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激流三部曲》中的充实生命
2020-01-08梁艳红
梁艳红
(甘肃省榆中县第二中学,甘肃 兰州 730100)
在三部曲中,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一系列的充实生命让我们感受到了热情与进步,他们敢于为个人幸福抗争,大胆追求真理和有意义的人生精神气质,给当时腐朽的社会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一、觉慧——新时代觉醒的标志
在两代人的冲突中,旗帜最鲜明、斗争最坚决的是觉慧。正是他,第一个看出了高家内部的腐朽和统治的不合理性,他正直、热情、乐观,敢于蔑视和反抗封建专制势力,追求新社会、新生活,是这个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一)反抗和叛逆
觉慧代表新力量和新的生活,在历史变革时期和特定环境中敢于反抗旧制度,敢于走自己的路。在感情和婚姻问题上,他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与侍女鸣凤相爱,使人很敬佩他的勇气,因为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在思想上的觉醒,他认为两个人是平等的,不存在主仆、尊卑之分,一样有自己支配自己感情的权利。觉慧还敢于违抗祖父的命令帮觉民逃婚,也深深同情大哥婚姻不能自主的可怜境遇。他对鸣凤说:“我想你,觉得很惭愧,我一天过得舒舒服服,你却在我家受罪。”可以看出他憎恨那个与人不能平等相处的等级制度,要求一个人应该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自由和权利。他的人性的觉醒还体现于对别人的尊重,对别人权利的重视。她愤而斥责那些侮辱玩花灯的家里人,“难道人就没有一些同情心吗?你以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吗?你以为只要有了钱就可以把别人的身体用花炮乱烧吗?这样看来,你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嘞!”从这些可以看出觉慧要求尊重人的正当权利,有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的人性本质里,觉醒的已不是自我,而是要让社会中每一个人的生命得到自由的发展,每个人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生存空间。
在没有活力的高公馆里,经过鸣凤的死、大嫂瑞钰的死等,使他认清了家的本质,感到非决裂不可。因为在丧失亲人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激情。他要反抗、奋争,逃出这个家,去寻找一片自由的天空,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他要与一切摧残人的青春、自由、爱情的传统意识和黑暗势力进行激烈的战斗,从而去追求生命的丰满与充实。
(二)幼稚与软弱
觉慧的形象是活生生的,富有真实情感的,连他身上的短处也是那个时代的青年所特有的。当他听到梅的处境悲惨时 ,建议她多看书。他认为新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表明他思维方式比较简单,肤浅地从新思潮角度出发对事物进行推理和判断,并不能切身考虑内心的情感。
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带着他脱胎而来的那个剥削阶级的痕迹”,因此,在有些地方作者对觉慧持批判态度。他对鸣凤的爱不彻底,虽然爱她但带着侥幸和同情的心态,虽然满嘴里喊新思想,但没有真正从心底里革新自己,直到鸣凤自杀才觉醒!从鸣凤要嫁人的描写中:“他走进二门,正遇见冯家接人的轿子出来,两个人押送着,轿子里传出凄惨的哭声,虽然细微,但是哭声进到了觉慧的心里,他并不分辨这是什么人的声音,他相信他那个人去了,永远地去了……觉慧知道他们一定在谈鸣凤的事,他甚至不敢多看一眼,就完全地走进里面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正在躲避,且不论轿中坐的是谁,他当时没有设法去救的事实摆在眼前。从事后对觉民的反省中流露出他真实的情感。他说:“可是在我们这样的环境里我同她怎么能够结婚呢?我也许太自私了,也许是别的东西迷住了我的眼睛,我把她牺牲了。”“我的确没有胆量……我从前责备大哥同你没有胆量,现在我才晓得我也跟你们一样,我们是一个父母生的,在一个家里长大的,我们都没有胆量。”这种描写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完全摆脱生存了几十年的文化氛围,这种改变要慢慢进行,要让他在逐步的痛苦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缺乏同自身旧思想做斗争的勇气。也正是这一反省,说明当时封建势力还很强大,连觉慧这样的强者也没有力量,那么其他人的悲剧命运及觉新的动摇反复就真实可信了。
作为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觉慧的全部性格特征给这个黑暗王国的覆灭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二、觉民、琴——顺应时代潮流的典型
觉民、琴在书中出现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他们的爱情是三部曲中向命运挑战的华丽长号,是黑暗家庭中一颗唯一的星”。他们顺应了时代潮流,争取到了爱情婚姻自由。
(一)充满朝气
觉民是老二,不是长子,所以不必背负重孙的重担,他能和三弟一样去外语学校上学,接受新思想,在高家大院之外呼吸新鲜的空气。他性格稳重,比觉慧办事更有主心骨。他的爱情伴侣是新女性的典型,年青一代的每个人都爱她,觉民、陈剑云、觉慧,还有淑华、淑贞及奴婢在内的所有女性,她的到来,每次都给高家带来光明。他俩是有着新思想朝气的知识青年,他俩给身边的人传达着希望和光明。
巴金通过这一对情侣表达自己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见解,觉民和琴为了争取爱的权利,向封建专制主义做了斗争,坚决顶住高老太爷及周围人的压力,作者赞美他们的奋斗精神。
(二)善解人意
觉民在学习新知识、新思潮的同时,也看到了旧家庭及封建旧制度、旧礼教的罪恶,他目睹了大哥的悲剧,他同情大哥,爱大哥,理解大哥负担的沉重和内心的痛苦,却无力挽救大哥。但他尽量在理解和帮助大哥,在三叔去世后,面对四叔、五叔的嚣张气焰,他替大哥上前论理,把四叔五叔驳得无话可说,只好自讨没趣地离开。可以看出他对大哥的关心,也证明了他很有头脑,论理充分。但他毕竟还有弟弟和妹妹,他要起表率作用,因此性格比较稳健,他和琴热切吸收新思想,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身边的人。他俩支持淑英出走,挽回了一个在悬崖边徘徊不知所措的少女。
琴真诚地与淑华、淑贞、梅、芸等谈心。尤其是淑贞,她生活的封闭环境造成她极度的愚昧,琴总是找机会抚慰她幼小的受伤的心灵,为她的处境悲叹,时时开导她,希望她坚强起来,那些知心的话亲切而有力量。
觉民和琴介于软弱和激进之间,“他们的选择既有进步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旧传统,在他们身上新旧思想得到了调和”。所以他们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典型艺术形象。
三、淑英——女性的奋斗与反抗
淑英的反抗有积极意义。淑英是一个深闺少女,在充满封建思想的社会上,公开反抗父亲的旨意,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当时的女性做到这点所经历的艰险是不容置疑的。
淑英的思想成长有很多铺垫,她个人本身就喜欢读书,这就为她可以接受新思想、增强勇气提供了条件,加之觉慧的榜样和觉民、琴等人的热情支援,还有她在大家庭中观察到的一切,当她看到婉儿回门时所遭受的虐待,认清了冯乐山等代表封建势力后台的人物的本质。蕙横遭虐待,死后连葬身之地也没有,从这里淑英看到了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孩的命运。包办婚姻把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吞噬。她看到父亲已把她逼到绝境,如果她屈从,只会和蕙等人的命运一样,她徘徊着……这时觉民和琴及时给她鼓舞,介绍新思想,使她拓宽了视野,烦躁的心灵找到了慰藉,她也明白了必须走出这个封建堡垒才会改变她的命运。
淑英反抗的核心问题是父亲的压迫,在她身上“体现出女性解放的主题,虽然并不彻底,但毕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使人们明白,即使是深闺少女,当她努力掌握知识,勇于向命运挑战时,她照样是能取得成功的。
当我们把目光从高府投向中国社会时,我们必须承认,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就是在这样的制度下苦苦挣扎吗?由此可以看出,作品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
巴金忠实以人一生的命运长河作为整体来衡量,以其社会、历史根源来考察。其目的是让读者从其创作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全部丰满、多彩的现象中,看出复杂、深邃的社会历史内容,使人有所感,有所悟,通过震撼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在现代文学史的艺术长廊里,由于作家对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认识和理解如此透彻,从而使作品永远保持着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在一系列充实生命的身上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深层积淀的一些积极品格,汲取了养料的他们身上也闪耀着传统文化积极的光芒,接受了新思想的他们一定会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强、成熟地前进。
的确,春天是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