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20-01-08李亚慈
李亚慈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三门峡 472000)
1 新媒体含义及特点
1.1 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对出现在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等)之后的各种电子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总称。它是互联网时代依靠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和数字技术,并依托手机、电脑、一体机等网络终端进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服务的媒体。
1.2 新媒体的特点
1.2.1 即时性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滞后性,尤其是报纸、杂志等在信息收集、整理、和传播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较长,而新媒体的传播借助互联网技术,基于互联网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信息,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即时性。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对信息进行即时搜索,并以最快速度获取最新资讯,还可以实时做出相应反馈。
1.2.2 交互性
新媒体具有超强的交互性。传统媒体,不管是报刊、杂志还是广播、电视,都是单向传递信息,用户很难进行信息反馈,但新媒体突破了单向传播,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性。新媒体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网络用户可以对一些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微博、微信、电子邮件、贴吧等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转发、分享别人的观点,还可以通过微信(群)留言、朋友圈点赞等形式实现互动。
1.2.3 个性化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新媒体可以做到更加细分的受众,基于网络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这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
1.2.4 跨时空性和开放性
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等,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而新媒体,在网络环境下,不限于时间和地点,可以实时接收信息,具有跨时空性。
2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技术逐渐融入我国教育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新媒体的开放性、隐秘性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对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2.1 挑战
2.1.1 课堂主体地位被削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还承担着充实学生精神内涵、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和道德自律的艰巨任务和使命。新媒体背景下,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接触更多信息,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加上接触网络比较早,思想成熟较早,对许多问题已形成自己的观点,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者以往的教学权威和教育优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会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1.2 主流意识地位受到影响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这是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性的发展趋势,媒体平台中存在着多样化的文化,思政教育的主流意识地位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许多西方消极文化逐渐渗透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且大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面对多样的文化冲击,会表现出迷茫的状态。
2.1.3 思政教育的难度加大
网络传递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来自各个领域、各个平台的信息,各种网络链接也让人目不暇接,这些信息冲击着学生的大脑,产生的连锁反应也是不可控的。而且,多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抖音和快手以及直播、主播等软件发布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外界产生各种联系和获取各种评价,这些也会对思想产生影响。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庸俗、颓废的网络信息会误导学生;娱乐化商业化的节目会让学生产生享乐主义的心态等,特别是在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自身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话语权逐渐弱化,不利于对大学生思想以及价值观形成积极正确的引导。这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2.2 机遇
把握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的发展机遇,“顺势而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2.2.1 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新媒体的兴起,逐渐摆脱了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教育者可以通过使用网络平台实现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展开,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生硬说教,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利用新媒体,教育者还可以将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直观和生动的表现出来,如视频、图片、课件等。通过这种新的教育方式,不仅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还可以在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中找到更多的教育灵感,全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2.2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丰富性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材知识,新媒体所带来的微信、微博、网络课堂、鲜活的网络案例、丰富的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等都为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尤其是一些精品教育资源如优质课程、好的慕课以及案例、题库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打破了校内教育资源的局限性。
2.2.3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新媒体具有互动的特点,思政教育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学生可以借助媒体平台展开积极的探讨与互动,通过网络交流学生能够打开心扉,教育者更加便捷和快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有利于更好地对大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进行纠正和指导,及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促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秉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健康顺利成长。
3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高校应把握新媒体时代为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以正面的态度迎接挑战,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开创高校思政教育新局面。
3.1 革新教育理念,提升媒介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要抵制新媒体,要顺势而为,树立新型教育理念,把网络资源当作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既要树立“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基础”、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的政治意识[2],又要以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依据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主动适应、学习并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提升现代化素质。
3.2 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思政教育教育一体化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首先要“新旧结合”,即在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手段,积极打造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思政教育一体化体系,不断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空间,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思政教育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一体化教育效果。
(1)引入当前大学生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媒体网络平台,打造网上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并实现多形式呈现,如点播、直播等,有效提升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频率。二是借力种类多元的网络交互工具,开辟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渠道。以微信、qq为例,高校可在微信平台、qq群开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同时向学生输出重要的教育信息。三是利用智能手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新媒体时代,高校应主动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手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如可以利用手机辅助教育教学。手机可以安装许多教学软件,如学习通、蓝墨云等,教师将教学资源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等上传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2)精化网络教育。将教育内容的“整体化”与“碎片化”相结合,同时形式上善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互联网在很大程度是影响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年轻的大学生更喜欢看视频。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整体性”的教育内容“碎片化”为若干知识点,以微电影、微视频的方式呈现在网上,这些视频具有较强观赏性的同时,还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功能。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
(3)善用互动模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说你听”的模式,剥夺了学生吐露心声的机会,加上教育教学的时空界限也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师生间的屏障,让思想教育陷入妖魔化的境况。增强互动性,是改变思想教育枯燥乏味的重要举措。合理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式功能:如后台留言、一对一交流、建微信群讨论等加强学生的互动性,也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距离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情况适时调整相关内容、形式等,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3.3 加强监管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网络平台信息爆炸的特点,监管好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是我们在创新中值得关注的难点,同时网络开放性的平台加大了监管的难度。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并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督,以期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信息推送主体,要担负起内容监管的责任。在信息推送之前要严格审核相关内容、素材是否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和导向,是否符合受众——大学生群体。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严格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制定推送内容,并联合学校网络监管部门,加强微信平台信息安全管理。
(2)学校网络监管部门从技术层面可以删除敏感留言、屏蔽违规信息。对于在微信平台发布不良信息或散步谣言等微信号进行封号处理,以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3)充分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网络舆情监督的高效性。此外,还应利用日常信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态度引领,使其具备较强的分析辨别能力,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时事热点问题,学会辩证分析,逐步提高自身的媒体适应能力与思想高度。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