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分类思想的有效应用
2020-01-08吴定海
吴定海
(四川省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小学校 四川峨眉 614218)
前言
分类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分类法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简单明了。教师将分类法运用到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规律,启发数学思维,让学生扩充数学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分类思想的重要性
学生掌握分类思想有着众多利处,比如说能有效的打开自己的思维方式,完善逻辑思维能力。这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发,而且反应表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为数学抽象思维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能成功的应用分类思想的前提就是学生能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所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在对客体进行判断时,都是先从客体的异同之处进行判断,然后进行相应的分类,学生并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因此,学生可以在对客体的异同处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奠定数学抽象思维的基础[1]。
(二)深化数学学习
分类有种众多的形式和方法,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运用的归类方法主要是比较事物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结合学生这一阶段的特征,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分类能力。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可以以角和边为标准,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类。
(三)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学习是需要由浅入深逐步学习的,数学也不例外,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也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需要已有的知识体系作为学习基础。学生掌握的知识会帮助其在各种分类活动中对不同因素加以辨别。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学生要以分类知识为基础,对数学知识进行抽象化的学习,使得数学概念能在学生的认知中更加具体化。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的组织策略发展
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内在联系的揭示就是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以及概括,其能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生有效地运用组织策略,可以使学生深入加工和分析学习过的知识,使其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某种程度来说,组织策略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前提就是分类。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较好运用组织策略的能力,他们还需要进行较为专业、系统的训练才能利用分类思想发展组织策略。当然,自主运用组织发展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有所帮助[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类思想的应用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分类意识
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分类意识,其才能较好的掌握分类思想。虽然说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并没有关于分类的具体定义和定理,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相关的分类知识,所以大部分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分类基础。因此教师需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然后在进行教学迁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便将分类意识渗透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课堂中提升自身的分类意识,明确分类思想[3]。
例如,教师在教授方程分类法时就可以将分类法渗透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类理解。首先,教师要列举四种类型的方程式 ,如不等式、等式等,学生需要对这四种类型的方程式进行分类。学生在进行分类的同时,教师还需要设置相应的分类标准,以便学生能在标准下进行有效地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树立良好的分类意识,为以后学习分类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类思想方法
为了学生能有效地梳理小学数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分类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定义分类、探索方向类及图形分类三大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三种分类方法逐步的渗透给学生,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分类方法,有效地完成数学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如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平面内有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在同一平面内,只有一组平行线组成的闭合图形就是梯形。
(三)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只有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将课堂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其中在学生中开展分类讨论,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总结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点,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你的面前有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已知长宽高分别为3厘米、4厘米和5厘米。怎样才能将其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形状的模型,加工后的圆柱体体积是多少?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其中进行引导,以便能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其能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分类思想,教师也要将分类思想渗透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树立分类思想的意识并有效地运用分类思想。