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医并重的几点诠释
2020-01-08石学敏崔乃强
李 军, 石学敏, 崔乃强
习近平主席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1 中医、西医都是医学科学
中医亦称传统医学。中医学源远流长,理论典籍、理法方药著述丰厚,并且涵盖许多天文、哲学、人文的内容,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同时获得了可见的临床疗效,从宏观到微观、从共性到个性,从外到内,从内到外,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采用的是类比、归纳、总结、分类的科学方法,并不断的深入和细化,进入微观世界。西医严谨的名称应该是现代医学。西医经过粗犷的初始阶段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以解剖、生理、病理、实验、检验、测定、检查、影像、制药、操作技术等为基础的认识人体和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从微观到宏观的精准医学,其医学模式从神灵主义医学向自然哲学医学——机械论医学——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中医、西医都是医学科学。中医、西医在不同领域、不同病种,以及疾病和人体健康的不同阶段,都能起到良性、正向的控制、延缓,乃至康复的治疗作用。中医、西医各有所长,都是医学科学。
2 中医学是以实践经验积累为主体的医学科学
中医,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从实践到理论的一种经验总结性科学。中医理论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宏观医学科学思想上。至今为止,中医理论和部分临床现象、疗效是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尚不能认识、不能理解、不能解释。但不能认识、不能理解、不能解释不等于就不是科学。
中医有文字记载就已经达到三千年的历史。而考古学发现中国医学在人类至少应用五千至七千年。除新石器时代发现砭石、骨针等治疗工具外,考古曾经发现一批人类头骨化石,这些头骨化石经碳十四检测均在五千至七千年以上。颅骨化石上有人为的开洞。同时,开洞边缘有骨骼愈合的痕迹。国家组织尖端专家进行研究,结论是这些颅骨化石当时的人,在开了骨洞以后仍然存活两个月以上。《华佗传》曾经记载曹操患有严重的头痛病,华佗诊断为头风,要把曹操头打开治疗,曹操误认为华佗要杀害他,将华佗处死。这段记载也说明中国传统医学在近两千年已经开展颅脑手术了。只是由于某些尚不可知的原因,发生了传统医学文化的断代。所以说中国传统医学不仅是医学科学,而且可能是起源更早的医学科学。随着整体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传统医学迟早有一天会被认同,并列入人类健康主体医学之中。
3 西医学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医学科学
西医从解剖、细胞、电生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发展到超微结构、分子结构、离子结构、蛋白组学、代谢组学,以致进一步剖析遗传基因、基因序列及基因表达等,越来越微观,越来越深入。
西医,准确地说应该称为近代或现代医学。其运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解释了复杂人体的部分奥妙,同时,也剖析了部分疾病的病因病机、内在联系和生理病理变化。从日趋微观的角度对人体和疾病进行着探索及解读。
现代医学至今应该有400多年的历史,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维萨里发表西医解剖学研究《人体结构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这既表明了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现代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它敞开大门吸纳所有对现代医学有帮助的自然学科。X光、超声波、核磁共振、核医学等等均不是医学家发明,但均被现代医学迅速吸纳、应用。现代医学在当今已经不属于西方国家,中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东方国家都有很多现代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所以,现代医学属于世界医学。
现代医学外科近年来变化是天翻地覆,从大型手术逐渐向微创过渡。人体创伤越来越小,手术精准越来越细,术后恢复越来越快。加上5G技术和电脑机器人的结合,大数据分析手术的风险性明显下降,治疗成功率大幅提高。现代医学模式也在向着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模式演变。
4 中西合璧、优势互补、传承创新、协调发展
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是医学科学不容置疑。一个是从整体宏观、经验积累、临床总结角度看待人体健康、疾病转归、治疗或干预手段;一个是从系统微观、实验研究、数据分析角度推断人体健康、疾病转归、治疗或干预手段。中医、西医各有所长,亦各有局限和欠缺。现今世界医学专业细化和深化以及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越来越显著,所有自然科学都在进行多学科合作,边缘学科不断扩大发展,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创新不是单一学科专业所能单独完成的。因此,“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