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比较研究

2020-01-08

科学咨询 2020年42期
关键词:农民社区职业

黄 波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遂昌分校 浙江丽水 32330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农村地区深化改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正在成为中国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科技化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的是农业现代化进步和中国粮食生产与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深入基层社区教育视角,全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比较研究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策略和经验,是中国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概述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

新型职业农民既具有职业概念,也具有身份概念。主要是指职业化的农业劳动者,这部分农业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与土地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群具备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养、农业经营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农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特点有文化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农业科技运用水平滞后。而社区教育就是将社区与教育结合,利用社区的开放互动性,协调更多农民积极参与到职业学习中。作为一种借鉴国外经验的新型教育体制,中国的社区教育由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结合,借助新时代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社区教育组织与社会的联系。通过社区教育多元化、多层次、灵活性推进,能够帮助职业农民走向社会化、专业化、多项互动化的学习。

二、国外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类型分析

立足社区教育视角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比较研究,需要我们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比较国内外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的差异,取其精华,构建适合中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国外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类型可以划分为“东亚模式”“大洋模式”“北美模式”“西欧模式”4 大类。“东亚模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之下,开拓多元化培训主体。比如日本以农业大学培训为主,韩国以公共职业培训、资格认证培训等方式为主。“大洋模式”主要是“课程式”的培训,分为短期课、全日制长期课、函授教学等形式。“北美模式”则主要是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同时则更加了信息化培训项目内容,重视机械化农业培训。“西欧模式”则主要采用校企合作参与和互联网传播优势,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把控十分严格,有较为完善的农业培训网,还需要受训者通过书面和实际操作考核,才能正式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工作。

国外新型职业农民的不同类型和主要培训方式,都给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了参考和经验。借助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和探索国内社区教育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方法。

三、社区教育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

立足社区教育视角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比较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发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中,我国部分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已经积累的部分有效经验,在农业部下发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内容的指导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正高效开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以莲都区、云和县、遂昌县等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为研究对象,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典型现状。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类别

当前社区教育中,莲都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已经能够按照新型职业农民未来工作就业发展目标,较为清晰地划分为专业服务型、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这三种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社区学院会根据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倾向性培训,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培训目标化更强。比如对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训,就会加入更多农业科技、农业劳动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遂昌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培训体系也在逐渐完善,遂昌社区学院立足本县实际,通过发挥社区学院下各分校的作用,建立农民培训基地、田间学校等实践基地,助力多层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发展。这种不断趋于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不但在遂昌县广泛推进,在我国很多社区学院中也已开展。这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和培训基地,利用农闲季节,广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而且与当地农村企业、乡村旅游产业、农村支柱性产业和特色乡村企业都有合作,在产教结合、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培训方面都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

以莲都区为对象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方式和主要内容与过去盲目学习培训、欠缺系统化的“补缺式”培训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方式采用通用课与专修课结合的集中培训方式,且十分重视职业农民的技能实训操作,与传统职业农民培训重理论、轻实践、实用性不足的情况相比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但有一对一的农业技能操作指导培训,还给职业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外出考察机会,让职业农民能够深入生产实际,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与社会农业发展需求接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优化。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

在云和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发现当前社区教育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正在向精细化、标准化发展。为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培训档案、制订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编制标准化教材教案等操作,都最大程限度地保证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每个环节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为搭建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云和县组建了异地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借助网络技术,加强了对培训人员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而且也积极拓展“云和师傅”劳务品牌的宣传。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行政府主导、农民自愿、政策扶持、动态管理的办法,在培训管理的科学性、推广范围扩大化和灵活性上有很大进步。

四、社区教育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策略

除莲都区这类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进程中进步显著的区域,还有更多地区在社区教育视角下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立足基层社区教育视角,遂昌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积极打造“原生态农产品”,围绕农民意愿和需求开展精准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云和县打造“云和师傅”劳务品牌,引领示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强化方式。这些典型县乡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探索,都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策略的完善和改革提供了经验。比较研究遂昌县、云和县、莲都区等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措施的差异,结合当前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迫切需求。在社区教育视角下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策略上可以做出的调整和优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求导向下的精准化培训

社区学院在开展培训前,要更全面深入地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结合社区内农民的意愿,转变以物为发展到以人为发展的中心教育理念,尤其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要注意社区与社区农民的互动持续发展。在进村入户、产业调研、区域农业发展情况和职业农民需求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按需选专业、针对产业办好专业、以专业培养促产业发展的精准化培训。在精准化培训前要做好基础准备,上级社区学院应该帮助社区学院分校针对不同农业专业培训需求,编写与国际农业发展方向和新技术理念与经营管理经验相契合的教材。

(二)产学结合下的目标化培养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必须有产业作为载体,进行产学结合的目标化培养。尤其要利用社区学院平台组成的农民学习小组,提高农民的互助、互动精神,建设以人为中心,产学结合、互帮互助的社区文化教育和职业学习。以莲都区为例,莲都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学员外地实训和示范基地考察,遂昌县有茶业生产班聘请专业博士授课,并围绕镇县的茶业产业发展做研究,但是这些产学结合的目标化培养还比较基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未做到深度结合农业产业需求,没能创造可持续的农业产业价值。社区学院要跨校进行合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农业产业教学示范基地和农业创业与农业企业发展结合,构建集定向培养、企业实践、资格认证、就业创业于一体的产学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流程,加快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果的转化和人才输出。

(三)灵活多样化思想下完善体系培养

社区教育会带给职业农民更多的归属感,在归属感和心态认同感下,通过社区职业农民教育内容的丰富和社区教育活动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完善的社区教育支撑。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教学体系构建方式、教学多样化灵活运用方式,在比较研究中总结出更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和多样化教学方法,推动社区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完善性。比较莲都区、遂昌县和云和县各自的优势后,可以总结出,社区学院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一方面要注重多样办学方式结合,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学习需求、不同专业方向发展的职业农民,做好培训服务,可以用“定制班课”“专项技术培训”“产业创业培训”等多类型课程,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另一方面,在培训体系的完善过程中,也要注意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农业科技、专业实战经验的全面性系统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1-2]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视角下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比较研究,可以归纳总结出我国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尚存的不足。而立足社区学院,结合农民学习需求,打造品牌化、系统性、产学结合、灵活多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是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未来发展的重点。

猜你喜欢

农民社区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社区大作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影像社区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