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adagogy轮的中小学教育App构建

2020-01-08谭程宏

科学咨询 2020年42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教学活动知识点

谭程宏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端App 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互联网+教育”结合形成的教育类App 从2011 年首次出现,到目前用户数已突破2.2 亿。教育类App 是广大中小学生丰富学习内容、提升自学能力的重要工具;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开展辅导工作,提高效率等,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特点。然而,受商业利润的驱使,一些内容浅薄、设计粗略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内容的教育App在“伪装者”的外衣下潜入中小学校园,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如何依据中小学生特点构建一款遵循教学活动的教育App 已迫在眉睫。

一、Padagogy轮的概述

Padagogy,是指教材教法;Padagogy 轮是指在现有教育目标基础上,将iPad 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方法措施。

澳大利亚学者Allan Carrington 于2012 年首次提出Padagogy 轮后,经过不断细化及完善,2015 年进行第四次整合,提出了最新一版的Padagogy 轮,共7 层。从内到外分别是:核心素养与能力层、学习动机层、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层、行为动词层、行为活动层、移动技术应用层和SAMR 评价模型。其中,核心素养与能力层作为教育设计的核心,是根据具体的学科来确定学生核心素养,并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例如,道德观、责任心、就业能力等;学习动机层是通过自主性、掌握力和目的性等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之一;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清晰教学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行为动词层是学生的外显行为,是思考学生在教学结束后应该有何种可观测的行为表现,以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行为活动层是根据不同的目标层次选择教学策略;移动技术应用层是根据移动应用程序选择标准选择可用于辅助每个层次目标实现的移动应用程序;SAMR 评价模型是通过替换、增强、修改与重塑评价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层次,并思考如何提高技术的应用层次。

二、中小学教育App的概述

教育App 是一种信息技术化的产物,是一种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应用程序,专指用于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是学生课外开展自我预习、复习和拔高的应用。它具有移动化、社交化、游戏化、个性化、智能化和情景互动化等特点,受到了不同人群的喜爱。

教育App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学习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音频、视频等展现,利于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时间使用的方式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对于不懂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查找解题思路,观看视频重新学习知识点等。虽然教育App 是社会化进程的产物,能为学习者带来巨大好处,但是存在着社会环境和学习者自身问题,它仍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当软件页面的刷新,各种杂乱的广告接踵而至,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甚至沉迷于广告带来的刺激中;其次,学生利用了教育App 解决难题,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禁锢自我的思维过程,使得在实际的测验中仍然频频出错,从而对学习失去热情;然后,受各方面利益驱使,有些设计教育App 的公司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发布一款教育应用,并且设计教育App 的团队中没有具有良好教育教学管理知识的技术人员,他们设计出的教育App 严重脱离现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使得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题目、应付学校要求而使用,没有达到建构自我知识体系的目的。

三、基于Padagogy轮的中小学教育App

(一)Padagogy 轮用于教育App 构建的意义

Padagogy 轮是思维理论层面,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对教育的延伸,为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给出了具体的方法。虽提出时是以iPad 中的移动应用App 为工具,但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成熟,现在的各种移动应用App 在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等各种设备上也可适用。因此,Padagogy 轮的应用也可延伸到其他的移动终端中去支持教育教学,也就是Padagogy 轮可以指导教育App 的构建。

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到教学策略,是多元素的融合。教育APP 的构建必须遵从教学活动,而padagogy 轮从内到外的目标层次结构能为其提供指导。Padagogy 轮的层为教育App 的构建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措施与应用工具。其中,行为动词层与行为活动层提供了方法与应用;移动技术应用层提供了技术工具及选择标准。Padagogy轮的SAMR 评价模型是Ruben Puentedura 提出的,用于评价技术应用层次的评价模型。为教育App 中用户的自我测试、评估和提升提供了构建的基础。

(二)基于Padagogy 轮的中小学教育APP 构建

Padagogy 轮为构建移动应用App 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支持,同时,中小学教育App 的构建内容要符合现有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基于Padagogy 轮的中小学教育APP的构建,将Padagogy 轮的理论支架变成实践工具,使中小学教育APP 符合教育教学活动过程,能真正地为学习者服务。

1.基于Padagogy 轮的中小学教育APP 构建的框架

按Padagogy 轮的模式,从内到外,从核心到评价开展六层建模:

(1)中小学生素养层。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有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教育App 应以此六大素养为构建宗旨。

(2)学习目标层。按Padagogy 轮中的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层层推进。教育App 构建的首要任务是中小学生使用后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准确的表述,学习环节的设计也需围绕学习目标的实现展开。

(3)学习动机层。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中小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构建教育App 要考虑如何使应用环境、解题方式和评价模式等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中小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习能力与模仿能力较强等特点,构建时可让他们参与目标的制定:开始时为中小学生提供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将易难知识点以递进的方式呈现,建立自信心、学会自主学习及正确运用。

(4)学习策略层。教育App 构建的依据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不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不同的策略形式。

文化基础强调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中小学生的人生观还不完善,处于易于受外界影响的阶段,教育App 构建的内容应该积极向上,摒弃低俗、粗略的因素,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自主发展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从容应对复杂环境。教育App 构建不是为解题而存在,其知识的机构体系应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扩展;不是为让学生沉溺于此,而是为让他们在从简到难中体会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力。

社会参与强调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App 构建内容要能引导中小学生规范使用各种应用,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合作,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技术应用层。Padagogy 轮的技术应用层指各式各样的教育App。选择一款合适的教育App 对其内容构建有严格要求:符合Padagogy 轮体系、体现学习活动、激发学习热情、反映学习结果、完善学习反馈和达到学习目标。

(6)应用评价层。主要将评价技术应用在学习中。教育App 构建时要依据中小学生的教育目标定制相应的评价机制,根据反馈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根据教育App 推荐的相关知识点复习、相关习题巩固、深层次的知识点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

2.基于Padagogy 轮的中小学教育App 构建的步骤

(1)分析中小学生的特征,明确相应的能力目标。构建教育App 要考虑将中小学生的特点,期望他们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素质,然后根据此目标设计教育App 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2)有效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动机。教育App 构建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中小学生能获得自我掌握学习主动权的能力。

(3)清晰描述学习过程和结果。教育App 构建的内容应具有层次性和推进性,能提供给中小学生学科课后的复习、巩固,并帮助达成学科的学习目标。

(4)利用SAMR 模型进行评价。教育App 构建还要依据中小学生的教育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构建内容是否只是替代,中小学生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也能轻易完成学习任务;构建时考虑更深层次的知识面,达到增强或修改层次的目的,提高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时定位为不可替代的应用,中小学生在没此教育App 情况下无法完成其中任务。

3.基于Padagogy 轮的中小学教育App 构建的策略与方法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情境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App 构建可引入声音、图像、动画、微课视频、3D 资源、VR 资源等学资源,使学习的情景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推送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网络的意义就是资源共享,教育App 是借助网络实现学习资料的共享。学生通过教育App 向其他需要相应资源的师生进行分享:通过师生分享的课前资料进行预习,课中的笔记进行复习,课后的测试进行检测。同时,学生可通过教育App 查找一个知识点,教育App 能反馈搜索出网络上其他相同的、相关的知识点实现共享。

(3)支持探究性学习,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探究性学习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育App 构建时加入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可作为认知工具支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支持学生主动探究、假设检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增强知识理解,解决学习难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内容基本都是各不同、抽象、难以理解的,而教师依据课堂目标很难针对每个学生的难点问题进行再次讲解。教育App 应具有帮助解决重点难点内容的功能,包含知识点的原理讲解、过程展示、案例等多方面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更好地参与到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5)支持互动学习,促进知识建构。教育App 是一种能让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工具,需要具有快速支持学生提问、解答问题、意见反馈、作品点评的功能,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促进知识体系的建构[1-3]。

四、结束语

基于Padagogy 轮的中小学教育App 的构建是可行的和实用高效的。结合中小学教育,细化其核心功能、教学策略和技术工具的选择,使中小学教育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教学活动知识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一张图知识点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