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天水脱贫攻坚

2020-01-08舟,杜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攻坚农产品农业

万 舟,杜 玲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741018)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精准脱贫最后攻坚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2019年要打好的三大重点战役之一,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提出。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脱贫攻坚作为专门的一部分,且放在第一部分,并强调“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摘帽后的贫困县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成果,接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可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2019年和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阶段,脱贫攻坚战关键期。因此,需要立足脱贫实际和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统筹考虑、统筹谋划,尽快拿出应对之策,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协调推进和发展。

近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坚持精准扶贫方略,聚焦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效果比较显著。然而,就目前而言,天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深远。

一、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顺畅衔接

1.实现组织保障的衔接。

强化组织机构,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要强化职能整合,结合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推进,赋予驻村扶贫工作队新的职责和职能。

2.实现体制机制的衔接。

一是借鉴脱贫攻坚成功经验,尽早研究出台责任落实、工作推进、督查考核等方面实施细则。二是根据脱贫摘帽的进度安排,适时调整并优化各级乡村振兴协调机制规格和人员编制,指导贫困区县逐步将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三是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尤其是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等方面“三农”发展亟须的改革事项,有效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3.实现战略规划的衔接。

一是脱贫方面,对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系列文件精神,细化完善脱贫攻坚各专项实施方案,确保二者相辅相成。二是乡村振兴方面,充分吸纳脱贫攻坚的经验和成果,并将其融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之中,着力在巩固提升、提质转化上做足文章。

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好农业产业结构

1.调整好粮食、经济作物、饲料种植结构。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积极调整优化粮食作物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构建起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为支撑,优质小杂粮为补充的粮食生产体系。用高产粮食作物替代低产品种,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品种,不断挖掘粮食产能。优化经济作物种植结构,逐渐扩大蔬菜、果品、中药材等的种植面积。饲料种植要根据天水养殖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天水的自然资源状况,加快专用饲料的生产,特别是要把它真正作为一个专门性产业来抓。

2.加快特色产业区域布局。

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一定要突出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导向,进一步优化“渭河流域浅山区果品、河谷川道区设施蔬菜、林缘区畜牧养殖、特色村镇乡村旅游”区域布局,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区聚集,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三、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1.实施绿色兴农战略,治理农业污染,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

实施绿色兴农战略,治理农业污染,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开展污染修复治理。二是开展综合防治技术的试点示范,引导农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三是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努力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

2.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以优质、安全、绿色为导向,制订优质果品、蔬菜、畜牧产品基地建设和技术标准,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林果和蔬菜标准园、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藏、运输全过程可追溯。

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管理。

一是扩大品牌开发力度。生产方面,走专业化生产道路,形成特色农业,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市场方面,建立有特色的品牌产地市场,集中销售天水的名优品牌农产品,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营销方面,将品牌与产品的包装、标签和企业的形象相结合,提高品牌形象。二是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管理水平。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大力开展绿色有机品牌创建,新增一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加大品牌农产品宣传力度。组织天水品牌农业企业到国内重点城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推介活动;以互联网、广播电台、电视、报刊为平台,构建天水品牌农产品宣传网络,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通过整合资源、现代营销,提升天水农产品品牌效应。

四、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队伍,建立符合全市实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要引导民营科研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技服务,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努力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龙头企业到市外、省外的大中城市乃至境外建立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开设销售中心,促进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3.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市、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开办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加大农产品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快农村服务信息点和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尽早实现县乡联网,并逐步联网到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更好地为农户生产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

4.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各级财政应逐步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规模,对带动主导产业作用显著的龙头项目,可采取技改贴息、注入资金或参股的形式予以支持。

五、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

1.延伸农业产业链。

改善农业供给,提高农业整体效益,高度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加快延伸产业链、健全价值链。加大政策性金融优惠力度,支持一批产业链条健全、功能拓展充分、业态比较新颖并在经济规模、科技含量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具有引领优势的领军型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涉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

3.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的建设。

4.积极探索消费扶贫的新模式。

从需求侧发力,积极探索消费扶贫的新模式,精准解决制约消费扶贫的“卡脖子”难题,通过市场机制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进入全国市场,形成依靠市场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良好局面。

六、加快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

1.培育多元化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一是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引导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首先,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龙头企业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产品附加值。其次,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发挥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用。三是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健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支持流通方式和业态创新,搭建全国性和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供销合作社经营领域,由主要从事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四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优化农村市场环境,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2.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建立农户与农民合作社之间利益关联紧密的治理机制。虽然种植业、养殖业等农民合作社在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矛盾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仍存在组织机构不全、治理能力不强、运作规范不够、利益关联不紧、农户参与性不高、整体利益维护不足等突出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类农民合作组织依法依规注册登记、有序发展,切实履行保护合作社成员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二是形成龙头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之间平等互利的契约关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功能的发挥从根本上取决于和其他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我们应以发展订单农业为抓手,规范“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运作机制,签订平等互利、稳定可靠、具有保障的购销合同,形成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合作契约关系。三是实现供销合作社与其他经营主体之间的有效对接。农村供销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筹资发展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基层经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客观需要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健全经营网络,创新经营业态,有效对接农户、家庭农场等主体对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的新型需求,扩展服务内容,突破单一的流通服务局限,提供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扩大服务范围,走出服务农村的地域限制,面向各类涉农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四是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五是鼓励发展股份合作。(1)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2)开展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3)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的收益。六是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

3.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

一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首先,以县(区)为基础,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其次,创建各级各类农村创业支持体系,提供实体空间场地、网络咨询指导和融资服务支持,吸引城乡创业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再次,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引导其健康发展。采取政府购买、资助、奖励等形式,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公共服务。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服务。政府应当做好规划,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公共设施条件,做好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特色产业发展等所需的配套服务。四是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我们应当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素质能力要求,以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而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智力支持。应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建立乡村内生性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优化农村就业创业环境,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城市居民下乡,外出农民工返乡,形成良性的人才返乡机制。还要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

七、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1.切实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把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作为主攻方向。

2.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党在农村的凝聚力。

基层党支部要以提升治理水平为关键,改进服务群众方式,依法治村,依法为民,依法办事。特别是要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在密切党群关系上做文章,把有效服务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有力推动农村发展等各项工作作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适应时代要求,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基层党组织要任人唯贤,注重从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人士中选拔任用基层党员干部,并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组织发展中的难题,实现从“能人治村”到“制度治村”、从“少数人治村”到“多数人治村”的根本性转变。

猜你喜欢

攻坚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