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扶贫车间对策研究
——以天水市为例

2020-01-08俞竹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车间贫困户发展

何 阳,俞竹平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使命。乡村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交汇期这一时间节点,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可以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脱贫增速、村集体经济增活的脱贫攻坚良好局面。

一、天水市发展扶贫车间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天水市围绕加快发展扶贫车间,助推脱贫攻坚,深入挖掘扶贫车间潜力,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探索符合天水特色产业扶贫新模式。扶贫车间在天水从无到有,数量由少变多,规模从小到大。截止2019年6月底,全市建成认定扶贫车间240家,其中秦州区23家,麦积区43家,甘谷县49家,武山县19家,秦安县51家,清水县14家,张家川县29家。带动群众就业1.6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868人。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不同行业领域。一个扶贫车间,其实就是一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洼地”。扶贫车间的兴起,带来的是人才返乡、技术下乡和资本涌入,伴随着这些要素源源不断向农村流动,必将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一)拓展思路,创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进扶贫车间建设。通过引进企业援助创建、“三变”改革集体创建、扶持创业能人创建、依托资源组团创建等各种方法,大力建设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扶贫车间,广泛吸纳当地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一是针对部分群众无法外出务工的实际,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方式,引进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人口较为集中的贫困村建设“厂房式”扶贫车间。甘谷县、武山县鼓励引导腾达实业、雅路人麻编、大林集团等企业在贫困村建设厂房式扶贫车间。二是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方式发展,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式”扶贫车间。麦积区在众兴菌业等龙头企业建立扶贫车间,优先吸纳三阳川片区51个村135户143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已有88户92人脱贫。三是依托农村“三变改革”,通过农户入股分红的经营形式,创建合作社式扶贫车间。甘谷县、秦安县多方筹集资金,帮扶扶贫车间所在贫困村村集体,分别对18家、5家扶贫车间进行入股或收购,既解决扶贫车间资金短缺的问题,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达到了多方收益的良好效果。四是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积极引导企业在易地扶贫搬迁点附近创建“安置式”扶贫车间。甘谷县针对磐安镇3个村556名搬迁户,在搬迁点门口建立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吸纳带动就业162人。五是积极与东部帮扶地开展协作,通过争取资金奖补助建、帮助修建厂房联建、加强产销对接帮建等多种方式,创建“东西部协作式”扶贫车间。秦安县积极争取天津市津南区扶贫车间帮扶资金500万元,以吸纳就业人数为标准分三个档次对51家扶贫车间进行奖励,带动923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甘谷县通过天津东丽区、中车集团等对口帮扶单位联系订单,争取到订单460万件(套),确保了扶贫车间稳定健康运行。麦积区争取西青区帮扶资金52万元,帮扶石佛镇石佛村等村集体改建、扩建厂房200m2,引进企业建立扶贫车间,吸纳40余名当地劳动力就业。截止2019年6月底,全市共建成认定东西部协作式扶贫车间93家,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42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1906人。

(二)健全机制、强化管理,确保扶贫车间有序运行。一是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碰头会”和工作汇报会,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商讨工作思路,研究解决措施。二是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印发了《关于开展精准扶贫转移就业和健康扶贫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每月由局班子成员带领县区包抓组分赴各县区,对扶贫车间创建进行针对性督查。对好的工作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并跟踪问效,确保扶贫车间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三是建立定期统计制度。建立扶贫车间创建工作月报表制度,各县区每月将扶贫车间创建的个数、创建方式、吸纳贫困劳动力数量和工资水平统计上报,全面掌握全市扶贫车间工作情况,为制定工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四是建立定期总结制度。定期将各县区扶贫车间工作的进展情况、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汇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措施,推进全市扶贫车间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持续进行。

(三)突出质量,持续发展,推进扶贫车间提质扩量增效。按照全省扶贫车间建设暨就业扶贫现场推进会议精神,研究出台了《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扶贫车间提质扩量增效的意见》,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行业自律、聚焦产业、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推进扶贫车间提质扩量增效的四大发展计划和16项推进措施。及时总结发现、培育推广扶贫车间创建工作中的典型,通过参观学习、组织培训等方式,着力宣传可推广、可复制的扶贫模式,达到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多点开花、多面迸发的目的。探索建立了“专业培训机构集中培训+扶贫车间师带徒培训”双培训模式并给予培训补助,选聘未就业大学生到扶贫车间从事管理营销工作并进行工资补贴,技能鉴定职称评审政策倾斜等推进扶贫车间提质扩量措施。截止目前,共向各类扶贫车间落实培训补助181万元,选聘109名大学生进入扶贫车间企业从事管理工作。

二、天水市发展扶贫车间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筹集和融资难题普遍存在。经过调研发现,天水市大多数扶贫车间存在金融部门支持不够,贷款融资难等问题阻碍着扶贫车间健康发展。以清水县林屲村香菇种植扶贫车间为例,扶贫车间总投资62.7万元,其中天津市河北区援建资金50万,自筹资金12.7万,目前累计加工菌棒5万余棒,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16人,为进一步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计划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由于企业处于发展初期,经济效益还不明显,缺乏抵押物,导致银行贷款困难,且政策性扶贫款只针对贫困户本身,因此,企业扩大规模心有余力不足。

(二)总体量少、规模小,企业带动力度弱。受资源、市场环境、交通物流等方面影响,龙头企业不愿在乡(镇)村社分散落地发展,引导企业到乡(镇)村社建设扶贫车间面临诸多困难。调研发现,每个乡镇只有1-2两个扶贫车间,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相对较少,甚至有些乡镇仅有一家处于发展初期的扶贫工厂,劳动密集型产业数量更少,企业带动力非常有限。

(三)技术培训针对性不强,吸引就业有限。由于多数扶贫车间规模小,生产能力薄弱,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且在扶贫车间工作的就业人员学历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参与业务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没有统一的符合当地产业实际的规划,培训缺乏针对性,导致工人劳动技能较为薄弱。如:甘谷县雅路人麻鞋公司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数只需要掌握基本技能即可,主要以麻鞋制作等为主,制作过程简单,所需技术不复杂,对工人进行简单培训即可上岗,导致工人掌握技术过于单一,收入也无法得到大幅提高,无法真正实现“技术致富”的目标。

(四)销售平台渠道单一,扶持力度不足。扶贫车间销售渠道单一,缺少多样化销售平台,企业自身销售渠道有限,对订单的依赖性大,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如:清水县核桃加工电商扶贫车间虽然已经初具规模,由于缺乏有效引导,产品知名度不高,销售能力有限,还未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五)物流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天水市特殊的地形结构,山大沟深,部分扶贫车间所在村镇交通不便利,导致产品运输不方便,加之电商处于初级发展模式,运输成本大,物流落后,致使企业不愿入住村镇。即使已建成投产,产品不能及时运输,大量积压,物流业的落后也直接影响扶贫车间的发展和壮大。

(六)区域特色不明显,品牌意识不强。由于缺乏相关引导和营销,导致大量雷同产品蜂拥而至,扶贫工厂各自为政,互相竞争,市场未形成良好的联盟经营模式,削弱彼此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降低抗风险能力。本土品牌难以推出去,作为地方特色的品牌被其他地区抢注商标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微工厂发展的积极性。例如,秦安蜜桃远近闻名,人气颇高,但尚未形成自己的商标体系,导致市场充斥大量的冒充产品,影响品牌持续发展。

三、加快发展扶贫车间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管理服务和业务指导。一是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扶贫车间涉及企业、村集体、劳动者三个利益主体。企业在尽一定社会义务的同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必须让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村集体提供的厂房、土地等设施,是包括非贫困户在内的所有村民的集体资产,扶贫车间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他非贫困户的利益,注重增加村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劳动者更多考虑的是收入,如果劳动力过于廉价,不仅侵犯工人权益,也影响扶贫效果。因此,发展扶贫车间要处理好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完善分配机制。二是加强对扶贫车间的管理服务和业务指导,督促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在就业扶贫车间设立服务点,负责扶贫车间的日常报表和基础台账,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途径,鼓励支持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到扶贫车间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中来。三是积极防范各种风险。要与地方相关保险公司联系沟通,创新险种,积极投保,防范扶贫车间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保障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安全。

(二)加大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创办特色企业。相关部门要为扶贫车间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资金、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和政策支持;免费提供技能方面的培训;对用水用电等方面提供补贴;对吸纳贫困户、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到扶贫车间务工的企业、合作社等组织,实行财政补贴、贷款贴息补助等。尤其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加扶贫车间产业扶贫贷款项目,为扶贫车间提供资金,支持免抵押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业务;统筹落实各类财税优惠政策,设立扶贫车间奖补基金,激励各类扶贫车间发展壮大。结合本地实际引入符合本地特色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技术含量要求低,而需要的劳动力较多,尽可能多地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在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适当发展“一镇一品”甚至“一村一品”。发挥扶贫车间的带贫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长远来看,还能为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对一个镇或村而言,必须立足当地传统文化、气候条件、特色产业等资源禀赋,对扶贫车间建设不搞“标准化”和“一刀切”,不下达刚性考核指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多建,无条件的地方可以不建,做到因地制宜。

(三)进一步扩面增量,提质增效。一是推进扶贫车间类别多元化发展。结合天水实际,扶持种养殖、农村服务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手工艺品、文创产品制作、文化旅游开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丰富扶贫车间种类,推动扶贫车间多点开花,实现更多贫困户就业。二是扩大扶贫车间覆盖面,改变目前乡镇数量少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乡镇加大扶贫车间建设数量,提高质量,打造“示范车间”,实现有条件的自然村扶贫车间全覆盖,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全覆盖,全面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提升扶贫车间发展规模。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的辐射延伸作用,引进龙头企业建设带动能力强的扶贫车间,引导他们在贫困村布局设点,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在推动扶贫车间量的建设的同时,确保扶贫车间质量,注重品牌意识,促进扶贫车间高质量发展。四是以奖代建、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在认真调研基础上,遴选出一些产业基础好、配套设施强、管理科学、资源丰富的“样板式”扶贫车间和家庭作坊,对其进行奖励,推动一批扶贫车间提档升级,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四)开展技术培训,提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技能。围绕就业扶贫车间技能需求,针对产业布局种类,有计划地推行“短、平、快”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在职人员的技术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为扶贫车间健康发展提供人员和技术保障;鼓励更多在发达地区从事技术和服务的人员和技术能人回乡创业,创建扶贫车间。规范用工管理,充分保障就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吸引更多的贫困人员到扶贫车间务工。针对多数贫困劳动者缺乏技术的状况,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一是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让其掌握一门技术,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并以多种方式鼓励参训,对参加技能培训的贫困劳动者按规定兑现培训补贴,并给予适当的基本生活费补助,激发他们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培养农村创业带头人。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同时能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三是积极创建“就业创业扶贫基地”“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和扶持具有一定条件和相应能力,且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结合当地实际,在投入少、风险低且熟悉的领域创业。

(五)加强引导培育,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政府作为引导者,应该做好销售平台探索的第一步,积极搭建展示展销平台,帮助扶贫车间找销路,谋发展,促就业,吸纳就业能力才会增强;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支持创建电商贸易平台扶贫车间,采用“互联网+物流+产品”模式,实现扶贫车间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通行并进目标;依托中国人寿i购电商平台、村“邮乐购”电商平台、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县级网点等电子商务平台,加大推进扶贫车间和订单农业贸易扶贫车间等建设,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贫困户致富渠道。

(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物流储运能力。天水扶贫车间产业种类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业的深加工,还有一部分服装、生活用品用具的粗加工方面,目前物流、存储的滞后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物流、交通、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简化扶贫车间建设过程中水、电、气等的审批手续,完善县域物流中心布局,以点带面,多点布局,吸引更多物流企业进驻,并积极参与扶贫车间的建设发展。

(七)探索创建模式,发展优势产业。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区域特色,重点进行扶持和引导,发展优势产业。一是构建“种植扶贫”模式,增强贫困户脱贫能力。根据贫困户特点、意向,引导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和专业大户以种植基地为中心,指导、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二是构建“养殖扶贫”模式,引领贫困户合作脱贫。以“扶贫养殖”模式,鼓励贫困户与企业合作,解决贫困户养殖缺技术、分散养殖成本高难题,实现企业发展、贫困户增收“双赢”目标。三是构建“加工扶贫”模式,助推贫困户产业扶贫。依托乡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作用,组织贫困户到加工车间从事制衣、电子、手工艺制作和农产品加工等生产活动,增加日常收入,真正实现挣钱养家和照顾家庭两不误的愿望。四是构建“旅游扶贫”模式,拓宽贫困户就业门路。挖掘“花牛苹果之乡”“秦安水果之乡”等名片,鼓励社会能人发展特色景区、休闲山庄、农家乐等“休闲旅游扶贫”,吸纳周边群众以入股分红、劳动分红等模式参与经营、管理,增加群众收入。

(八)把握生态底线,推动绿色高效发展。将环境保护放到首位,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筑金山银山并厚植绿水青山,提高生态准入门槛,杜绝污染行业进入,守住生态底线,推动扶贫车间绿色高效发展。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鼓励扶贫车间发展环保产业。

猜你喜欢

车间贫困户发展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山间采茶忙 车间制茶香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招工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扶贫车间”拔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