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探究

2020-01-0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评价

赵 杨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0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也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工具。“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使互联网成为引领创新与变革各行业的动力之源,其开放性、交互性、交叉性和极致性使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以此为背景,各高校开始将“互联网+”的概念应用进教学中,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络信息的多样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目前,各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充足的经验,如何有效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成为各高校仍需探索的问题。现阶段,发展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

1.1 引入平台思维,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注重用户的参与感和使用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性。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中与教师互动少,缺少与教师交流机会。互联网中的用户精神以用户为核心用户处于主体地位,这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共通点,互联网+的模式能够确保学生用户主体地位得以实现,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互联网+的模式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思想政治学习的网络平台,便于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发布自己的观点,对时事进行点评,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促进师生平等关系,建立网络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新型互动关系。

1.2 资源融合,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中包含大量信息资源和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仅仅依靠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内容应具有及时性,紧跟时代步伐和时事热点。信息共享是互联网一大主要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优势,将互联网中的资源与思想政治教学资源进行有机融合,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最大化丰富教育资源和手段。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类型多样,趣味性更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兴趣,还有利于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单一性和保守性,增强教学的创新精神。

1.3 贯彻简约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具有简约、创新的特点,将方案进行精简并做到最优。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互联网简约精神的影响,有利于精简冗繁的教学系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精简的教学理念能够引导教师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从而大幅度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

2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互联网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诸多挑战。首先是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已成为高校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网络虚拟空间中充斥着大量信息,这些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造成冲击。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来自世界不同点的意识形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树立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压力。

其次,网络的普及增加了高校在互联网平台和学生网络行为方面的管理难度。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健全网络行为管理机制,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监督工作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学生普遍认为网络世界相较于现实发言更加自由化,因此忽略了对自身行为的约束,网络平台中人身攻击、造谣诽谤、不当言论时有发生。

此外,互联网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得到拓宽,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学生与教师之间信息不对等或者学生不认同教师观点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话语权形成了挑战。一些学生对新学习的知识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的授课,而是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甚至会以此来验证教师的正确性。同时,刻板的教学课堂效果较差,风趣幽默、能够紧跟网络时事的教师更受到学生欢迎,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3.1 建立双向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应充分利用其开放性和互动性,可以利用现有的微博、公众号或相关在线学习软件,也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教师、社会、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首先应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现状,以此为基础完善网络平台。平台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按不同的专题设置成相应的模块,便于学生依据自己需要进行学习。同时对学生提供在线咨询和指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性。增加评论专区,掌握学生思想情况并适当加以舆论引导。高校应完善相应的网络监督机制,对网络平台加强管理,对网络平台中不当言论及时删除,对网络言行不规范的学生重点加以教导,营造一个良好的讨论范围和学习环境。

3.2 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意识

高校学生受到网络影响,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灌输式教学已不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应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高校和思想政治教师应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转变传统观念的束缚,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空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主体地位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网络平台课程选择、师生话题讨论、实践活动等都应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教学与学生的联系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适用性,从而解决知行脱节等问题。其次,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趣味性,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图片、视频甚至网络小游戏来调动课堂气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的传递。

3.3 教育资源跨界融合

高校在互联网+模式的引导下应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口,打破学科的限制、授课方式的限制和课本内容的限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拓展教学资源,同时应注意趋利避害,选择有价值、优秀的教学资源,做到对网络资源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思想政治课程综合性较强,涉及多门学科和各类知识,其教学不应仅局限于单一的学科,而应对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结合。创新教学方式,高校可以联合多方教学主体,对跨界学科和教育资源进行融合,从不同学科中吸取教学营养,实现多方协作、优势互补。例如高校可以举办思政相关的主题征文活动,将思想教育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主题电影展映周,将电影与思政教育结合;主题英语演讲比赛,将英语专业与思政教育结合。此外,教育资源的跨界融合不仅局限于教学内容上,教学方式也应有所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如尔雅课程、大学生慕课、超星等平台,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突破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更强。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应有高校、政府、社会、教师、家长多方共同组成,利用互联网促进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界融合。

3.4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考评制度

合理的考评制度应包含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评价,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提高效率与质量,完善政治教育考评制度能够改善以往复杂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标准更加清晰化,提高评价工作的针对性。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考评系统的原则和指导理念,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高校可以建立网络档案,对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并有效管理。其次,在设置评价项目时,应抓中评价的关键点,围绕一个重点展开,避免大而空的问题,发挥互联网简约思维的重要作用。在制定评价形式时应力求将一个评价标准做到极致,有明确的评价依据和评价准则。最后应利用互联网的数据整合优势,简化评价手段和工具,注重评价效率和及时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率。

4 总结

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现阶段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挑战,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对教师话语权的压缩,高校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意识,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跨界融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考评制度,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时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化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评价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