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海外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思考

2020-01-08尹晓洁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留学生教育

尹晓洁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举国上下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海外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也积极捐款捐物,为国内筹备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疫物资,表达了他们的一片爱国之情。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的不当言论却刷屏了。这位现在美国的留学生罔顾事实,称中国人的节俭为贱骨头,又各种辱骂医护人员,严重伤害了广大同胞的感情,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留学生在国外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自己的素质,更关系着国家的形象。三年前还有一位留学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的学生在毕业演讲中发表辱华言论,不得不说,对于某些留学生来说,人生中重要的一堂课——爱国主义教育,没有上好。

1 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上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1]加强对海外中国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坚定他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首先,海外中国留学生大多选择去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留学生置身于一个新的环境时,一般会产生比较,甚至会有落差感。因此,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能让海外留学生在面对国与国差异的时候,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正确对待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在物质、收入、消费等方面的差距。对海外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近年来在经济上的持续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能让广大中国海外留学生更加坚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

其次,留学目的国一般是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在意识形态上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着很大不同。对中国的海外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留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要充分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能让中国海外留学生更加坚定制度自信。

第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海外中国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确保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真正内修于心,外修于形。在面对不同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时,海外中国留学生就能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强大的底气。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与向往。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能让中国的海外留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2 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全球化地不断加深,近几年我国赴海外留学人数激增。据统计,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2]。留学生群体的扩大不仅提高了海外中国留学生的教育层次,也加大了我国的世界影响力。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3]中国海外留学生肩负着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重要使命,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留学生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课。然而现阶段,这项工作从整体上来说不到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无法明确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责任者。一般来说,出国之前留学生都接受过学校的思政课、班会课及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但出国之后,原来的学校无法继续跟进教育。虽然留学生与各自的家庭联系最为直接和密切,但是父母长辈更多的是对他们饮食起居和生活状况的关心,在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大部分是缺失的。再者就是中国驻海外的各级官方机构,尽管留学生在距离上与他们最为接近,但是这些机构由于人手有限、工作繁多,也缺乏对这项工作的系统安排。

其次,无法保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客体认知效果。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群体日益复杂,公派留学群体比例缩小,占大多数的都是自费留学生。同时,留学生群体越来越低龄化,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仍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稳定。留学生常年旅居海外,与国内的信息接触途径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大部分学生要忙于学习和生活,在关心国际国内时政大事方面不会积极主动。留学生在对待祖国的态度上,从整体上讲是支持国家、荣辱与共的,尤其是面对世界性争端问题的时候。但是他们出国后,随着他们对中国国情越来越疏于了解,在思想上主人翁精神会逐渐淡化和模糊,从而影响他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参与和接受。

第三,无法把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国际环境。留学生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广泛,他们身在异国他乡,周围的环境非常复杂。他们在衣食住行、生活理念等多个方面深受当地大环境的影响,甚至还面临着国外某些意识形态的蓄意渗透。有研究表明,长期的异域生活、工作、学习,会影响个人对自己固有的单一文化身份的认同,从而逐渐产生一种新的跨文化身份。个体存在跨文化身份之后,极易对祖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造成冲击,从而大大增加了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同时,这群“摇摆的一代人”对待祖国的态度也会因为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产生微妙的变化。

3 留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方式

海外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进行,根据以上分析的主体、客体和环境三个因素,考虑以下几种可行方式。

首先,政府、学校、社区三方联动,多方面入手共同加强对留学生的教育力度。驻外使(领)馆等政府部门或国外当地的校友会等机构应该积极发挥能动性,在留学生中建立多种社团组织,定期开展多样性的活动,切实增强海外学子的国家主人翁责任感。其次,国内高校的某些部门也要发挥自身作用,在留学生中可以尝试成立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加强组织对海外高层次留学生的政治引导。早在2011年,湖南大学高校党委就已经开始尝试让派往日本的留学生党员成立留日学生党支部,受到了国内包括人民网理论频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媒体平台的广泛关注[4]。很快,多所国内高校包括南京邮电大学、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等也在日本、美国成立了留学生党支部。这些基层党支部通过系统地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加强了海外中国留学生党组织建设,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再次,留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要做好信息登记工作,了解常住居民的流动情况,定时定期上门关心留学生在国外的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业计划,为留学生家庭提供实时的政策信息,有针对性地、近距离地开展思想引导与疏通工作,指导留学生家长做好基础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工作,进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目标。

第二,把好留学生“出国关”和“回国关”,对海外中国留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一方面,在出国前就要对留学生群体特别是公派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行前培训。一般来说,很多高校和留学机构行前培训的常识教育做得很好,但是关于爱国主义与意识形态的主题培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在实施这种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简单地灌输与强加政治理论。相关机构可以请思政教育工作者或者是心理健康从业者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可以请留学归国人员现身说法,讲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从而形成共鸣。同时要向他们传递出“祖国母亲是海外学子的坚强后盾”,还可以推荐、组织他们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例如《红海行动》、《战狼》等,让他们在内心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与依赖感。另一方面,教育部相关机构例如教育基金委、留学服务中心等也要在留学生出国后与其保持联系,积极关心他们的生活,同时注重做好对他们的思想引导。鼓励他们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规划未来的就业方向。

第三,要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开辟多元化的教育工作渠道。当今社会,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青年群体,几乎生活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中。调研数据显示:在外留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政新闻,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来源绝大部分是网络,29.2%的留学生通过各大主流网络新闻平台(如新浪、网易、搜狐等),20.8%的学生使用微博了解国家动态,7.2%的学生通过网络论坛了解[5]。因此,相关教育机构可以开设在线爱国主义教育专栏或利用微博、Facebook等创建思想交流空间,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对一些重要主题、重大突发及科技文化事件予以报道,生动立体地向留学生展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同时,积极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加强海外中国留学生之间和留学生与相关职能部门的线上交流。同时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广泛、快速等优势,有效地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因此,利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扩大了思想教育受众的惠及面,还能极大地降低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工作成本,更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方位有效开展。

4 结语

海外留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应形成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引导为纽带,以学校、社区积极跟进为保障,以互联网新媒体多种渠道为媒介的联动机制,贯穿留学生出国前后的整个阶段。海外留学生是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力量,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造梦者。因此,必须激发留学生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培育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国家认同感和政治参与感。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留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