世界、文化熏陶和积累、发展思维、情感体验的实践,审美的实践等等。希望能够通过课题的研究建构一种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教育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尽量把学生的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充分吸收原有课堂体系的优点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的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功能,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义务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在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可持续发展。

一、革命史观教育的价值功能及其现状

我国的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情况,从起源上看,源于我国对于语文教学内容侧重点的改变。革命史观教育对于我国学生认识革命人物,培养自身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大有裨益。革命史观教育不仅是对革命史人物和事件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对革命历史内涵的深化,培养自身的独立精神、奋斗不息的精神内涵,对我国学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革命史观教育没有很好地渗透,虽然语文课程标准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在高校中难以实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少有革命史观教育的培养。这种情况对我国学生革命史观的学习、革命史观教育的落实产生了重要阻碍,对学生革命史、革命精神的培养产生了消极作用。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功能及其现状

我们把传统文化定义为“以华夏多民族文化为主体,几千年来,在中国各地逐渐形成起来的,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和源远流长的、世代传承并会持续发展影响整个国家的伟大的传统文化体系。”本研究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经过风风雨雨千百年的浸润,超越了五千年的历史而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及历史对我国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并不是无趣的古老风格和历史,而是可以连接中华民族古今中外的文化积淀,我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几千年的思想政治文化、制度礼仪文化、艺术生活文化等,千百年来至今依然生生不息,引领着我们中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语文课堂教学更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及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及长处,开拓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的角度,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更深层的自信,即文化自信,使学生能为中国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继承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以往研究表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明确我国文化教育体系内涵、传统文化的意义至关重要。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造的自觉性是语文课堂教学需改进的关键之处,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其他西方文化相比较与我们学生的联系更加紧密,与我们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我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进步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学校应该是全面深刻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阶段,学生要让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深深地唤醒内心深处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能够更好地分辨中西文化之差,使自身有更高的文化鉴别选择能力,语文课堂教学需使学生形成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承意识,促使自身对传统文化意识体系的提升。

三、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语文课堂教学中,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课相比占有比例小,大部分教师重视程度也不够,所以,不管在教法上还是在学法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对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来讲,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由于学生对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普遍认识较薄弱,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讲法一般都是采用提问、做笔记的方式,其好处是能使学生把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分析清楚,内化于心,教学质量得到落实。但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仅仅能学到知识点,无法深化学习的内容,并且现代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问题,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入革命史和文化史教育的教师很少,能将革命史观教育、文化教育与语文课堂结合很好的教师更少。当然,由于现有教学条件限制了所有的实践活动只能在课堂上开展,并且学生平时看的书籍本来就少,又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在课外实地实践的机会是没有的,学生的层次决定了作文的水平不高,因此在革命史和传统文化教育上存在巨大缺陷。

学校没有革命史和文化实践活动,缺乏对历史和文化的学习及认识,对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不牢。很多学生不喜欢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而且在传统的革命史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实践与革命史、文化史理论相结合。学生在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中也缺乏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革命史观和文化精神,无法产生对革命历史人物和文化作品的共鸣,也寻求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导致学生不知如何提高对革命史、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也就会产生对革命和文化学习的消极情绪。有一部分学生对革命史及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课本中的解释以及参考一些资料,平时做课内的语文题目还可以。但是如果接触到课外题目时,学生就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其学习的迁移能力较差,直接导致对后续革命史和传统文化学习的反感,形成连锁反应。

四、针对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教师要对学生学习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过程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使其有对革命史和传统文化学习的方法。教师在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要发现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革命精神和文化精神素养,让学生能够学习中国革命和文化精神,继承发扬革命精神的储备力量。

对教师来讲,教师不能只是注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到了多少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知识,更要注意革命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渗透,提高学生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及满足感。因此,在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精神的熏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文段的朗读。在学习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文段的时候,要注重革命史和文化史的结合、也要注重知识点和精神相结合,这样才能使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融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对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要做到了解革命历史时间、人物、事件,还要学习革命历史人物的革命精神,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是拓宽知识,更是要提升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对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熟悉程度和认同感会随之提高。

语文教师在将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融合于普通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多思考革命史和传统文化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相同之处,注重知识点相结合,形成一定独立的体系,使学生能真正地学到中国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以此提高自身的革命史观及传统文化素养。所以,在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在知识点和精神学习的结合。

首先,教师要注重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拓展学习,提升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当然不仅要注重传统语文学习和革命史及传统文化教学的比较,更要从革命史、文化史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中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学到璀璨的中华文化。然后,在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结合中,要注重学生对两种精神的学习程度,培养学生的革命精神和文化精神。

在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中,还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革命史和文化史的兴趣,培养其对革命史和文化史的思考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中国革命史和文化的精神内涵,提高个体文化素养,这样一定对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革命史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中,教师要注意学习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在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革命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能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相关文献,对学生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课上探讨和培养学生学习革命史观和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在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创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前,教师要设定今日传统教学和革命史观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制定专门学校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版块。在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主使用革命史和文化相关资料对学习的重点内容加以记录并且理解。在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试题进行严格批改,并从中获得反馈。只有这样,在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教师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革命史观教育和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的革命史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着重把革命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关注语文知识点和革命精神培养的结合,要培养学生对于革命史、文化史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使革命史和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引导学生学习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向革命历史人物学习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历史和文化自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革命史史观革命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阴魂不散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